标签: <span>知识</span>

病毒:大自然的脾气?

这是第二篇疫情随笔,最近风声紧,请朋友们谨慎传播。 疫情期间,每天都看到很多让人难受的事情,其中我最难过的,其实是上海中科院和武汉病毒所发布的双黄连研究。当然,正如田松老师所说的,要“警惕科学家”,因为科学家和任何行当的人一样好或一样坏,但他们掌握了比许多行当更强大的力量,同时其它行当的人又对他们持有更少的警惕,抱有更多信任,所以一旦他们使起坏来,往往会造成最糟糕的结果。 虽然有所警惕,但是我向来 …

媒介作为环境——媒介环境学的哲学解读粗浅版

这是我准备明天去清华作报告的讲稿,到时候基本上准备照稿子念了,当然念完稿子估计还会根据情况即兴展开讲一下某些部分……   这次报告试图对我博士论文的基本诉求作一个简要通俗的概述。我的论文涉及的问题很多,各章节之间的关系原本也比较松散,所以并不是很好提炼,我在这里只能着重谈一下几个核心概念。由于我回避了最深奥的部分(存在论和先验哲学)和最具体的部分(每位学者的具体成果),所以这篇概述可能显 …

关于科学通史编史学纲领

  按照吴老师,科学通史编史纲领主要应解决如何“通”的问题,除了时代沿革的连续性之外,我们还希望打通科学与技术、西方科学与中国科学,把它们放在一个大的整体框架下讲述。 我和胜利师兄、晋世翔他们讨论,达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首先是我们可以坚持“意向历史”的大旗,作为一个基本的辩护方案,当然,在阐释编史纲要的时候,没必要过多涉入其中的哲学细节。 大略上说,所谓意向历史,或曰先验历史,是从现时代 …

媒介史作为先验哲学

我又来惭愧了……每次论文都必须拖到最后……上个礼拜的确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不过一是由于被蒋澈替换后松懈了一下,二是由于自己实在还是没太绕清楚,加之前两天身体状况不佳,所以拖延至今还没有彻底完成。现在先发出的这个文章算是写完了,但还没有分段,可以先看起来,到时候我再调一调,争取再做个ppt…… 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解读斯 …

关于精英主义与秘传真理

今天去旁听世界华人哲学家会议,看了看一些只闻其名的学界名人,大感失望,明天懒得去了。 汤一介不靠谱我早就知道了,陈来靠谱我也早就知道了,但别的好些名人我不太了解。今天一圈听下来,基本上有意思的只有陈来,别的如林毓生之类听起来学问还算靠谱,但报告本身略嫌无趣,至于大名鼎鼎的甘阳、刘小枫,则是报告乍听起来听抑扬顿挫的,但总体而言较为失望,感觉都是能扯而已,煞有介事,别人可能感觉头头是道,或者“不明觉厉 …

知识即链接

之前说到“现象学教育学”,又让我回想起去年提到的尚未写出的文章“知识即链接”。为什么我这个正要开始写“媒介存在论”博士论文的人,突然之间还不务正业地要搞“教育学”?是我转移方向了吗?当然不是的。转向教育问题一方面是我关注尼尔·波斯曼的需要(他本质上是个教育学家),另一方面也是我长期关心的问题。教育问题事实上涉及整个哲学的问题,从知识论到伦理学,从科学史到技术哲学,都汇聚于“教育—学习”的问题之下。 …

《世界的重新创造:近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

[荷]H·弗洛里斯·科恩:《世界的重新创造:近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张卜天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   这是一本写给普通读者的小册子,可以看作作者的另一本大部头学术著作《近代科学如何诞生:四种文明,一次17世纪的突破》的普及版。 李约瑟问题一直是中国科学史学界乃至普通民众特别关心的主题,香港学者陈方正最近出了本《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周程老师翻译了一本书也叫做《近 …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之前提到要写一写“为什么学习西方”,便想到“西体中用”这个词儿。网上一搜,原来早有李泽厚先生提过了。他把“衣食住行”解释为“体”,他所谓的西体中用指的是“现代化的‘西体’‘用’在中国这块土地上”。 李泽厚先生的一些说法很好,不过我的思路与他不同。黄仁宇先生似乎也提过“西体中用”,但似乎更加笼统。 我要说的“西体中用”,并不只是“西方之体用于中国”的意思,而还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缩写。当年谈 …

技术的“自然选择”——莱文森媒介进化论批评

技术的“自然选择”——莱文森媒介进化论批评 胡翌霖©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 100871)   摘要:莱文森继承了媒介环境学的传统,但流于肤浅。他认为传统的技术批评家们只注意技术的弊端,而没有从演化的视角评估技术。莱文森认为技术在初生阶段所带有的弊端将在演化的过程中被淘汰或补救。但莱文森的进化论面临三个问题:谁在进行选择?何以选择?选择的结果如何评估?对这三个问题,莱文森的答案都是“自 …

数学、教育与机械

今天讨论课听东林师兄报告,感觉甚妙,我以前的一些零星的想法更加明朗起来。 东林师兄讲的是古希腊几何学的“作图”概念,他提到,古希腊人的几何作图不能以康德意义上的“构造”来理解,作图的意义并不是提供一种“存在论证明”。作图是出于教学传授的目的,“证明”的原意也是一种展示,是教师向学生展示某物的过程。“几何作图、几何知识与phronesis(实践知识,即根据目的恰当地选取手段的知识)关联而不是与poi …

印刷术、自然史和现代科学的诞生

引论 本文试图提示出标题中三样事物之间的某种关联——印刷术的发明、自然史的复兴和现代科学的诞生这三桩事情有何关系?它们是否有着某种深刻的关联,以至于要理解现代科学乃至“现代性”的本质,我们必须着手追究印刷术的影响? 这三桩事情中,印刷术在欧洲出现的年代最为明确:1440年代德国美因兹的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无论中国的印刷术是否间接影响了古登堡的发明,但现代欧洲的印刷时代从15世纪中叶算起,这是毫 …

再谈“自然史”(博物学)作为一种编史纲领

以前写过“自然史作为一种编史纲领——刘华杰讲座感想”,提了一下这一想法,注意到我所谓的自然史作为一种编史纲领虽然与刘华杰老师的“博物学编史纲领”只是译名上的不同(我主张Natural History应译为“自然史”而不是通常的“博物学”),但是我对于这种编史方法的构想与刘老师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