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逆袭专业?——从课程考核方式到chatGPT漫谈
按:本文最初只是想吐嘈一下对一波严重抄袭作业的感受,结果顺势就谈到AI了,有些散漫,先这样吧。 上学期的两门课(技术通史和技术哲学导论)直到最近才算结…
关于学术规范、学术态度、学术方法、读书、写作、上课等问题的看法。
按:本文最初只是想吐嘈一下对一波严重抄袭作业的感受,结果顺势就谈到AI了,有些散漫,先这样吧。 上学期的两门课(技术通史和技术哲学导论)直到最近才算结…
很荣幸今天代表本科科学史辅修班的老师发言。本科专业的建设,一直是我们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的工作重点,在全国来说,我们也是第一个招收本科生的科学史系,现在是…
最近指导学生开题,感慨颇多。我其实一直都希望学生做史学,而不是做哲学,因为我的指导更加省事一点。做史学需要灵感和思维,但更重要的是水磨工夫,我提供一些…
我的本科生通识课程(技术通史、技术哲学导论等)都喜欢布置“读书笔记”的作业,可以取代论文(很多本科生完全不会写论文,逼他写就容易抄袭,不如更自由一些)…
在线教学阶段性反思 多年来最特殊的一个学期转眼间过半了,我的技术通史课已经上完八讲了,当然一直都是线上模式。而我主持的读书会自然也改成线上模式,我们在…
无法提供摘要。这是一篇受保护的文章。
之前在微博上提过一嘴,因为文字量比较少,所以也没想往博客上放。昨天小读书会中又提到了这个问题,想想还是贴一下,毕竟是一个对哲学的基本定位问题。 拜占庭…
技术通史课的作业提交已经截止,虽然我之前已经谈了抄袭问题,但还是没说够,现在专门贴一篇文章交代一下,为我以后处理抄袭问题立好规矩。 这次一共29位同学…
本文发出后博客莫名崩溃,恢复了好几次…… 《技术通史》课程就快结课了,下周我会写一份简单的总结,现在我先聊一聊作业的问题。 这门课的考核形式是比较创新…
这学期我在北师大开了两门课,一门是全校公选课“科学通史”,另一门是哲学系1分的专业课“学术研究导引”,这两门课都是恰好15个学生选课。 为什么开课 之…
在北师大度过了博士后的第一个学期,除了田老师每周的写作课外基本没有参与什么活动,存在感为零,想想确实不太像话,于是在田老师提示下,前两周参与了教研室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