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研究</span>

从技术史看“元宇宙”——信息革命的新环境

本文发表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No.7,Vol39,去年4月成文的,最近刚见刊。 摘要:“元宇宙”的概念包括“元”、“宇宙”两层含义,前者是沉浸性或者说超脱性,后者是开放性或联通性。元宇宙有超越自身并反身自指的特性,这种特性蕴含在从岩洞壁画以来的技术史趋势之内。元宇宙不是虚拟现实,不能把沉浸性和逼真性混同。元宇宙并不追求逼近现实而是要超越现实。人们之所以会移居元宇宙正如人们之所以移居城市, …

技术思想史何以可能?——从《技术与文明》看芒福德的编史方法

本文发表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23, v.29;No.107(01) 46-52 摘要:芒福德是技术史学科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技术与文明》在编史学方法上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他的编史学方法可以阐发为“技术思想史”,与“科学思想史”一样,技术思想史旨在梳理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即某种思想或精神层面的线索。技术思想史要求引入以下四个特征:一、精神性(不再把技术仅仅看作中性的物质器物,而是要揭示技术的精神 …

技术时代,哲学何用?——关于《技术哲学导论》

我的新著《技术哲学导论》(清华科史哲丛书)已经在商务印书馆出版(2021年5月)。说起来,这似乎是清华科史哲丛书两期以来第一本原创书,其它几本要么是早已出版的修订再版,要么是基于博士论文或英文专著而成,这本《技术哲学导论》是完全在清华科学史系期间的工作。这本书是我的第6本书,也是我自我感觉最好的之一,以下是我为该书写的自荐文: 技术时代,哲学何用? 我们正处于“技术时代”,技术是当今世界的关键词, …

近期若干音视频营业

一般来说讲座、访谈之类我愿意等文字稿出来之后转载到随轩,不过最近一些视频和音频似乎也不会有人整理文字版,所以我一并转帖出来。 一、科学通史课程联盟读书会之芒福德:《技术与文明》领读(2021年2月14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k4y1276t?p=40 这份视频报告我最为推荐,芒福德的《技术与文明》非常重要,而我的解读也是很用心的,我试图从芒福德的 …

关于《什么是技术》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

感谢《中国科学报》,平时经常约我写书评,这次我自己的书,干脆做了个采访。张文静的采访和整理都做的不错,就是这标题有点咋呼(不过也没办法),成稿见科学网,我这里贴出自己原始的书面回答。 首先,想请您谈谈《什么是技术》这本书创作的缘起?您在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正身处一个‘技术时代’。”在技术时代追问“什么是技术”,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这本书的缘起其实没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其中的许多内容其实都是我前 …

“区块链的技术史与技术哲学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常有币圈网友希望我再写点相关文章,这下好了,后两年我真要回来写区块链了。 我申报的社科基金荣幸中标,“区块链的技术史与技术哲学研究”,这是我学术方向和区块链领域的结合。 本来想把申报书的主体直接贴出来,不过有同事提醒,社科基金结项时需要查重,尽量不要在期刊和出版物之外发表太多相关内容,所以我先写了一个简短的提要,以后相关文章也会在发表之后再贴出。 这个课题我自己的两个学生都不感兴趣,我将招募其他感 …

这么短也算通史吗?——《人的延伸——技术通史》出版

我今年至少有两本新书出版,最先出来的就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这本《人的延伸——技术通史》。这本书是当年出《过时的智慧》时就同时签下的写作计划,但我拖稿一拖就是3年,直到今年终于问世。 这本书仍旧是过渡性的,我正在撰写一部更大部头的技术史专著,顺利的话明年初就能写完。之所以先出了这本微缩版的技术史,一方面是给拖延过久的出版社一个交代,另一方面也是我自己所说的“投石问路”,先打个前哨。 篇幅短小未必是坏事 …

科学史作为自然保护区——一种达尔文主义的科学观

上周五(3月30日)应邀去上海自然博物馆参加“品读会”,介绍我自己的《过时的智慧》,虽说是个内部的活动,但听众不少,有50多个来自博物馆和出版社的朋友参与。 我定的报告题目是“过时的智慧及其现实意义”,听说刘夙也去之后,我特意强化了其中达尔文演化论的逻辑,博得一句“有启发、没想到还能这么用。”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篇报告对我来说挺独特的,因为我似乎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表达某种“自然主义”的立场,而这 …

现代垃圾的形而上学基础(博士后出站报告)之讲稿

这是我跟田松老师做的博士后出站报告,说实话做得有些用力不足,很多有意思的环节都没能深入展开,但问题本身应该还是不错的。 首先来解释一下这个题目,我在文章中并没有明确点明这一标题的意思,而且一些行文或许会引起误解,我在看到吴彤老师的评审意见之后才注意到这一缺失,所以我的现场报告就从补救性的解释开始。 我这个“现代垃圾的形而上学基础”,显然是模仿了伯特的著作《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这是我科学思 …

现代垃圾的形而上学基础

  导论 技术哲学到垃圾哲学 1.垃圾哲学的历史性缺席 2.垃圾何以可能? 3.垃圾古已有之 4.垃圾的现代性 一 排斥朽坏的理念世界 1.世界图象的时代 2.世界图象的片面性 3.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4.厌弃有朽性 二 排斥模糊的思想洁癖 1.二元对立 2.是与应该 3.同一与垃圾 4.康德的“丢弃法” 三 排斥回收的基础主义 1.三重综合 2.记忆及其“回收” 3.学习与技术 4.历史 …

“人工智能”的现象学漫谈

这篇文章是为了今年的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准备的,酝酿了几个月,最后也没写成完整的论文,把随笔形式的文字交了差,这次参会人数太多,吴老师不准备每个参会者都讲论文,有些论文收录会议文集但不安排报告,我就更乐意凑合一下了。 论文写不出来,主要原因自然是花的时间不够,文献读偏了,啃了写关于“意向性”的资料,最后发现“意向性”水太深,驾驭不了。 对于这一主题我绝非懈怠,相反,这个主题非常重要,以至于我不愿意轻 …

“过渡”之作——《过时的智慧》(后记、目录及部分图片)

过时的智慧 后记 我的第二本书即将出版了,《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这本书就是由我在北师大开的“科学通史”课程的讲稿整理改写而成。 这本书的出版有一些偶然性,最初准备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的其实是另两本书,《人的延伸——技术通史导论》和《科学可学吗——科学的教育史》,当时编辑说不如做一套丛书,希望再多加一本,我想到有现成的课程讲稿在这儿,于是便也把这本书提了上去,现在另两本书还没着落,首先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