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pan>文明</span>

关于张笑宇《技术与文明》的采访稿

早前《中国科学报》推介张笑宇的《技术与文明》一书,对我做了一些采访,今天我刚想起来这事儿,查到这个采访早已经用上了,见《中国科学报》 (2021-06-17 第5版 文化周刊)。发表出来的文章是截选了我的文字采访稿的片段,与张笑宇的著作引介整合了起来,虽然总体看组织得还不错,但就我的表达来看是截得太碎了。我在下面贴上我的原始回答,内容丰富得多,也更加完整。 张笑宇的这本书当然是不错的,我隆重推荐。 …

“闲暇”作为“责任”——为什么我们要批判资本主义?

最近拼多多又让996的话题热了起来,我说道:“加班是否合理是否合法如何计价如何处罚,这些问题暂且搁置不论,无论如何,我们首先应明确一个问题:加班与否与“个人奋斗”无关。因为我下班以后可以拼命学习,可以拼命兼职,可以投身公益……值得奋斗的事业多了去了,限制一个人只能为一个老板奋斗,这不叫奋斗,这叫奴役。”事实上相关奋斗、加班与自由的问题,我早前的文章已经说清楚了。 我这里再补充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 …

病毒:大自然的脾气?

这是第二篇疫情随笔,最近风声紧,请朋友们谨慎传播。 疫情期间,每天都看到很多让人难受的事情,其中我最难过的,其实是上海中科院和武汉病毒所发布的双黄连研究。当然,正如田松老师所说的,要“警惕科学家”,因为科学家和任何行当的人一样好或一样坏,但他们掌握了比许多行当更强大的力量,同时其它行当的人又对他们持有更少的警惕,抱有更多信任,所以一旦他们使起坏来,往往会造成最糟糕的结果。 虽然有所警惕,但是我向来 …

读李约瑟莫要“买椟还珠”——《文明的滴定》书评

文明的滴定: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这篇书评是去年11月写的,是约稿,但交稿后没有回音,最近问了才知道没被采用,于是先贴出来,再找地方投稿吧~ 在卜天师兄把《大滴定》译过来之前,对这本书早有耳闻,也读过一些介绍,但一直没太搞清楚究竟是怎么个滴定法,亲自读过之后才算明白一些,感觉值得把它讲清楚。投稿时原题为“李约瑟解答‘李约瑟问题’”,现在觉得这个标题太平凡,发博客时改了标题。 &nbsp …

科学通史讲稿2:科学前史

  上次课我们提到了科学史的编史学,包括思想史和社会史等不同的编史策略。我们不能把科学看作一个现成固定的标准,站在现代人的视角居高临下地裁量历史。要有历史意识,尝试回到历史语境去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 “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也不是现成固定的,在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 每一种科学史的编史策略,都蕴含某种对科学是什么的理解。例如思想史更多地把科学看作一套特定的观念系统,而社会 …

黑暗森林与进化法则,思维与表达——《三体》吐槽

《三体》的确是一部不错的科幻小说,构思很精巧,也有许多启人深思的元素。但鉴于江晓原老师的过分拔高,让我反而有了不少抵触。作为一部普通的幻想小说而言,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也好,刘慈欣的宇宙社会学也好,都是巧妙的设计,但如果要把它拔高到真正的社会科学或哲学的层面谈论其微言大义,这是过分的。 关于宇宙社会学我当时吐槽过了,当然当时还没看《三体》,主要是针对江老师。看过之后,感觉江老师的确是走火入魔了。 …

媒介的经济史——从马克思到伊尼斯

伊尼斯(Harold Adams Innis,1894-1952),与麦克卢汉一道,被认作媒介环境学派的开创者。麦克卢汉高度评价伊尼斯的贡献,为其两部主要传播学著作作序,甚至把自己的成名作《古登堡群星》看作“伊尼斯观点的注脚”[1]。 不过后来,随着麦克卢汉声名鹊起,伊尼斯反倒成了在麦克卢汉研究中的一个注脚,成为解释麦克卢汉思想渊源的一个铺垫了。在媒介环境学的学术语境下,伊尼斯通常作为麦克卢汉的背 …

技术的文明史——以芒福德为例

讨论班说明: 吴老师和各位同学春天好: 非常抱歉又习惯性拖延了…… 芒福德是我博士论文中计划在导论部分之后,正文中处理的第一个人物。由于有一个整体写作计划作为背景,有一些关于媒介环境学的基本介绍应该在导论中就交代了,另一些部分则要放到后面处理麦克卢汉等人的时候再细说,结果这一段写的时候掐头去尾变得很短,当然也和我准备不足有关,请同学们理解一下,特别是不了解我关于媒介环境学研究的背景情况的同学,看这 …

抽水马桶:城市,文明,现代性

昨天蒋劲松老师来承泽园讲“抽水马桶的观察与思考”,田松老师评论。蒋老师讲得不多,田老师评论得也仓促,不过讨论还是很热烈。 的确,抽水马桶可以算得上是现代文明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是一个让“方便”更方便的器具,而且作为枢纽,组建起整套现代都市生活方式和整个城市系统。 吴老师评论说蒋老师的报告应分为排的泄问题和抽水马桶问题,而前一部分为跑题。马桶体现了人们洁净的要求和对排泄物的厌恶,但这种对待排泄 …

从技术哲学出发解读媒介环境学(博士论文开题计划)

“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1])是20世纪后半叶在北美兴起的,它奠基于以英尼斯和麦克卢汉为代表人物的多伦多学派,1970年尼尔·波兹曼在纽约大学创建了媒介环境学博士点。直到1998年,以纽约学派为中心创建了“媒介环境学学会”。 注意到,媒介环境学不仅是一股新兴的思潮,而且试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制。于是,我的论文之所以以媒介环境学为研究对象,也并不限于归纳和转述相关学者的思想和论 …

关于与外星文明交流——江晓原报告吐嘈

科史哲论坛第82讲:江晓原:我们应该和陌生人说话吗——科学史上关于寻找外星文明的争论 今天下午去听科科论坛,这次人来得不少,教室都坐满了,看来同学们对江老师的报告还是很有期待的。 这次报告前,吴老师和我们提起时,说这次特别要江老师讲点“干货”,以前请江老师讲过几次,都比较“传媒”,或者说都有点水,到北大来应该带点干货来。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次报告的副标题中“科学史”字样的出现。 结果证明“科学史”也就 …

[存档]科科论坛第60讲 《崩溃》……

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论坛第60讲 时间:2008年11月21日(周五)下午3:00-5:00 地点:北京大学哲学系(四院)一楼会议室 主讲人: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刘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主题: 《崩溃》之后:人类文明的忧思 http://hps.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828&keyword= 好久没在科科论坛后写评论了。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