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 除了具体的科学史或技术史之外的一般的编史学问题、一般人类史、文化史问题等。
从神坛到论坛——科学史的实践意义(《现代科学史》书评)
器物传记(续)——教育意义,中学科创与卡脖子问题
器物传记——科学仪器史的方法和意义
拔高敌人或比宏大更大的叙事
过时的智慧 (《科学通史十五讲》自序)
我即将把我的科学通史课讲稿整理出版,原定书名就叫《科学通史十五讲》,但编辑建议换一个更加抓人眼球的主标题,我搜索枯肠,想了这么一个词:“过时的智慧”。下面是我对这一题目的说明,或者可以用作序言或导论中的第一节。当然这个题目没有最后确定,随时欢迎各位师友赐名~ 理直气壮地研究过时之物 当我们说某件事情“已成为历史”的时候,意思往往是,它已经“过时…
辉格史的合理性与反辉格的可能性
第一周吴门讨论班是新锐小师弟刘任翔同学自告奋勇讲“反辉格编史学的贫困”,当时课堂上有许多讨论,我还上台画了个图,不过后来我就一直在写庐山游记和准备自己的讨论班报告,没来得及写点啥,但这个主题挺重要的,现在抽空补写一些想法。 从刘任翔文章的标题就看得出小师弟霸气十足,当然这标题也成为其文章的最大漏洞,就文章实际想要表达的一些历史观来说问题不大,但把矛头指向“反…
关于意向历史与实际历史的讨论
最近博客更新几近停滞,主要是有三座大山压着,一是讨论班论文(兼作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的投稿以及博士论文导言的部分内容;,二是整理博客文章出书的计划(《科学文化史话》);三是用WordPress搭建即将重启的科史哲中心网站。这几件事可能都将在一周内搞完。 常年不更新已经导致我博客的PR评级降低了……今天为庆祝生日,先把最近的一些讨论发出来凑个数吧~ 这些讨论缘起…
“意向历史”和历史学的目的
去上海交大参加完“冬至会议”回来,接触了上海科学史界的师生,顺便带师兄师弟逛了逛上海,虽然消耗了一个包含基诞节的周末,不过还算值得。 回来后吴老师让我们谈谈感想,我说感觉上海的科学史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少哲学。当然这从好的方面来说,意味着这种科学史比较“纯粹”,就是为了搞清楚发生了哪些事情,记录下来。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历史缺乏超越史实之上的关切,或者说哲…
菜谱与科技史
上周卜天师兄的课上提到某种量化倾向是如何进入现代人的普遍意识的,卜天师兄说历史中某些事情就是“发生了”,时代精神发生了转变,有时没有太多的缘由。 在历史中的确找不到严格的因果律解释,不过“解释”总还是可以找到许多,例如我倾向于用印刷媒介的兴起解释公众思维的量化倾向。因为印刷术带来了一种空前的对于可重复性、可操作性的需求,而这种重复性又是通过文本…
除了具体的科学史或技术史之外的一般的编史学问题、一般人类史、文化史问题等。
从神坛到论坛——科学史的实践意义(《现代科学史》书评)
器物传记(续)——教育意义,中学科创与卡脖子问题
器物传记——科学仪器史的方法和意义
拔高敌人或比宏大更大的叙事
过时的智慧 (《科学通史十五讲》自序)
我即将把我的科学通史课讲稿整理出版,原定书名就叫《科学通史十五讲》,但编辑建议换一个更加抓人眼球的主标题,我搜索枯肠,想了这么一个词:“过时的智慧”。下面是我对这一题目的说明,或者可以用作序言或导论中的第一节。当然这个题目没有最后确定,随时欢迎各位师友赐名~ 理直气壮地研究过时之物 当我们说某件事情“已成为历史”的时候,意思往往是,它已经“过时…
辉格史的合理性与反辉格的可能性
第一周吴门讨论班是新锐小师弟刘任翔同学自告奋勇讲“反辉格编史学的贫困”,当时课堂上有许多讨论,我还上台画了个图,不过后来我就一直在写庐山游记和准备自己的讨论班报告,没来得及写点啥,但这个主题挺重要的,现在抽空补写一些想法。 从刘任翔文章的标题就看得出小师弟霸气十足,当然这标题也成为其文章的最大漏洞,就文章实际想要表达的一些历史观来说问题不大,但把矛头指向“反…
关于意向历史与实际历史的讨论
最近博客更新几近停滞,主要是有三座大山压着,一是讨论班论文(兼作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的投稿以及博士论文导言的部分内容;,二是整理博客文章出书的计划(《科学文化史话》);三是用WordPress搭建即将重启的科史哲中心网站。这几件事可能都将在一周内搞完。 常年不更新已经导致我博客的PR评级降低了……今天为庆祝生日,先把最近的一些讨论发出来凑个数吧~ 这些讨论缘起…
“意向历史”和历史学的目的
去上海交大参加完“冬至会议”回来,接触了上海科学史界的师生,顺便带师兄师弟逛了逛上海,虽然消耗了一个包含基诞节的周末,不过还算值得。 回来后吴老师让我们谈谈感想,我说感觉上海的科学史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少哲学。当然这从好的方面来说,意味着这种科学史比较“纯粹”,就是为了搞清楚发生了哪些事情,记录下来。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历史缺乏超越史实之上的关切,或者说哲…
菜谱与科技史
上周卜天师兄的课上提到某种量化倾向是如何进入现代人的普遍意识的,卜天师兄说历史中某些事情就是“发生了”,时代精神发生了转变,有时没有太多的缘由。 在历史中的确找不到严格的因果律解释,不过“解释”总还是可以找到许多,例如我倾向于用印刷媒介的兴起解释公众思维的量化倾向。因为印刷术带来了一种空前的对于可重复性、可操作性的需求,而这种重复性又是通过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