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专栏</span>

游戏及其使命

这篇是在《信睿周报》发表的封面文章,发表时稍有改动,此处贴原稿。这篇文章写于“鸦片论”之前,现在发出来倒也应景。但是在写作时我已经自觉收敛了许多讨论方向了,感觉写得不太畅快。本来准备再改一改放到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用,结果会议因疫情延期了我就也没再改,先转载出来吧。 1.如何定义游戏?——含糊的词条 什么是“游戏”?“游戏”似乎是三岁小孩都能理解的东西,孩子不懂科学,不懂政治,但对于“游戏”可谓无师 …

个性哲学vs.命题哲学:谈欧陆哲学衰落之必然及其意义的不朽

之前在微博上提过一嘴,因为文字量比较少,所以也没想往博客上放。昨天小读书会中又提到了这个问题,想想还是贴一下,毕竟是一个对哲学的基本定位问题。 拜占庭人应以罗马自居 师承吴老师,我的哲学立场当然是偏向于欧陆现象学的,不过其实我不太愿意以现象学或欧陆哲学自居。就好比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外人叫东罗马、西罗马,后来又管东罗马帝国叫拜占庭,但其实拜占庭人并不以拜占庭这一旗号作为自我认同,而仍然是以“罗 …

谈背板——Beat Saber现象学

最近VR基本都在打Beat Saber,多少应该算是进入高手层次了?官方乐曲中除了标准模式全部A且Full Combo之外,最近开始攻克无方向模式和单手模式,两种模式下也各有3关FC了~ 最近技术哲学导论课刚讲完斯蒂格勒的第三滞留,其中一个环节就是对乐曲的现象学分析。把这套现象学分析用在这里,倒也有点意思。 刚接触到Beat Saber这款游戏时,很多人都会对expert难度望洋兴叹,觉得难以企及 …

安吉会议选评

不写游记了 “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转眼已经是第12届了,今年由浙江大学承办,在安吉百草原举行。 去年在西安的会议我翘了没去,今年我也没有交论文,不过还是来了,承担了两场点评,也算有一些发言。 以往每届会议我大多会发表一篇非常“毒舌”的长篇综述,把所有人的报告挨个批评一通。这个传统大概是从2010年的海拉尔会议开始的。事实上,第一次写综述是应吴老师的要求,我当时说我不会写综述呀,吴老师说,就按你平时 …

第2届清华科史哲论坛评论

第2届清华科史哲论坛于2017年12月10日举行,这一届论坛规格比第一届小一些,但标志着进入常态化,每年哪怕只是以吴门弟子为主做一次总结报告会,也是不错的。 会后吴老师要我写篇综述,但我第一天备课第二天上课第三天感冒,现在仍然在感冒状态。拖了大半个礼拜。今天吴老师自己贴出了会议纪要,不知道还要不要我写了,但我还是简单记一些评论吧。 会议流程参见吴老师的纪要,我这里相当于加一些评论。 第一个报告是吴 …

谈现象学(一)

最近看到祥龙大师的文章“什么是现象学?”,感觉大赞。他的这篇文章特别适合有一定西方哲学史背景知识,但又不了解现象学的人。张老师讲清楚了一些基本概念,也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些他个人对现象学的独到体验,可谓深入浅出的典范。 看过张老师的文章之后,我也忍不住想写写自己对现象学的理解,当然我的文章不可能和张老师相比,主要是为了厘清自己的概念。另外我争取写得更“肤浅”一些,完全不谈胡塞尔或海德格尔的专业术语。 …

西昌会议游记

一年一度的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又召开了,这次是在西昌举办,8月8号到13号,连头带尾开了五天,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操办下,玩得不错,吃得更好~ 这次住的酒店在邛海边上,绝对是历届会议中最好的环境,自助早餐和自助午餐也确实是五星级水准的。可惜几天开会和游玩都很紧凑,没有找出一段白天的时间在湖边逛逛,返程时总觉得没住够。 这次的参会人数据说最多,出去玩时开了两辆大巴车。不过实际上参与的学者似乎也不算多 …

沈阳—本溪会议游记(本溪篇)

接续前一篇,最近有许多事情排着队要赶,所以有点没心思写完游记,然而我最终还是发现游记不写完始终心里有个事儿,别的事情也干不好,于是还是把它补完了…… 在沈阳小石城开完第一天会议之后,我们来到了本溪,后两天的会议都在这里召开。 26号早上开始第4场主题为“现象学与中国传统”。 四川省社科院的刘胜利师兄报告“身体与自然——董仲舒的自然观及其身体现象学阐释”。 胜利师兄首先评述了学者们解读董仲舒思想的传 …

沈阳—本溪会议游记(沈阳篇)

一年一度的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又胜利闭幕了,今年是由东北大学主办,在9月24日到28日的沈阳和本溪召开。 在2013年的庐山会议游记中,我说道: 从2009年去南宁参加第三届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至今,我已连续参加了五届会议,除了南宁只写了个“杂叙”外,之后的海拉尔、养马岛和广州都写了完整的会议吐嘈,已成骑虎难下之局,这次也还是要写一篇,至少在我尚未毕业期间坚持这一传统吧~ 结果去年我博士毕业了,这一传 …

“技术”的定义——合目的的手段or可以学会的东西

最近正在准备一篇关于技术通史编史纲领的文章参加今年的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文章有些难产,事实上我试图通过这个课题重新去审视“技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这里先偏离论文的主题,来写一下我最近的想法。 按照海德格尔的路数,我们总是要先找到一个日常的定义,肯定它的合理性,但质疑它的透彻性,然后顺藤摸瓜,梳理出它更本源的含义。 海德格尔追问“技术”,就是从技术的日常定义出发,他指出一般人对技术的理解有两条:合 …

哲学评弹【第二话】“天气真好”(上)真即着重

上一话的行文似乎还是有些学术化,这次争取讲得更随意一些,只提供启发,不负责深挖。 今天从一句日常话语出发:“天气真好”。本来我是想写“美女,今天天气真好”,讨论一下真、善、美、天、地、人,不过感觉牵扯太多了,于是收缩成这一句,只谈“真”与“善”。 “真善美”似乎是最严肃最神圣的“大词”,似乎是哲学家追寻的终极目标,一些人谈起它们来恨不得斋戒焚香、沐浴更衣,以示庄重。 但再傲慢的哲学家也难以把这些概 …

哲学评弹【第一话】自由就像请客吃饭

既然想开”哲学评弹“这个栏目,我早已憋了许多题目想写,不过临到写时又不知道从哪里写起了。 还是先写一个老话题吧:“自由”。关于自由,我早已有很多文章在讨论,该说的其实都说的差不多了,但相关的讨论往往牵涉到自由与平等的异同,以及言论自由等具体问题上面,而且写得也不够通俗。在这里,我想仅就“自由”这个概念,做一个通俗的评说。 前一阵我接手参与编写一部文明史教材的两个章节,谈起关于希腊科学的写法,我被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