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pan>科学</span>

营造追逐新奇和有趣的文化氛围——《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书评

本文发表于《中国经济时报》(阅见思享,2023年9月18日) 最近来自OpenAI的两位科学家出了一本书叫《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试图论证伟大的科技创新往往不是预先计划的结果。 其实中国传统也有类似的智慧,例如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佛家讲“无执无相”,俗话讲“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都有类似的意思。无非是说当你过于执着目标时,反而做不成大事,真正伟大的事情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

正视“复杂”——《大科学》书评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2-09-16 第3版 读书) ,标题改为“正视科学、资本、政治形成的“复合体” ——大科学时代,科学家不再‘独善其身’” 说起美国的科研环境或科技政策,我们通常第一个想到范内瓦·布什的《科学:无尽的前沿》,这是1945年布什给时任总统罗斯福的一份报告。该报告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应当给基础科学研究提供资金支持,但又必须尊重科学家的独立自主。 布什的报告确 …

猫版药神为什么错了?

这篇约稿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2-05-05 第3版 综合),标题改为《“猫版药神”为何被刑拘》,这是一个与我本意有较大偏差的改动,文章内容也有一定重要改动,特别是最后一段。我理解这种改写,所以也没再申诉。我的观点是猫版药神是做错了,但并不意味着刑拘他的理由是对的。我并不是为刑拘他辩护,而是为科研伦理和科研规范辩护。 几年前,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了人们对仿制药及其走私的议论。最近,又有一 …

科学地对抗科学的扯谈的《扯谈》——《拆穿数据胡扯》推荐序

以前都是在报纸上写书评,这回第一次受邀写了篇推荐序,可以在中信出版集团新出的《拆穿数据胡扯》里头看到。既然是推荐推销,应该也能转发在这里吧。 需要说明的是,拿到样书时暂定的中译标题是《科学的信号与噪声》,正式出版时改成了现在的《拆穿数据胡扯》,所以我写推荐文的时候是从译名说起的,出版时吐嘈书名的部分有删减。 书中讨论的不仅包含“数据胡扯”,用数据进行包装只是“科学”的一种样子,总的来说该书针对的是 …

关于科研失败的采访稿

之前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我答了很多,他们汇总成文的时候其实就摘了我两句话,在这里贴出我的原始回答。 1.曾有人提出“失败是指行动结果偏离预期目标,或者是终止(中止)没能达到目标价值的行动”。您如何理解“科研失败”?失败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您认为,什么样的科研算是“失败”的?“科研失败”有没有可能分为几种类型? 如何定义失败当然取决于如何定义成功,所以我们可以先讨论科研的成功分几种类型。根 …

历史意义还是现实意义——《科学:无尽的前沿》

本文发表于《书城》杂志2022年1月号 https://read.douban.com/ebook/337719818/?&dcs=provider-63699269-%E3%80%8A%E4%B9%A6%E5%9F%8E%E3%80%8B%E6%9D%82%E5%BF%97 发表时略有改动,此处贴原稿。 布什报告过时了吗? 范内瓦·布什的《科学:无尽的前沿》一书最初是1945年布什给罗斯 …

谣言:在荒诞的世界中寻求理性

又一篇疫情随笔,前一篇也算沾边的话,这就是第五篇。还是请朋友们谨慎传播。 关于武汉病毒所的谣言还在继续,有冒充实名举报所长偷卖动物的,有煞有介事指明“零号病人”是某研究生的。这些阴谋论当然都很粗陋,不值一驳。 但谣言的意义不在于本身的专业性和准确性,而是在于它所反映的民心民意。越是粗陋的谣言,竟然能够流行起来,本身就说明某些问题,那就是民众对以武汉病毒所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正在丧失信任。 关键问题是 …

《从一到无穷大》何以风靡70年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0-01-02 第7版 书评) 畅销数十年非侥幸 《从一到无穷大》是著名物理学家伽莫夫的科普名著,出版于1947年,1961年修订再版,1978年由翻译家暴永宁先生译成中文,已经在海内外风靡了数十年。 伽莫夫在1968年去世,至今已经50多年,这部经典作品因而成为“公版书”。于是,市面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个新译本。 除了科学出版社的暴永宁译本不断重印之外,我至少已经发现 …

“两种文化”之争早过时了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19-06-28 第5版 文化)   1959年英国斯诺在演讲中提出“两种文化”这一命题,引发了激烈讨论。直到60年后的今天,这一话题仍在延续,似乎尚未过时。 但我要提出一个看起来格格不入的主张:两种文化之争早已过时,现在还去纠结于斯诺发起的话题,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首先,我们回到当时的语境,看看斯诺到底提出的是哪两种文化的分裂? 现在很多人谈论“两种文化”,动 …

科学精神:斗争还是和谐?

这篇也是约稿,但好像没发表出来。起因是有报刊编辑要出科学精神专题,希望约相关的文章。她给的各种关键词包括:不遗余力、不畏强权、勇于质疑、破除陈见、不计名利、甘于寂寞、甚至献身……这些词我一个都不喜欢,于是我提出,这些观念太老套,也太天真。如果还要谈“科学精神”的话,不如反过来谈,追名逐利、不甘寂寞、左右逢源……不如说这些才是科学精神。我不是在开玩笑,我确实是这么认为的,无论是从实际的历史来看,还是 …

少一些习以为常,多一些追根溯源——《万物起源》书评

这篇书评是今年上半年写的约稿,但是交出去之后似乎没有被发表?(没有反馈)大概是嫌我写得不好吧。确实,这本书虽然确实不错,但也没有到特别惊艳的程度,而且也没啥主线思想可以评论,所以我也没有太卖力吹。但既然写了,还是贴出来吧。   由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编写的科普书《万物起源》最近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进出版。该书由霍金撰写导言,由国内科学史界的资深译者张卜天翻译,饶毅、吴国盛、李淼等知名学 …

养生骗局的“锅”不该让观众背

又是《中国科学报》的约稿。 上次约稿后半天写好,大概是效率给报社留下了良好印象,这次又找我写稿,我最近都快忙得病倒了,本想拒绝,不过一看题目,想想大概很快能写一点出来,就试写了一下,结果连吃饭在内2小时写好的,本来就是随笔,要求不用太高,也就投稿了。 反省我博客文章为什么越来越少,主要还是缺乏动力,也没人催,其实再忙的时候自己每天稀里糊涂荒废的时间也何止两小时,每天写个千把字其实是一个很起码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