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pan>真理</span>

哲学评弹【第二话】“天气真好”(上)真即着重

上一话的行文似乎还是有些学术化,这次争取讲得更随意一些,只提供启发,不负责深挖。 今天从一句日常话语出发:“天气真好”。本来我是想写“美女,今天天气真好”,讨论一下真、善、美、天、地、人,不过感觉牵扯太多了,于是收缩成这一句,只谈“真”与“善”。 “真善美”似乎是最严肃最神圣的“大词”,似乎是哲学家追寻的终极目标,一些人谈起它们来恨不得斋戒焚香、沐浴更衣,以示庄重。 但再傲慢的哲学家也难以把这些概 …

艺术:技术的余地

说明:这是应邀为西五艺术中心的青年艺术家们做的一次技术哲学报告,原题目叫“玩具与艺术:技术的余地”,实际讲的时候还是以技术/艺术为主聊一聊,玩具只是捎带一提。所以现在改了一下。所谓“余地”,其实也可以说是“缺陷”,艺术作为缺陷的技术听起来有些冒犯,还是用余地听起来正面一些~缺陷总是意味着可补余的,撞墙总是意味着可回旋的,有限性、阻滞与余地、空间是同一回事。 本质上说,我聊的是“技术哲学”,而在我这 …

知识即链接

之前说到“现象学教育学”,又让我回想起去年提到的尚未写出的文章“知识即链接”。为什么我这个正要开始写“媒介存在论”博士论文的人,突然之间还不务正业地要搞“教育学”?是我转移方向了吗?当然不是的。转向教育问题一方面是我关注尼尔·波斯曼的需要(他本质上是个教育学家),另一方面也是我长期关心的问题。教育问题事实上涉及整个哲学的问题,从知识论到伦理学,从科学史到技术哲学,都汇聚于“教育—学习”的问题之下。 …

春秋笔法还是科学研究?——传媒的使命是求真吗?

几个月前名古屋出了个追求真相的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中国人也不甘落后,出了个质疑三年大饥荒的林社长。 这两个事件有一定的可比性,质疑的路数也相似:这么大数字,怎么可能?我没听说过……没人目击…… 不过比起对民众感情的伤害而言,林社长也许更有力一些。毕竟三年灾正好比南京大屠杀晚一代人,亲身经历过三年灾的老人们很多都还活着,而且分布范围也比南京广得多。更关键的是,否认大饥荒的是一个中国人,而不是中国人民 …

海德格尔是一个技术悲观论者吗?

这篇文章是根据之前的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改写而成,其实改动得很少,但是换了题目之后,就显得切题且完整了许多。这次养马岛会议我报告的就是这篇文章,在贴出会议记录之前先把这篇文章贴出来吧。     海德格尔是一个技术悲观论者吗? 胡翌霖 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    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经常被描述成一种典型的悲观论,本文从海德格尔究竟是否是技 …

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

众所周知,“技术”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对现代性的反思和后现代思潮的展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技术哲学”指引了方向,海德格尔更被追认为“技术哲学家”的典范。 然而海德格尔的这一典型形象,常常被描绘为一个守旧的反抗者,是悲观主义的或浪漫主义的,据说他否定了“人的主体性 …

我们为什么需要蛋白质?——追求相对的真理

前些天报告“媒介实在论——从媒介存在论看科学实在论”一文的时候,卜天师兄提到,我的立场终究来说仍然是妥协的,按照我的思路,当代那些业已成功的科学理论确实是“真实”的,我只能向他们妥协,而不可能提出类似田松老师“我们就是不需要蛋白质”这样的强力的主张来。 确实,我的立场自始自终都是“软弱”的,我完全同意。从本科时期我一直试图去反思科学,但从未想过要拒绝它。同样是接受科学,但我是以不同的方式去承认它, …

应手的与在握的

  突然在考虑海德格尔那两个概念,上手ready to hand和现成在手present at hand。中文的翻译很难传达,“上手”表达的意思不错,但是似乎更多地是指向使用者的状态,说“上手状态”时我们更倾向于想到这是指某个人的熟练状态,我们说某人对某事物上手了,而不是说对某人来说某事物是上手的。当然,上手状态意味着同时人与事物之间,乃至说这主客尚未二分的一种协同的状态,但是这个概念毕 …

思、史、诗——关于这一版分类范畴的解说之一

关于新的分类方式以及为什么叫它“范畴”参见“网络时代的范畴和超文本的学术”。 现在的这个结构是一边搬家一边建构起来的,没有经过更深的反省和雕琢,是一个最粗糙的版本,以后肯定会不断作出调整的。顺便说一下,由于博客导入导出时分类结构的复制最成问题,不好操作,所以当我在主博客作出微调时,在分基地和备份中恐怕不会及时同步更新,只有当重大变化或者累积许多变更之后才会去同步吧。 现在的分类结构有三个主范畴:思 …

平正阔达之道——从科哲会议回到杨子讲座

第一届北京地区科哲研究生(创新)论坛终于搞完了,我虽然没有怎么出力,但毕竟被安上了一个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头衔,前期负责审稿,开会时负责一节的主持以及参与评论。 原本安排让我评论的是suli的文章,不过suli似乎是突发了什么事故(bless一下)今天没有去,于是没机会说了,有点遗憾。 Suli基于胡塞尔和希伦对胡塞尔的诠释对实验室“制造现象”作了一个“构成性分析”。就关注的问题而言,我对这类问题也颇 …

海拉尔会议之游记

“举世瞩目”的第四届全国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吴老师让我写会议记录,我却迟迟没有动笔,一方面是犯懒,一方面也是难以下手,面对那么多篇论文想要逐一回顾这种工作实在让我头大……以前虽然写过一些论坛或报告的记录,但比如科科论坛也就是一场报告,讲一个小时讨论一个小时,中间还有评论人点评,帮助我消化好讲座内容,然后开始不紧不慢的讨论,于是我听的时候和整理的时候都能比较从容。但这个会议一场也就半 …

媒介存在论论纲

摘要:媒介存在论作为一个哲学纲领,指明了以海德格尔和麦克卢汉等思想传统为缘起的一种新的哲学思路。媒介存在论以媒介概念的日常意义为中心展开思考,但要超越把媒介理解为传递讯息的中性管道的日常理解。媒介作为“人的延伸”,追思媒介亦是理解人性。媒介存在论蕴含一种超越传统二元论的人性论,是对西方古典哲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近代哲学“发现了媒介”,但媒介存在论则真正将媒介作为媒介来面对,运用一种将媒介作为媒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