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竞价”抢人?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19-06-17 第1版 要闻) 发表时有删改,此处贴原稿。 这篇文章是一种强行乐观的解读,事实上我很担忧,即便真是对政府提出的要求,最后恐怕政府没什么变化,还是会落实到对知识分子的规训上面。但是怎么说呢,大家多往好的方向解读,世界也会变得好一点。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六个大项共20条意见,引 …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19-06-17 第1版 要闻) 发表时有删改,此处贴原稿。 这篇文章是一种强行乐观的解读,事实上我很担忧,即便真是对政府提出的要求,最后恐怕政府没什么变化,还是会落实到对知识分子的规训上面。但是怎么说呢,大家多往好的方向解读,世界也会变得好一点。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六个大项共20条意见,引 …
之前在微博上提过一嘴,因为文字量比较少,所以也没想往博客上放。昨天小读书会中又提到了这个问题,想想还是贴一下,毕竟是一个对哲学的基本定位问题。 拜占庭人应以罗马自居 师承吴老师,我的哲学立场当然是偏向于欧陆现象学的,不过其实我不太愿意以现象学或欧陆哲学自居。就好比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外人叫东罗马、西罗马,后来又管东罗马帝国叫拜占庭,但其实拜占庭人并不以拜占庭这一旗号作为自我认同,而仍然是以“罗 …
最近在微博上就996问题发表了一些言论,也有不少文字了,摘记在这里,并且再补充完整 最初针对的是马云的代表性言论: 昨晚和阿里巴巴的同事们交流了一次,谈到了时下最热门的工作996问题。今天很多年轻人都面临这个问题,我想,如果你选择通过奋斗努力赢得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我下面的话;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未来比普通人幸福快乐,但又不愿意付出比普通人更努力的代价,那么那些合法合情合理,永远正确 …
这篇还是发在界面的约稿,但是应景地采取了CC-BY(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授权,只要清晰标注作者信息(胡翌霖/界面时评)即可免费使用。 2019年4月10日,人类拍摄的第一张“黑洞”照片高调发布,引起世人关注。 然而在国内,除了引发人们对黑洞的兴趣之外,这张照片还引爆了另一个话题,人们注意到,这张图片被一家叫“视觉中国”的网站收录了,还打上了版权信息——“版权所有:19 …
今年春节,我和爱人照例回家陪伴父母,今年比较特别,一方面我们去年终于办完了婚礼(法律上早结了,但仪式上刚办完),让父母们卸下了心事,另一方面他们也正好接连进入退休生活了。 我爸妈名义上早退休了,但实际一直都还在经营自己的门面,去年他们终于把店面租出去,自己放手享福了。岳父退了二线,岳母也刚刚退休,都在走进退休生活。 我爸妈比较想得开,说趁跑得动先全世界旅游一番,转眼间美欧日韩都去遍了。但旅游之外, …
我在清华为本科生开设的第二门课:《技术哲学导论》,算是圆满结束了。之前已经发了《技术哲学导论》作业批语汇总。现在来正式总结一下。 总体设计 这门课加上之前的《技术通史》,是我“处心积虑”打造的两门通识课,把这两门课开好之后,我可能还会尝试诸如《科学通史》之类的课,或者《工业革命史》、《科学哲学导论》、《科学与哲学史》之类的课程,但近两年来说应该就是这两门课轮开了。 这两门课可以说是姊妹课程了,从主 …
批改完期末论文,终于算是学期结束了,这学期的《技术哲学导论》课是全新打造的一门课,未来两年内应该会和《技术通史》交替开设。稍后我会专门再写一篇课程总结。 这里先汇总一下我给出的作业批语。其实我开课一直都在坚持给学生的论文反馈评语的习惯,但我为什么这次想贴出来呢?一方面是想自卖自夸一下,有学生表示我这样给反馈的老师真不多,我才想起来这个也算得上我的课程特色了。酒香也怕巷子深,传播一下也许能让选课的同 …
中国科学报的约稿,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9年1月28日第1版 最近,教育系统内有两件事情引起热议,一是广西北海艺术学院的“雷人试卷”,二是孙楠夫妇把孩子送去读“国学班”。 这些事件并非偶然的孤例,已经有评论者把它们和“权健”联系起来,背后都体现出某种“反智主义”的泛滥,或者说公众科学素养的缺失。 搞出雷人试卷的学院,一方面崇尚“女德”,另一方面会认为wifi造成脑溢血;各种国学班一方面也强调女 …
又发在了界面上,转载请与界面联系~ 发表时改得有点标题党,题目变成了“一块屏幕很难改变教育的命运,弹幕或许可以”,其实这句话不太准确,我的意思是教育的命运可能有多种改变方式,这块屏幕未必是好的方向。但大众传媒嘛,标题党一点儿我也愿意接受,内容方面没有大改。 发表时我把中间一段“远程教育的技术史”删掉了,其实删掉更通畅一些,但我这里还是贴上原文,这部分的主题可以在技术史研究上进一步挖掘。   …
发表于《科技日报》嫦娥副刊,现在也做成了微信公众号文章,发表时改动不多。其实当时就约稿了,碰上我感冒所以拖了一阵,现在才想起来补上。 11月13日,在法国凡尔赛举办的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修订国际单位制的决议,把千克等四个计量单位改由物理常数定义。至此,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将全部改成了“自然”的定义。这一改革的成功,按照前任国际计量局局长特里·奎因(Terry Quinn)所言,是“自法国 …
这篇是约稿的书评,我原题为“科学哲学的意义”,在《中国科学报》发表时改成“站在科学边缘处的思考”,两个题目其实我都不太喜欢,所以在这就不加题目了,反正就是对这本书的书评。约稿的书评总是稍微偏向往好处说的,其实这本书一般般,我也不是特别推荐。不过我文中所说的一部定位于“非学院派”的科哲导论,还是值得写的。 上海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科学的意义》一书,作者是剑桥大学的科学哲学教授蒂姆·卢 …
不写游记了 “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转眼已经是第12届了,今年由浙江大学承办,在安吉百草原举行。 去年在西安的会议我翘了没去,今年我也没有交论文,不过还是来了,承担了两场点评,也算有一些发言。 以往每届会议我大多会发表一篇非常“毒舌”的长篇综述,把所有人的报告挨个批评一通。这个传统大概是从2010年的海拉尔会议开始的。事实上,第一次写综述是应吴老师的要求,我当时说我不会写综述呀,吴老师说,就按你平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