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身体意识
具身性是由现象学带来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在分析哲学家或认知科学家那里往往变得现成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具身性这个概念的术语化造成的(我不喜欢这个术语,特别是它的中译),另一方面是一些学者对“身体”作了现成化的理解,注目于那副现实摆在那里的肉体,把具身性问题变成了“关于身体”的问题。 联想到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现象学家对时间的分析,必须把现象学所谈论的时间与客观度量的时间区别开来,“内时间意识”并不是 …
一般性的哲学思考,古典哲学、伦理学等。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一部分内容与这里有重叠。
具身性是由现象学带来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在分析哲学家或认知科学家那里往往变得现成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具身性这个概念的术语化造成的(我不喜欢这个术语,特别是它的中译),另一方面是一些学者对“身体”作了现成化的理解,注目于那副现实摆在那里的肉体,把具身性问题变成了“关于身体”的问题。 联想到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现象学家对时间的分析,必须把现象学所谈论的时间与客观度量的时间区别开来,“内时间意识”并不是 …
井琪转发了然石的一篇文章“海德格尔前期哲学是否是主体性哲学?”以及相关的讨论——参与者有井琪、然石(这是谁啊?看博客挺有意思的)、孟强老师和李章印老师等,我也发表了意见,我的评论偏向于然石并且也得到了然石的肯定,但一如既往地还是与井琪相对峙(这当然是挺好的事情)。具体讨论的前后文可以去井琪或然石的博客上找,我就不转载了,我就把我自己的一些评论稍加整理后转在这里(整理时补充的词句将以粗体标示)。 这 …
今天讨论班讲了之前那篇文章,效果似乎还不错。当然,吴老师和同学们指出我的文章读起来整体感觉很通畅,但细看起来还有许多逻辑缺环,特别是最后一节显得过于急促。这当然是部分地可以改进的,特别是最后一节应当再写得细一些,当时可能感觉快写完了松了口气就松懈了,对这部分最关键部分的处理缺乏耐心。不过在某种意义上逻辑缺环也是不可能消除的,毕竟斯蒂格勒三大卷书都在谈这个问题,然后他还要写第四第五卷,而我把这么重大 …
之前那篇文章说要承上启下,其实就写到一半,原本打算从奥运说到媒介的,结果写了奥运篇字数就差不多了,而后半部分是一个更大的主题,现在再续上吧。 当时是我提到,尽管我们一方面关注劳教案,一方面在讽议时政,但另一方也为奥运会的争金夺银而激动,这并不排斥,更不可耻。最近我又转了一篇“为什么要探索宇宙”,写的是为什么在非洲每天都有孩子饿死的情况下,还要花费数十亿资金去探索火星?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某种现实的道德 …
看着井琪在“这”和形式指引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忍不住常常反驳,为此我也断断续续读了一些关于海德格尔早期“形式指引”的概念,逐渐有了一些理解。 基本上说,我始终不太重视“形式显示”(formale Anzeige,形式指引)这个概念,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这个词组显得太西化,太专业化,容易被读作黑话,让外行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如果找得到更浅显平实的表达方式,就完全可以绕过这个词组;第二,这个概念是海德格 …
今天讨论班井琪做报告,明显感觉井琪精神焕发,特别是最后搬起黑板来讨论海德格尔时显得意气风发的,似乎比生病前还神气,可喜可贺~ 课堂讨论之后,井琪还发了邮件和微博继续讨论,我也写了长段的回应,既然他也乐意公开发表,我也转贴在博客上吧~ 井琪的原文我直接把他的长微博贴过来了(见最后),以下是我的回应: 我承认“这、那”有一种揭示出情境的功能,我对“形式指引”这个概念接受度不高,在我理解“ …
黑熊的事最近闹得火热,我也来表表态吧~ 简单来说,在道德上,我反对活熊取胆。至于归真堂上市与否,我认为是另一回事,相关的法律框架我不了解。 为什么要反对活熊取胆,常见的争论都集中在熊疼不疼的问题上,但我觉得这倒是次要的问题。如果给熊注射某种毒品,让它们不但无痛,而且取胆上瘾,难道就没问题了吗? 功利主义以及在功利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主流动物伦理都倾向于以“快乐度”为衡量价值的标准,因此质疑者说:熊怎么 …
因为方咬韩事件的刺激连写三篇文章,也算够本了,韩寒既然也宣布停笔不谈了,我也到此为止吧。于是这篇文章是接着更早的“王道”一文写的,大家可以跳过之前的三篇文章,我们接着谈“道德”。 我们说王道就是至善之路,而至善无非就是“最好的生活”。但就传统意义上的君王而言,其王道只是提供某一种最经典的,或最一般的形式。但是实际上,人们追求的生活往往是特殊的:不仅仅是“做个好人”,而且对于具体的人而言,他的生活之 …
这篇文章可以接着稍早的这篇来看:自由vs平等——我是一个右派的社会主义者 那篇文章中我表达了对“平等”的某种抵制,作为自由的条件意义上的平等,或者作为争胜的游戏得以展开所必须遵循的平等的规则,这些意义上的平等我当然支持。但仅仅为了平等而平等,把平等作为一个原则,这是我不认同的。 那么既然不拥护平等,就势必要容忍“不平等”咯。不过也未必如此,反对“平等”的一个原因是它是一个过于抽象的概念,而事实上, …
媒介的厚度——对梅洛庞蒂施耐德病例的理解[1] 我处理的是《知觉现象学》第一部分第三章的第8小节:“‘象征功能’的生存论基础与疾病的结构”。 从小节的题名就可以看出,这一节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之前的章节中,梅洛庞蒂介绍了施耐德病例,并引入了两种传统的解释进路:机械生理学试图从身体机能的损伤来进行解释,而理智主义心理学试图从意识的层面进行解释。但梅洛庞蒂认为二者都不能真正解释病态的可能性。于是到了这一 …
和分析哲学进行对话是困难的,因为分析哲学擅长的是细枝末节的精密论证,很容易就陷入到一个具体问题的细微论辩之中。我们可以和某些分析哲学家保持相反的观点,但这时候往往就已经入了他们的套,正如分析哲学家们内部也肯定有各种各样相反的观点总是被辩论得热火朝天,他们特别欢迎相反的观点,然后你给出你的严密论证,然后逐一接受批驳,还要考虑无数尚未被提出的可能反例。这样,当你就某个问题辩赢了分析哲学家时,你就已然加 …
前些天报告“媒介实在论——从媒介存在论看科学实在论”一文的时候,卜天师兄提到,我的立场终究来说仍然是妥协的,按照我的思路,当代那些业已成功的科学理论确实是“真实”的,我只能向他们妥协,而不可能提出类似田松老师“我们就是不需要蛋白质”这样的强力的主张来。 确实,我的立场自始自终都是“软弱”的,我完全同意。从本科时期我一直试图去反思科学,但从未想过要拒绝它。同样是接受科学,但我是以不同的方式去承认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