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pan>胡翌霖</span>

负罪入党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当了回入党介绍人,签下了推荐词。 为什么我不仅入党,而且还愿意推荐他人入党?我需要作出解释。 的确,这个问题不仅是我愿意作出解释,而且是我必须作出解释。 我高中就入了党,若当时未入,现在大概是懒得申请了。但我绝不会把此决断简单地归咎于年少无知。诚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人生筹划有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想从体制内部推动改革,到现在定位于象牙塔,看重之事早有迁移。但我也从未后悔 …

知识即链接

之前说到“现象学教育学”,又让我回想起去年提到的尚未写出的文章“知识即链接”。为什么我这个正要开始写“媒介存在论”博士论文的人,突然之间还不务正业地要搞“教育学”?是我转移方向了吗?当然不是的。转向教育问题一方面是我关注尼尔·波斯曼的需要(他本质上是个教育学家),另一方面也是我长期关心的问题。教育问题事实上涉及整个哲学的问题,从知识论到伦理学,从科学史到技术哲学,都汇聚于“教育—学习”的问题之下。 …

现象学入门读物推荐:《生活体验研究》

[加]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宋广文 等译,李树英 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最近在关心教育现象学,找到了这本书。不过这本书与其说是教育学论著,其实更像是一本(应用)现象学导论,整本书都在试图描述一种人文科学的研究方式——现象学。 作者范梅南是加拿大学者,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主编《现象学教育学》杂志。不过他来自荷兰,母语是荷兰语,当然也精通德文,因 …

抽水马桶:城市,文明,现代性

昨天蒋劲松老师来承泽园讲“抽水马桶的观察与思考”,田松老师评论。蒋老师讲得不多,田老师评论得也仓促,不过讨论还是很热烈。 的确,抽水马桶可以算得上是现代文明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是一个让“方便”更方便的器具,而且作为枢纽,组建起整套现代都市生活方式和整个城市系统。 吴老师评论说蒋老师的报告应分为排的泄问题和抽水马桶问题,而前一部分为跑题。马桶体现了人们洁净的要求和对排泄物的厌恶,但这种对待排泄 …

作为生肉或培根的自然

今天讨论课提到刘平下周将要报告的论文,他要写“荒野与flesh”,试图对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作一个环境哲学的解读,听起来非常有意思。 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中的这个重要概念一般被翻译成“肉”,但刘平说这个翻译不好,丢了许多意思。但是,别学刘哲,既然我们是要用中文作现象学思考,而非作为一个单纯的文献工作者——而且还是外国的文献工作者——来作考据的话,我们当然还是要最终把这些概念翻译过来。哪怕会丢失一些意思,这 …

爱国主义与恨敌主义

在之前的关于左右派的文章中,我提到所谓左派的精神动力其实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这种民族主义虽然打着“爱国”的旗号,但其实根本不是宣扬“爱”,而是宣扬恨意: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那些人鼓吹和强调“爱国”一词时的语境,有多少是温柔而充满爱意的肯定性的场景,又有多少是奋勇斗争、勇敢牺牲、前赴后继、与敌偕亡的破坏性的场景?左派的民族主义的实质是仇,是仇外、仇敌,是对西方的憎恶,而根本不是什么爱国。爱自己的母亲 …

关于《纯批》译本选择

关于《纯批》译本选择(同时转载两篇报道) 关于吴门自发读书小组阅读《纯批》的版本,我个人推荐李秋零译本,去年又出了经过修订的注释本,应该是中译版本中最好的。 当然,备选的还有邓晓芒译本,关于李译和邓译哪个更好似乎有许多争论。两个译本都标榜忠实原文,但李的忠实主要在遣词上,而邓主要在造句上。李秋零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是愿意把“银河”译成“牛奶街”的,而邓晓芒则宣称尽量不改变德文句式。 再加上康德本人的著 …

人民有愚昧的权利吗?——兼谈启蒙与解蔽

人民有愚昧的权利,这是田松老师的说法——“人民有愚昧的权利;如果人民没有了愚昧的权利,就只有被愚昧的权利了。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有资格来为文明与愚昧划界?” 当年(将近六年前了啊真可怕)我就对此持保留意见,但没有详加论述。昨天井琪又提了这一说法,而我最近又在关注教育学问题,正好再谈一谈想法。 首先,田老师,包括刘老师、蒋老师等之所以支持“愚昧的权利”,其实是旨在强调一种抗拒的自由——我可以拒绝科学的 …

恬不知耻

没错,人家又来干涉咱们内政了,来做政治表演了。但人凭啥能做到?若不是我们在区区一介公民身上施加了太多“内政”,他怎么干涉?若不是我们要封杀屏蔽,他怎么作秀?你还要他道什么歉?对不起我把您的遮羞布戳破了?

把主机换回北京双线了

由于之前用的位于广东惠州电信的主机出了点问题,折腾了半天,把主机换回北京了~网通的访问速度快乐好几倍,不知道教育网怎样?

春秋笔法还是科学研究?——传媒的使命是求真吗?

几个月前名古屋出了个追求真相的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中国人也不甘落后,出了个质疑三年大饥荒的林社长。 这两个事件有一定的可比性,质疑的路数也相似:这么大数字,怎么可能?我没听说过……没人目击…… 不过比起对民众感情的伤害而言,林社长也许更有力一些。毕竟三年灾正好比南京大屠杀晚一代人,亲身经历过三年灾的老人们很多都还活着,而且分布范围也比南京广得多。更关键的是,否认大饥荒的是一个中国人,而不是中国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