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论“不可说谎”
我读康德主要还是纯批和其它有关形而上学的部分,伦理学部分读得不太多。当然,在学一般的伦理学时,会读到一些二手介绍,但一般也就是简单地讲一下所谓“绝对律令”,笼统地把康德归入所谓“义务论”的代表。我虽然研究不深,但是感觉这些乏味的总结很难展示出在康德文本中感受到的力量。 康德的“绝对律令”并不是真的某一条现成固定的绝对教条,而是指一种思维方式,反而是对教条的一种制约:凡是能奉为教条的,一定应是可以普 …
我读康德主要还是纯批和其它有关形而上学的部分,伦理学部分读得不太多。当然,在学一般的伦理学时,会读到一些二手介绍,但一般也就是简单地讲一下所谓“绝对律令”,笼统地把康德归入所谓“义务论”的代表。我虽然研究不深,但是感觉这些乏味的总结很难展示出在康德文本中感受到的力量。 康德的“绝对律令”并不是真的某一条现成固定的绝对教条,而是指一种思维方式,反而是对教条的一种制约:凡是能奉为教条的,一定应是可以普 …
//这篇是巴比特的约稿,比特币圈天然地偏爱自由软件的精神,因此对CC协议理应是更容易接受的,但毕竟版权意识在中国普遍比较淡漠,CC协议更是陌生,因此抄袭现象频发,如巴比特之类的提了CC协议,在圈内也缺乏尊重。因此一些科普确实是有必要的。目前而言很难指望CC协议发挥法律效力,但从长远来看,它对于业界形成相互尊重和协作的风气,以及行业规范的自发形成,还是有益的。 我的博客采用CC协议(BY-SA),现 …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当了回入党介绍人,签下了推荐词。 为什么我不仅入党,而且还愿意推荐他人入党?我需要作出解释。 的确,这个问题不仅是我愿意作出解释,而且是我必须作出解释。 我高中就入了党,若当时未入,现在大概是懒得申请了。但我绝不会把此决断简单地归咎于年少无知。诚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人生筹划有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想从体制内部推动改革,到现在定位于象牙塔,看重之事早有迁移。但我也从未后悔 …
话说康德伦理学包含非常强硬的义务观念,比如说“不能撒谎”,这一条律令是一种绝对的义务,就算是一个一个凶手询问你你的爱人在哪里,你知道说不撒谎骗他走的话你的爱人就将被杀掉,你还是不能撒谎。道德义务就是那样强硬。因为无论如何,杀人是杀人犯的过错,而撒谎是你的过错,无论有没有杀人一事,撒谎总是错的。如果你的爱人恰好出现于你谎称的那个地点呢?她的被杀是不是也有你的责任呢?总之,撒谎和杀人都是不行,凶手不该 …
今天(21日)在雨中骑车时照例思绪浮动,把最近碰到的几个头绪联系起来,于是写下此文。 关于我对抄袭剽窃的态度,我在本科阶段的中结帖“为什么随轩不怕抄袭剽窃”中已经表明,现在我把自己的文字比作排泄物,同样提示了我不怕抄袭的态度。然而,当然,我也向来是严重鄙视论文抄袭,在某种意义上,抄袭或剽窃论文在我眼里是一种最不可饶恕的罪过,因为作为多元主义者,我可以宽容任何与我不同的价值理念,但这不意味着人们行事 …
原定的“燕园——四院”写作计划,由于闭关锁博,停滞了许久,眼看就真要毕业了,是时候重启这一任务了。 正好学生会要搞一个“我的燕园记忆——北京大学2008届优秀毕业生毕业纪念文集”,要各院系选派写手,尽管我并不喜欢参加征文活动,特别是这类由官方牵头的征文。不过横竖本来就要写。就顺便参加一下吧。另外还有《共青苑》的征稿,或许可以一块儿对付了。 鉴于此,这一篇文章将写得和谐一些,一些攻击性较强的说法不会 …
记得在初中刚上预备班(小学六年级)时,在班主任(政治老师)布置的第一篇“周记”(亦即“打小报告”的途径,不过我总是只谈“问题”,不谈具体的人)中,我强调了两个概念“是非心”与“责任感”,我认为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同学们的这两点。一贯以来,我对同龄人的愤愤不平都远远超过我对老师的,我认为同学们只知道嘲弄和抵制老师的管束,自以为是,却从来都缺乏责任感,从而不能够自己约束自己。我认为老师不能只是侧重于管教, …
最近时而想起在《哲学的邀请》中的一段,还是把它摘录下来吧: 第113页 ……责任是自由的必然产物,是自由的对立面,或许就像休谟所指出的,责任还是对自由的要求的依据本身:行为必须是自由的,才有可能每个行为都有人来负责。主体有实施某个行为的自由,但却没有从相应的后果中脱身的自由。 & …
l 所谓理论与实践的冲突,理想与实践的矛盾之类,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化解的对立。不过却不能简单地把这些对立等同于说哲学与生活的不可调和之对立,这不是一回事。本来,冲突、矛盾或对立这些问题本身,这些看法本身,就是个哲学问题。哲学渗透于生活,没有一丁点儿“哲学”的生活将不是人的生活。 l 前一段似乎是在《魔鬼经济学》中看到的一个案例,最近偶尔想起,还是很有意思的。大致是说在美国一家幼儿园的统计,说原先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