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技术》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 2021年1月22日 2021年1月22日作品 大众, 媒介, 技术 0 感谢《中国科学报》,平时经常约我写书评,这次我自己的书,干脆做了个采访。张文静的采访和整理都做的不错,就是这标题有点咋呼(不过也没办法),成稿见科学网,我这里贴出自己原始的书面回答。 首先,想请您谈谈《什么是技术》这本书创作的缘起?您在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正身处一个‘技术时代’。”在技术时代追问“什么是技术”,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这本书的缘起其实没什么… 阅读全文
比特币:留给穷学生的时间不多了? 2021年1月8日 2021年1月8日比特币 比特币, 货币 1 “比特币就是击鼓传花的传销游戏,国家早就禁了。这东西既没信用背书,也不是法定货币,央行严令禁止金融机构参与。我虽然以前买过一些,幸亏早就幡然醒悟全给卖了,不光没赚钱,还亏了点,你说气不气人。我劝你也别碰,别傻乎乎的给美国人接盘,那玩意儿都是他们设计出来坑中国人的。” ——以上是前几天流传的一条“当被问起你买的比特币怎样了该如何回答”的标准答案,我没看到原始出… 阅读全文
“闲暇”作为“责任”——为什么我们要批判资本主义? 2021年1月5日 2021年1月5日文化, 时评 文明, 自由, 资本主义, 闲暇 0 最近拼多多又让996的话题热了起来,我说道:“加班是否合理是否合法如何计价如何处罚,这些问题暂且搁置不论,无论如何,我们首先应明确一个问题:加班与否与“个人奋斗”无关。因为我下班以后可以拼命学习,可以拼命兼职,可以投身公益……值得奋斗的事业多了去了,限制一个人只能为一个老板奋斗,这不叫奋斗,这叫奴役。”事实上相关奋斗、加班与自由的问题,我早前的文章已经说清楚… 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与信息科学在信息史中的统一——吴军《信息传》书评 2020年12月30日 2020年12月30日书评 信息, 技术史 1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0-12-10 第7版 书评),标题改为“从创业者的角度看信息” “我们生逢信息社会,需要对信息有所了解”,吴军在《信息传》开篇如此说道:“我们虽然人人生活在信息时代,却很少有人能道得清、说得明信息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决定和影响我们的生活的。这便是促使我写《信息传》一书的原因。” 吴军认为,理解信息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入手:1.什么… 阅读全文
科学精神的成长史和人格统一性 2020年12月19日 2020年12月19日科学 科学史, 科学精神, 自由 0 今天受邀去做了一个关于科学精神的论坛,虽然主题发言就5分钟,不过我也准备了一些新的说法,在这里更充实地表达一下。 “科学精神”似乎包含了许多维度,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团结协作等等,如何理解所谓“科学精神”的这种多重性,这种多重性有两个原因,一是许多人太过随意,凡是“好”的品质都往科学精神里头塞;但另一方面,这种多重性也是颇有根源的,这是因为“科学精神”并不是… 阅读全文
比特币新高纪念(二):离永恒牛市还有多久? 2020年12月2日 2020年12月2日比特币 比特币, 革命 4 今天比特币美元价格突破历史新高,超过19800美元。不过人民币市场来说还没有超过历史新高,但这也关系不大,因为这几年的趋势正是人民币市场大举萎缩,美元市场重新引领比特币行业。 我上一次写“比特币新高纪念”是在2017年1月5日,当时我还是用人民币算的,突破了8000元,同时我正在谋求入职清华。 我第一篇比特币相关文章 2013年4月19日,当时比特币是719… 阅读全文
事先做好——纳皮尔的算筹和对数的共同逻辑 2020年11月5日 2020年11月5日技术 技术, 抽象, 机械, 符号, 计算机 0 仍然是写给科博馆的,器象 | 事先做好——纳皮尔的算筹和对数的共同逻辑。 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1550-1617)出生于苏格兰的名门望族,他继承了家族的财富,经营着自己的城堡和庄园。他以研究的态度来打理他的土地,对肥料等问题做了实验和分析。他也是一个虔诚的新教徒,为了反击天主教,他积极介入当时的宗教争论,并撰写了颇有影响的神学著作。他也是一… 阅读全文
谁是“计算者”?——从Computer和Calculator的关系说起。 2020年10月22日 2020年10月22日技术 女性, 技术, 计算机 0 这是我们科博馆的约稿,读展 | 胡翌霖:“计算者”之名——从Computer和Calculator的关系说起。我投稿时起的这个标题,后来我说标题不如换成“谁是计算者”,不过发出来还是原题,也差不多。 我们现在把“计算机”和“计算器”区别开来,前者对应于英文Computer,指通用电子计算机,而后者对应于英文Calculator,指的一般是专门用于算术计算的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