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pan>胡翌霖</span>

通识逆袭专业?——从课程考核方式到chatGPT漫谈

按:本文最初只是想吐嘈一下对一波严重抄袭作业的感受,结果顺势就谈到AI了,有些散漫,先这样吧。 上学期的两门课(技术通史和技术哲学导论)直到最近才算结课。原本我的课程都是学期最后一周课上随堂考试,因为上学期末疫情爆发的原因,学校建议改变期末考试流程,安排期末和寒假后两场考试,让学生自由选择考试时间。我觉得学校的考虑是合理且人性化的,不过出两套卷子考两次有点麻烦,所以我和学生商议,决定把考试改成作业 …

编史学革命的结构——《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读

我又为超星录制了一次导读节目,视频课程应该是在超星发布了,我在这里贴上我录节目时准备的逐字稿。 一 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的老师胡翌霖。今天我给大家导读的是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二 这本书的影响力太大了。斯坦福哲学百科这么说的:“托马斯·库恩(1922-1996)是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也许没有之一)。他1962年出版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是有史以来被引用次数 …

失业还是解放?人工智能的双重革命

本文发表于《中国经营报》(2023-02-07) 本文中最后对社会批判部分写得非常省略,但正好可以和前一篇文章“Play to Action——论数字时代人的解放”连着看。 1948年,诺伯特·维纳出版了《控制论》,这是信息科学的奠基性文献之一。在《控制论》的序言中,维纳说道:“第一次工业革命人手由于和机器竞争而贬值……,那么现在的工业革命便在于人脑的贬值,至少人脑所起的较简单的较具有常规性质的判 …

Play to Action——论数字时代人的解放

本文是给某项目写的精神纲领小论文,立意不是我发起的,但主要是我主笔。这个和『华文道』有点关系,但是另一个项目企划:https://prickly-ink-544.notion.site/da60bd1225aa49c2b6868d7011a617b3 事实上『华文道』的理念也大致符合这篇文章,可以互相参考。 诚如马克思所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资 …

从《货币哲学》看NFT的价值

本文发表于《中国图书评论》,转载请与杂志社联系,引用格式如下:胡翌霖.从《货币哲学》看NFT的价值[J].中国图书评论,2022(12):7-17 导读:齐美尔的《货币哲学》阐发了一种相对主义版的康德先验哲学,用“距离化”解释价值的由来,用交换活动解释客观性的形成。齐美尔批判现代货币经济颠倒了工具和目的,财产占有与主体的自由脱离了关系。在齐美尔的视野下,区块链支持下的加密货币或NFT,似乎蕴含着帮 …

《人的境况》读书会节选:公共与私人的边界、财产与财富的区分,以及DAO的意义

按:华文道每周举办阿伦特《人的境况》读书会,现场逐段阅读和讨论《人的境况》(中译本)。本期视频和文本截录于其中一段文本,相关讨论与DAO的旨趣关联较大。视频制作和文本整理由江滚滚完成,『華』润色。以下引文选取自《人的境况》原书,正文为讲解和讨论内容。讲解者为『華』,因整理时有很多删减,大部分现场讨论没有被记录。 第二章  公共和私人领域 7.公共领域:共同 「公共」这个词意味着两个内在紧 …

华文道线下AMA第一场:白皮书宣讲

『华文道』第一场线下宣讲活动于2022年9月23日在五道口Meta Space召开,以下是文字实录。 上半场:白皮书宣读和讨论 『華』:我是华文道的三位发起人之一,我是『華』,今天的活动就是由我来逐段宣读并解说一遍我们的白皮书,中间有任何问题大家随时提出。 我今天讲的已经是我们白皮书的第二版,第一版其实写得更多一些,有1万多字,不过很多人看了以后都说太复杂,所以我就简化了一版。现在的白皮书分两部分 …

華文道白皮书2.1.1版

这两天一篇哀叹web3华人创业者的文章爆火出圈,刺激我提前把正在酝酿建设的DAO公开出来。 这篇文章的流行说明华人创业者寻求认同的需求还是很广泛的,所以其实做一个Chinese help Chinese的社区不难,难的是真的要发扬中华文化的积极要素,而不是在一个消极的负面的意义上理解何谓Chinese(非白人,非西方,非英语…)。犹太社区为什么强大,关键还是有信仰提供凝聚力。但中国人的特色恰恰是没 …

正视“复杂”——《大科学》书评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2-09-16 第3版 读书) ,标题改为“正视科学、资本、政治形成的“复合体” ——大科学时代,科学家不再‘独善其身’” 说起美国的科研环境或科技政策,我们通常第一个想到范内瓦·布什的《科学:无尽的前沿》,这是1945年布什给时任总统罗斯福的一份报告。该报告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应当给基础科学研究提供资金支持,但又必须尊重科学家的独立自主。 布什的报告确 …

增强现实还是增强理性?通信技术的多重理想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2-08-10 第4版 综合 标题为《增强现实不一定等于增强理性》),公众号版本标题又改为《全息传送、人机共生?通信技术:没有最好,也谈不上更好》。 最近,西安大略大学的学生们借助微软的Hololens实现了全球首次“国际全息传送”。在西安大略大学发出的新闻稿中,开篇就提到了《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的科幻场景,远在另一个星球的人也可以以全息影像的形态莅 …

行为历史记录的NFT化:价值回归意义

我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时候幡然醒悟,拥抱了元宇宙、NFT、Web3等新概念。但还剩一个新概念我一直有所保留,那就是DAO。 DAO指“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其实也是个老概念,记得刚接触比特币的时候,巴比特似乎就要搞DAO(或类似概念),后来导致以太坊分叉的The DAO事件我也见证了。 我的看法其实是比较一贯的:我觉得DAO是个好概念,但市面上看到的做法都不太对,但究竟该怎么做我也没想好。直到最近 …

数字马斯克和数字马斯克会成为朋友吗?

发表于《中国经营报》2022-07-24 最近,马斯克说了一句“已经做过了”引发了关注和热议。这句话所回复的问题是:“如果你可以将你的大脑上传到云端并与自己的虚拟版本交谈,你们会成为朋友吗?” 马斯克多半是在开玩笑,不过前一阵谷歌确实有一个程序员和AI交谈后,认定AI已经觉醒了自我意识,试图为他的“AI朋友”争取权利。 就目前而言,意识上传或AI觉醒应该都尚未发生,但我们的确可以先做一做思想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