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pan>基督教</span>

关于超人类主义、区块链的逻辑、华文道,在SeeDAO的对谈

非常感谢SeeDAO的小伙伴们的组织,搞了这一次对谈,帮助我把华文DAO(华文道)的核心思路在一个新的语境下重新聊了一遍,希望能产生更多影响。 嘉宾介绍 丨与谈人:胡翌霖 胡翌霖,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方向为技术史与技术哲学、媒介环境学。著有《媒介史强纲领》《什么是技术》《技术哲学导论》等。 丨主持人:baiyu 引子 当尼采喊出「上帝已死,超人生存」时,似乎昭示着我们— …

科学通史讲稿7:中世纪与基督教科学

讲完阿拉伯和中国,我们再回到西方,谈一谈中世纪科学。 关于中世纪,我考虑是不是多讲一些花两次课来讲,因为在传统上对这一时段是较为忽视的,大家可能了解得很少,但这一阶段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讨论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兴起于阿拉伯或中国,一方面我们要谈阿拉伯和中国缺了些什么,另一方面也必须搞清中世纪欧洲到底有些什么。 这次课我们主要讲中世纪的大学以及基督教对现代科学提供的某些概念前提,但没时间细讲中世纪 …

读弗斯特:“基督教的创世教义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如果有人要说二者水火不容,那么冲突的焦点往往就在基督教的创世论上,在此处基督教关于宇宙或自然的学说直接与自然科学发生碰撞。反过来,如果要说科学与宗教相辅相成,互相支持,也还是要从创世理论着眼了。 迈克尔·弗斯特(Michael Foster)在1934年撰写“基督教的创世教义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一文,试图把基督教的创世学说归结为现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一个必要条件,给出了整合创世 …

曲阜教堂与中国传统的时间与空间

  今天(昨天)被较瘦同学拉去参加沙龙活动,以曲阜建教堂事件为线索讨论儒耶中西问题。虽然我最近比较懒得动,不过还是去了,毕竟学术沙龙是我一直很推崇的活动,既然有同学主办,又主动来找我,就没理由推脱了。 原本就打算去打打酱油,不过到了才发现原来参与者比较少,就多说了几句。在这里再大致把思路整理一下。 首先,曲阜建教堂这件事情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就是在故宫开星巴克的问题,当时也出现了许多 …

关于能源未来的设想

  今天的科艺哲小组讨论能源问题。一些想法记在这里。 现在的能源体系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在几十年内势必要有重大的调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究竟如何调整,怎样去预期和行动,就有待探讨了。 现代西方一般的设想模式,是基督教+经典力学的。所谓基督教的设想,指的是一种弥赛亚情结,相信人们终将得到拯救,人们堕落和无能没有关系,总有一个救世主会来拯救我们。这种情结衍生出一系列的幻想:首先,未来总是 …

“人类中心主义”与作为罪之根源的“骄傲”——一个合作研究提案

上学期曾提到的团队合作课题(见团体研究可以考虑考虑)终于开始酝酿了。似乎说是科哲没什么人做,所以老师们大致计划支持一个政治哲学的,和一个宗教学的课题。由于需要优秀学年论文的作者带头,所以宗教部分基本上就是鸭梨了。大叔推荐我也加入宗教学团队,我是非常感谢的,当然,我究竟能不能加入,还要看他们的决定。 鸭梨本来想定一个调查海淀堂的课题,且不论这不符合要求,而且也不适合锻炼学术上团队合作的能力,好像只是 …

[美]乔治•马斯登:《认识美国基要派与福音派》

[美]乔治•马斯登:《认识美国基要派与福音派》 星定 发表于 2007-01-26 00:20:35 [美]乔治·马斯登:《认识美国基要派与福音派》,宋继杰译,陈佐人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5月 导论第1页 基要派就是对某些事情怒气冲冲的福音派信徒。这似乎简单,却极为精确。杰瑞·法尔威尔甚至将它作为基要派的一个生动的定义。 导论第4页 福音派的基本信念包括(1)宗教改革关于《圣经》最终权威的学 …

[英]约翰•希克:《理性与信仰——宗教多元论诸问题》

[英]约翰·希克:《理性与信仰——宗教多元论诸问题》,陈志平王志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第15~16页    P14 宗教语言用神话图式表达我们对神的理解,这些图式具有属人的特性,并受到文化的制约,这是一种事实,这一事实向某些人显示了下述可能性:在描绘神性实在的问题上,各大宗教传统的不同神话体系与其说是相互竞争的,不如说是相互补充的。 然而,在这样一种神学 …

洛克、康德、陀思妥耶夫斯基分别如何看待基督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草稿)

洛克是经验论与自然神论的代表人物,而经验论、自然神论,再加上培根科学(即实验科学)三者,构成了近现代思想的基本倾向——准确地说,这三者乃是同一股思潮分别在哲学、神学与科学中的三个侧面。 理性与自由是洛克宗教观的关键词,当然,它们同时也是近现代思想的主线索。洛克将理性至于启示之上,他认为凡是理性可以提供确定知识的地方,信仰就不要干预,如果信仰僭越了界限,就必然导致狂热。只是在那些理性不能确认,而又并 …

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

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几乎同时地发生和开展——人们早就发现了这一明显的事实,并试图猜测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弗兰西斯·培根开始,许多人倾向于把对科学的礼赞作为论证新教优越性的一部分。这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之间显然存在某种关联,但这种关联究竟如何发生?又是在多大程度上与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差异有关?本文将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最初步的考察。 一种最保守的结论是:新教就阻碍性更小这一方面 …

我所见到的基督教&我所理解的基督教&我理想中的基督教

我所见到的基督教 我在小学时就与基督宗教有了某种亲切的接触:我的小学前四年是在上海市四川南路小学度过的。这小学的校园非同一般,铁铸镂花的大门,顶上镂刻“天主堂”三个大字,门后便是操场,右手边一排红灰砖相间的三层罗马式建筑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而正前方庄严堂皇的竟是一座大教堂。虽然在整个小学生涯,我都没有进过教堂大门,但每日都在教堂和十字架下出操、上课,课间在彩色玻璃旁边玩耍,天主教无疑对我的成长有着微 …

在《罗马书》中,保罗如何理解耶稣的受难

在《罗马书》开篇就提到“这福音是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我主耶稣基督。论到祂儿子,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我们从祂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祂的名信服真道。”(1:2-5)可以看到,耶稣的死与复活一是“应许”、二是“显明”,三是“恩惠”,四是教人“信”。下面我就以这些关键词为线索,讨论保罗在《罗马书》中对耶稣的受难得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