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随笔</span>

暴力制裁是对理性之局限的无奈的弥补

我曾说“暴力革命是不合理的”——因为“暴力”总是非理,革命总是非法。然而这便有了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如果说暴力可能是合法的,那么法的合理性如何可能? 我们知道法律由政府制订(无论所谓的政府代表着神、皇帝还是全体公民),而法的落实往往要诉诸暴力。很难想象没有警察、监狱等暴力机构而维持的法治社会,即便说不通过肉体上的暴力制裁而建立社会秩序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设想的,但只要是有公共的“法”被设立,就必定要诉诸 …

“理想”为什么不可能被“现实”摧垮

(本文混乱,不推荐阅读。)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所谓“理想主义”的人——例如说大学生——当他们“踏入社会”后,被“现实”的种种残酷所打击,最终放弃了“理想”,转而投入“现实”的怀抱,成为又一个“小市民”。我们便说,一个理想主义者变得现实了?但这是什么意思?。究竟什么是理想主义?又是什么促使他们“变得现实”? 上回在08级本科新生群中提到的就是这里的问题,上一篇文章没有写完,现在重头再说吧。 说到“理想 …

何谓“理想”

今天在08级本科新生群中提到这个问题(08的新生太有意思了),何谓“理想”? “理想”这个概念算是我经常使用的,不过就此的分辨并不多。在“闭关期间关于爱与恨的散论”中我带到过“理想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联系;在更早的文章中我应该也提到过(没有搜到);而两年多前,我谈论“我的人生理想”时,则完全是在日常语言上使用理想一词的;而在两年半前,作为我的所有文章的风格的一个明显的转变点的标志的文章之一,我 …

创造概念的方式(随手记)

被动的(大众的交流)和主动的(学者的发明)。 主动的创造方式有两种:博物学式的“指物定义”和以概念定义概念。后者是将原本与ABCDEF等一大串概念乃至于一个典故甚至于一部哲学体系相关联的某种意义简记为一个方便的概念。 为什么要创造新的概念?很简单,因为老的概念不够用。一个直观如果是如此陌生,以致于人们无法将它自然和顺利地置于概念之网中的恰当位置,那么就只能在给它创造一个新居所。 如果是指物定义的创 …

一种科哲的“系统学习”方案

近来逐渐有一些朋友从KKBBS和博客等地方找到我,希望向我咨询考研事宜和科哲学习的系统方法之类。抱歉的是,作为一个懒惰的保送生,我对考研方面的情况可谓一无所知;至于科哲学习方面固然不是毫无经验,但毕竟仍停留在入门阶段,顶多是提供一些入门中的入门的经验以分享罢了。 不过大多数来寻求帮助的人需要的也是入门的指引吧,如果已然摸出门路的话当然也就不会颇费周折地向我咨询了。尽管我的能力有限,不过毕竟是北大哲 …

哲学与博物学有何区别?

今天被问到一个乍听莫名其妙的问题:“哲学与博物学有何区别?” 提问者是觉得哲学啥都管,博物学也啥都沾边,于是他俩似乎差不多…… 我的回答是:哲学的研究针对的是问题,博物学则面对的是事物。或者说,哲学追问概念的究竟,比如说“科学究竟是什么”、“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些是哲学的提问方式。而博物学典型的提问方式是:指着一棵树:“这是什么”——“杨树。”如此这般。 在这个意义上或许可以说哲学与博物学的路子是 …

想起EVA

又贴一个动漫音乐?没办法啊,最近在上海因为没有音响等原因,一直都没有怎么听音乐,凭空回想起的又正巧都是动漫音乐了。 想起EVA是在那天去亲戚家看到最新的一部国产动画“秦时明月”,华丽的3D美工只能更加突显其内涵的肤浅,如果说这部动画有多少进步的话,那恐怕也是朝着让人遗憾的方向的。想起中日动画的差别,就不由地想起EVA来了。最早看EVA大概是中学时看的引进版,还没看全(本来引进的也不全,很黄很暴力的 …

顺文而理:“理,治玉也。”

“文”与“理”这两个词在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再加之近代西语的重塑和现代科学的影响,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于是有了选文科还是选理科,重理轻文、文理交融等等说法。但究竟何谓文,何谓理,早已似是而非、晦暗不明。大概在人们的印象里,所谓“理”就是数学物理,或者说就是那些形似“算计”的活动;而所谓的“文”则意味着舞文弄墨,或者说就是“码字”的活动。然后再添上理=理性=严谨=刻板,文=感性=浪漫=酸腐等等的 …

闭关期间关于爱与恨的散论

要写一篇关于“爱”这一理念的长文,这一计划的构思至少开始于三年前,不过由于思想的波动和其他因素,迟迟不能动笔,直至闭关之前终于放下一篇“引子”,开始正式为此文酝酿,以下贴出的就是这一酝酿过程中产出的一点点雏形。其中的表述主要得自于与UNIC交流的机缘,相关的交流也导致了她的远离,当然所有的语境信息都被裁去了,反正大致是我希望她认清我的星空哲学,并推荐她“要爱,不要恨”。尽管截出的文字不再连贯,不过 …

德育七科(如何德育?)

德育并不是大学的任务,大学生入学时多已成年,个性品格早已基本定型,大学应当为各种各样不同的个性搭造一个共存的舞台,引导每一种品格都能够闪耀出独特的光彩,而不应当再去设法重塑学生的个性。 但中小学教育则有所不同,中小学与父母承担着培育和塑造孩子品格的使命,未成年人之所谓“未成”,正是指人格品性尚未成型,他们的思想也尚未健全至足以抵御和反叛前辈的说教和时尚的灌输。事实上,要绝对抵御说教和灌输是不可能的 …

“同仇敌忾”、“嫉恶如仇”,我不会。

经常关注随轩的朋友应该已注意到,Unic,这位曾经的随轩常客,曾宣称有多么赞同我的观点,有多么支持我的博客的朋友,在我闭关回来后突然变得如此激动,并终于离开了随轩。或许有人会奇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其实我也颇为惊奇,实在是对女生的情绪反应有点估计不足了。但这也没办法,温柔礼让能够让别人惬意,却不能促进别人做出决断。而她既面临高考,面对选择,而她又是在极大程度上从我这里得到的关于哲学的了解,我又怎忍 …

关于“合理”、“合法”漫谈——为什么暴力革命是不合理的?

要注意,我说的是暴力革命是“不合理”的,而不是说我永远都不会支持暴力革命,而是说支持暴力革命没有道理。尽管哲学的使命是追究道理,但并不是人的每一项偏好都必须讲出道理的。比如我喜欢吃青菜,那就喜欢吃好了,不必讲出一大番道理说喜欢吃青菜的合理性之类,仿佛那些不喜欢吃青菜的人就理亏了。即便说全世界99%的人都喜欢吃青菜,也不意味着那1%就理亏了。对于那些纯属个人偏好的选择包装以理性论证的外衣而强加为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