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学期在科学通史BBS中的一些回复

前半学期在科学通史BBS中的一些回复

之前赶论文,连着几周没记录学生的讨论情况,今天一口气补记完了,顺路把我本人的一些回复摘了出来,有些可能还是有点意思的,虽然大部分的观点我以前也都写过。。

 

关于菲洛劳斯的“对地” 

当时的人认为“十”是最完美的数字,但是 日、月、金、木、水、火、土、地球,还不够十个,于是人们就猜想还有一个行星在地球的对面,叫“对地(counter earth)”,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加上对地之后也不过才九个。。。

还缺少的一个是什么呢?

嗯。标准答案确实是“恒星天球”。

但是,还有问题。

因为这个“标准的说法”有可能是虚构的。参见菲洛劳斯的wiki词条:http://en.wikipedia.org/wiki/Philolaus

A popular misconception about Philolaus is that he supposed that a sphere of the fixed stars, the five planets, the Sun, Moon and Earth, all moved round his Central Fire, but as these made up only nine revolving bodies, he conceived in accordance with his number theory a tenth, which he called Counter-Earth. This fallacy grows largely out of Aristotle’s attempt to lampoon his ideas in his book, Metaphysics. In reality, Philolaus’ ideas predated the idea of spheres by hundreds of years. He never recognized the fixed stars as any kind of sphere or object.[17]

大概来说,说菲洛劳斯是为了凑10才添加这样一个“对地”,是出于亚里士多德的转述。我们知道前苏格拉底时期的思想家们的著作基本上都失传了,我们很多都是通过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的转述来得知他们的一些思想的。但问题是他老人家的转述未必可以保证不是断章取义的,至少肯定是极大简化的,甚至可能是歪曲误解的、乃至是嘲讽式的。菲洛劳斯之“凑10”一事的确可能属于这些情况。

那么为什么要凑出一个“对地”来呢?在维基百科上给出了另一套看起来合理的解释:http://en.wikipedia.org/wiki/Counter_Earth

大概意思是,之所以需要“对地”,是因为菲洛劳斯的“地球”动起来了,动起来之后问题就多了,他们并没有“万有引力”之类的概念,怎么解释地球上的物体是下落而不是甩出去或往上飞呢?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那伙人毕竟是讲死理的,菲洛劳斯需要给出说法。那么关于事物下落的解释是:“上下”是相对的,以宇宙中心的火为准,朝向中心的方向为下。于是“地球”在菲洛劳斯那里又变回平坦的了,或者说人类居住的范围局限于地球的其中一面上的背对中心火的平坦的部分,而地球的背面(朝向中心火的一面)则没有人居住。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其它天体被认为是没有密度的以太组成的,但地球却充满了致密的元素,这样一来整个宇宙的结构就貌似非常不平衡,其密度的中心将远离其空间的中心,总之是很不匀称,因此才想到要加上这么个“对地”出来。

当然,这个“凑平衡”的思路和“凑整数”的思路相比,似乎同样都很任性……

 

关于宗教与科学

宗教与科学是不是完全对立的呢?

宗教中的信仰,与科学中的信仰,是完全不同性质的吧?一个是反智主义的,一个则是执着热情式的。宗教的大规模发展及其严格的执行,会阻碍科学的发展,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那么科学对于宗教呢?

为什么在科学发展比较快速的时期,基督教会大规模的发展呢?

是因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不够广泛吗?还是因为其小众性呢?

谁说宗教中的信仰一定是反智主义的……近代科学完全是在基督教的土壤下孕育的。。现代人对中世纪基督教的种种偏见很大程度上是启蒙运动之后被附加的。。比如说我们现在经常提中世纪经院哲学家讨论“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之类的问题,意思是他们很荒唐的样子,其实你仔细想想,诸如此类的问题之所以可能恰恰反映着经院哲学家对理性追究和逻辑辨别的极端执着——当然实际的论题没有那么浅白,他们可能会讨论关于天使和空间性质的问题。对照来看,阿基米德可以问:给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牛顿可以说:在一个别无它物作用的无限空间中一个物体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些设想都是建立在一个非现实的,乃至于常人看来荒谬的前提之下的——哪可能有这样的支点?哪里有这样的空间?而经院哲学家只是恰好以天使或上帝作为前提展开设想,为什么认定他们是非理性的呢?近代宇宙图景之所以从一个有限的、有机的、各向异性的古代图景转变为无限的、机械的、各向同性的世界图景,和近代早期各种神学争论所准备好的概念土壤是分不开的,也和基督徒讲求绝对性的精神和其种种文化观念有关(例如基督教把万物看作上帝的作品而清除了万物有灵论)。

我认为宗教只是人们对世界的想象和猜测,尽管对认识世界造成了一定影响,却也只算是碰巧而已。

另外,科学和宗教虽然都可以代代相传,但对于科学,后人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来推翻或是补充前人的成果,对于宗教,后人却是一味地继承,不能纠正之前的结论,更不能推翻。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对科学相信,对宗教却是信仰。

你对宗教史的理解是不是也只是你的“想象和猜测”呢?当然,宗教神学一般没有实验的方法(古代科学也没有),但不代表它只能继承而不能推翻。要不然你如何理解史上的无数次神学争论和教义改良,以及和科学革命同样颠覆性的宗教改革?

其实放在近代科学的起源那时看,新科学的先驱者们在某种意义上更不理性。甚至许多人就是宗教上的异端邪教,比如布鲁诺因为鼓吹反三位一体等神学上的异端邪说而被烧死(支持哥白尼只是顺带的罪状之一),另一些人无视哥白尼学说无法解释当时的实验现象的事实,而是出于新柏拉图主义、赫尔墨斯主义等神秘思潮而投靠日心说。以至于到实验证据真的可以更偏向于支持哥白尼时,日心说早已被科学家们普遍接受了。

当时的日心说除了缺乏惯性定律的支持之外,也并不符合观测现象,那就是周年视差始终没有被观测到。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是要么地球是静止的,要么就是恒星离得实在太远。但恒星离得如此之远的假设又不符合另一项观测现象,那就是恒星的视大小。当初人们认为恒星是有视大小的,测量方法是用一根细线放在眼前一定距离,看它何时能恰好遮住星光。现在我们知道这是由视觉的错觉引起的,因为在望远镜下恒星的视大小并未发生变化。但在当时来说,这是一个可重复的观测。如果恒星确实具有一定的视大小的话,那么如果它们竟远到让人们观测不到周年视差的地步,那么它们的实际大小将会不成体统地大,太阳和它们完全不能比。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严谨而理性的人为何要“相信”这么一种诡异的设定呢?

当然,我们现在事后诸葛亮,很容易把当时的科学先驱看成是预知未来的先知,但还原到他们的知识背景下看,其实他们和许多神学家一样头脑发热。历史并不是黑白分明的,科学好宗教坏,科学理性宗教愚昧这样简单的关系往往只是我们对历史的“想象和猜测”。

 

关于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到哪个阶段就停滞了呢?

是清代么?很好奇清代科学是否有所发展。。。其发展缓慢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清政府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措施么?也不仅仅是由于清朝人夜郎自大吧?中国文化偏重文学、礼教知识方面,知识分子汲汲于名利,农业社会偏重农业的实用性科学的相对高度发展,这些也都算是原因吧?

其实很多科技在宋朝就达到顶峰了,明朝的很多工作都是百科全书式的汇编整理。金元时期特别是蒙古铁骑造成的文化破坏是巨大的。。清代的意义则在于阻碍了西方科技的输入。由于清代本来是外来民族,当权者本不该对西方思想持太大的门户之见。但也正是因为他是外来的政权,因此特别注重政权的稳固,在固守传统礼俗方面反而特别刻板和做作,也特别不希望民众思想开放,更不希望新式武器的制造技艺流入民间。例如清代的皇室并不排斥基督教传教士,基督教还是儒家对满人来说都是外来的,但一旦传教士企图绕过皇室直接去鼓动民众,就遭到朝廷的严厉镇压。稳定压倒一切,政权的稳固压倒文化的开放,对根基不稳的政权合法性投入过多的关切…这些(怎么觉得很熟悉?)情况造成清廷不可能实行自由开放的文化策略。。

 

关于大学是教师和学生自治

之前有人大教授炮轰学生会,然后有某匿名学生会出来反抗,曰“学生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但关键在于,无论说现在中国大学的学生会是不是真的为同学服务,根本上讲,学生会的宗旨原本就不该是为学生服务的,就像工会根本就不是为工人服务的意义。在西方传统中,“学生会”、“工会”等组织,延续的是中世纪行会的传统,其意义在于抱团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学生会应该是结成一体向老师和向学校主张权益,工会把工人结成一体,可以组织集体罢工,向政府主张权益。学校的后勤部门应该为学生服务,他们如果没服务好,学生会应该去抗议和争取,好让他们好好地为同学服务;而压根就不应该是学生会选举出一些领导让他们来扮演后勤的角色。现在中国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会,学生会会员要么就是伪官僚,要么就是廉价后勤杂工。工会同理,旨在为工人服务的工会不是真工会。

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角色。吴老师讲中世纪时“行会”构成第三股势力,这种权力分立和制衡关系对后来的自由市场和近代民主的兴起都有重要的意义。而现在政府直接支配大学教育,教师不是向学生收钱而是向政府要钱,学校根本不在乎学生是否罢课,只在乎政府是否资助。学生真要罢课闹事的话政府也第一个来维稳,学校根本不用为学生操心,一门心思讨好上级就可以了。。

 

关于基督教对于西方文明与科技的作用

记得在上圣经导读这门课的时候,老师说过基督教是整个西方文明乃至科技发展的根源于动力,对于这个观点我一直比较疑惑,在我看来中世纪的历史虽然没有传说中的一片黑暗,但是宗教裁判所对于科学势力的镇压的历史还是历历在目的,那么一个在走向了极端化的宗教已经有了反科学的性质了的情况下又怎么成为了科技发展的动力根源呢?虽然读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这里韦伯强调新教要求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里尽力的做到最好就是对上帝的侍奉,或者要人们按照侍奉上帝的心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同时又过相对的禁欲主义生活,这样的新教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最后的发展乃至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但是我还是没有搞清楚,基督教为什么会是西方文明于科技的动力来源?为什么不是古希腊的文化是根源呢?求指教啊。。。

所谓宗教裁判所对科学镇压的历史,究竟怎么个“历历在目”法,也值得反省追究一番。。而现代的许多历史记述都带有过强的成见。

首先,宗教裁判所是一种恶劣的暴政,这没问题。但它的险恶未必是宗教本身的问题,比如说希特勒会借用进化论的名义搞大屠杀,这个暴行未必应该由进化论科学来承担。宗教裁判所固然以宗教的名义犯下种种恶行,但基督教本身的发展并非只有这一种路子,还有许多发扬和诠释基督教的途径。

其次,宗教裁判所主要是为了审判异教和邪教,它的敌人是宗教内部的其它势力,而不是科学。说实在话,当年的“科学”根本就没有资格成为教会的敌手。当时的“科学”根本没有形成一股独立的、值得一提的势力。当然,新的科学思潮会被异端邪说者利用,例如布鲁诺借用哥白尼来鼓吹他的反三位一体的基督教解释。但布鲁诺被烧死不是因为他鼓吹哥白尼,而是因为他鼓吹他自己的一套非主流教义。相比于在宗教法庭上遭到迫害的各种异端者而言,科学家在整个近代史中遭到的迫害是相对较轻的,伽利略先是被容忍,后来是他自己非要和教皇过不去,才不得不遭到打击,但结局也无非是被软禁而已。所谓的“历历在目”的镇压史,在很大程度上是附会和夸大的结果。

最后,近代的科学家首先都是基督教信徒,而且往往是最虔诚的一拨人,因此他们更执着于教理的解释,更坚持自己的与主流教会不完全一致的信仰。基督教的信仰提供了“绝对”和“无限”等的概念,另外上帝创造的世界一定是合理的,而且这种合理性可能被人类理解,这一系列的信念使得科学家的追求成为可能。在柏拉图那里,理念是完美的、绝对的,但柏拉图的造物主是一个工匠,是他拿来理念压印给质料形成现实的世界,这个现实的世界就未必是绝对完美和绝对秩序的了。而基督教把造物主从一个智慧的工匠提升到全知全能的上帝,使得现实的物质世界就具有了完美的合理性,研究世界就是研究神的作品,就是体会并赞美神的全能的方式。

关于四因说

不应把“动力因”理解为“动机”,“动机”的确更接近于“目的因”,但也不完全是目的因。

其实中文的翻译都是有误导的。动力因effect cause,更恰当的翻译大概是“效力因”,和“动机”没有关联。而“目的因”final cause,更恰当的翻译可能是“终极因”。

我尝试举个例子:比如“张三死了”这一结果,其原因:

1、形式因(关联的结构和状况):因为被钝器击打内出血过多而死

2、动力因(效力的施加者):因为李四打了他

3、目的因(最终达成的状况):因为这样一来他的钱就到了李四的兜里

4、质料因(可能性的条件):因为钝器击打有致人死亡的可能性,因为他的身体经受不住一次这样的击打

 

关于毕达哥拉斯的数与量

毕达哥拉斯那里,乃至于整个古典数学那里,“数”和“量”绝对是两个概念。毕达哥拉斯明明说的是“数即万物”,你一定不能自作主张地把它变成“数量即万物”。。

毕达哥拉斯的“数”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是“质”的研究而非“量”的研究,比如说他的数论关心各种性质的数:平方数、完全数、三角数等等。哪个数代表正义哪个数代表爱情等等。。都是质的关切。关注根号二也是关心它“不能”表达为两个整数之比,根本不关心它这个“量”究竟是1.41还是1.14……古希腊的几何学也完全是定性的,他们绝不关心π=3.14还是3.41,只关心π是个定值就够了。尺规作图的尺子是没有量度的,只是一条单纯的直线。几何学关心的是图形的“性质”,是否相交、是否相等、是否平行等等,而不是图形的测量。现代数学家仍然保持着这样的传统,反而是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才把“量”和“数”混同并带回到数学的领域之内了。。


 

 

 

 

若非注明,均为古雴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随轩。或参考版权声明

本文链接地址:http://yilinhut.net/2011/10/28/3489.html

2 Comments

  1. Pingback: 政治即争执——从无烟校园谈起 | 随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