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杰拉尔德•霍耳顿:《科学与反科学》

[美]杰拉尔德•霍耳顿:《科学与反科学》

[美]杰拉尔德·霍耳顿:《科学与反科学》,范岱年陈养惠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P128 第161页
另一方面,“循环论者”往往把科学设想成不是有目的导向的、进步的、累积的活动。…………循环论者在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中更为常见,而且,同线性论者相反,他们认为科学明显地或者甚至主要地由社会过程所推动,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们认为科学就是某种一般时代精神的表演,或者甚至主要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在本质上同弈棋的游戏没有什么区别。
一般讲,对于这种基本宗旨上对立的观点,人们不能期望通过某种简单的检验来决定赞成一种观点,并反对另一种观点。尤其是,它们对应于并且可能来自两种十分对立的有关人类命运的基本看法——对于循环论者是默认物质躯体的不可避免的衰亡,对于线性论者则断言超越循环、“跳出”循环是可能的。这里可能同宗教史学家所熟悉的不同的时间观念有一种共鸣的联系。就是说,在基督教有关历史时间的解释暗含着线性的发展,而与此相对立,在东方宗教和神话的时间观中,则暗含着循环的变化。////——这个说法很有意思。确实,基督教的传统时间观正是“线性”的——创世、原罪、末世、彼岸;而东方信仰却不同——轮回、转世、无始无终……当然,线性论与循环论与这些思想背景的联系究竟有多少密切,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我个人不支持社会建构论,我相信科学是有“进步”的、是越来越接近“真理”的,然而这只是“相信”罢了,这一观点归根究底是一种信仰,因为我不能在除开一切非理性因素的条件下证明为什么说牛顿的理论比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更接近自然的“真相”,我只是相信罢了。科学家往往持“线性论”,因为相信我们正在一步步地走近“真理”这一信念比起认为我们以及无数大科学家的全部努力只不过是在原地打转,显然是前者更能激励科学家投身于探索。至于科学中不可避免的带有的个人信仰、时代精神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指出这一点是有益的,也有助于克服科学的狂妄自大,然而不宜过份强调。这里再重复一下我前些天做过的类比——不能因为某物是不可避免的因素便可以夸大这一因素甚至宣称它是关键的组件:我曾做过的是真空和白墙比喻,这里再换一个,例如我们知道纯水中不可避免地溶有空气和其它杂质,但没有哪家工厂会自己往生产出的纯水里充二氧化碳。尽管没有纯粹的纯水,但大家都明白什么是“纯水”、什么是“汽水”。大家也都应该明白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神秘主义,不能说科学里面必然掺有非理性因素就应该给科学增添神秘;

P151~152 第190~191页
为了用更令人满意的术语来理解反科学实际上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对我们的文化的未来暗示着什么,我们必须从这样一个认识开始,即没有一文化可以是真正地在反对“科学”活动的意义上反科学的(例如,在《美国英语遗产字典》中,把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鉴别、描述、实验研究和理论说明”)。尽管某些科学哲学家为这样一个定义的某些方面伤脑筋,我却甚至在最狂热的“反—科学家”那里,也未发现他们号召反对这类活动本身。

P160 第201页 也许使用替代科学(alternative
science)一词比反科学一词更为适当,但替代一词给人以这样的印象,似乎这样一些观念同“真实”科学在同一本体论的或使用的层次上,因此,人们宁可用类科学(parascience)一词。

P181 第226页
替代科学或伪科学自身可能是无害的,除了是群众的一种鸦片;但是当它们与政治运动相结合,它们能够变成将要爆炸的定时炸弹。////——如星座、算卦、巫术、风水等等,固然都是伪科学,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倒确实是无害的。而且,它们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所谓群众的鸦片),顺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存文化的多样性,几乎可以说是某种好东西。然而,一旦伪科学被用于欺骗或煽动,那就是大大的有害了,例子不需要举了。

2006年2月19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