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新生Q&A部分整理

哲学系新生Q&A部分整理

最近与许多学弟学妹们交流过,包括在论坛上和QQ上的,积累了一些话题的问答,现在整理并罗列出其中一部分,供更多的同学参考。以下包含许多个人主观意见,我的主观意见仅供参考,心中有数,不要认真。

Q:哲学系要上哪些课程呢?

A:第一学期的必修课是哲学导论(2学分)、数理逻辑(4分)两门专业课,还有古代汉语和高等数学任选一门,也可以两门都选,也可以都不选以后再选;文科计算机基础(上、下各3分)、政治、英语、体育等全校必修课不用说了,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上、下)、中国哲学史(上、下)、西方哲学史和西方现代哲学这几门必修课。除了以上这些是必须学的以外,哲学系的其它课程可以说都是“选修课”:“类型选修”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在某个类型的一大堆课程中,只要选择够指定学分,具体选哪几门课则没有要求。这些各类型课程的学分底线加起来就是所谓“专业必修”课,而剩下的所谓“专业选修”课,其实选择的范围与“专业必修”的是一样的,比如选择的某一类课程的学分超过了要求的底线,多出来的即被算作“专业选修”的学分。哲学系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在北大大概只有元培班可比了~,关于哲学专业课程的问题等到第二年分了导师,对哲学系有了更多了解后,自然会更加清楚的。

Q:哲学系分哪些方向?

A:按照中国哲学八大二级学科的分法,北大哲学系分马哲、中哲、西哲、伦理、美学、科哲、逻辑、宗教这八大专业方向,这八个方向的区分主要是在硕士研究生中体现,在本科阶段虽然也要选择方向,但界限不算特别分明,同学们在大二下学期会分成哲学专业、哲学(逻辑与科哲)专业以及宗教学系这三种,但最近听说分文理哲学专业的方式似乎要有变化,还不太清楚具体情况……

Q:选导师是怎么回事?

A:这个问题新生不会那么快遇到,但我还是先说一点:说到导师,会在第二学期的后半时期开始选择,到第三个学期(大二上)可以改换,到大二下最终确定。导师的作用是指导平时的读书、写作和选课,并且是你将来学年论文的提交对象。另一方面,也不要指望公务繁忙的导师给你太多的关注咯。我刚升大二,对导师的事了解很少,我唯一想提的一点是:导师所属的专业方向与你自己的专业方向并无直接关联,并不是说你选择了西哲的导师就是选择了西哲的方向(虽然通常情况下确是如此),马哲的老师可以指导你做西哲、科哲的老师可以指导你做宗教,更进一步,选择了某个专业方向也不代表你本科阶段就必须做这个方向的论文。我认为本科阶段不是做哲学研究的时候,如果要钻研学术,本科阶段的任务也只是打基础,既然是打基础,不宜窄而偏,过早地确定某一个方向有害无益,由于精力有限,你需要确定一个主攻的重心,但不用局限于此。总之,选什么老师、做什么论文、选什么方向,三者并无必然的联系,是可以变通的。

Q:大学的节奏是不是和中学很不一样?怎样适应大学生活?

A: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中学有很大反差,保持中学的生活节奏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倒不是说你必定会变得懒散,即便你还是坚持悬梁刺股,你悬梁刺股的方式和节奏也要发生变化的。有人说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应该坚持自己、不受他人影响,这句话是没有错,自己的信念和坚持确实不应该被别人干扰,但把自己的生活节奏和环境相融合为何不好?与周围人显得格格不入,可能保证了自己的学习,但大学不单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光会学习在社会上也根本无法立足,大学也需要学会融入社会啊!更何况大学学习的途径远不只课本和课堂。不要轻易地跟随他人,也不该顽固地拒绝改变,个中的尺度分寸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把握。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呢?有很多很多人会说:大学第一年(第一学期)是一个过渡期,这段时间里要逐渐地适应并融入大学的生活云云……乍听是很有道理,仔细想想却大有问题!什么叫“一年的过渡期”?大学时光总共几年?头一年是过渡、末一年也是过渡岂不是渡掉一半了?有必要留给自己定半年一年的时间用来“适应”吗?试想一下,你将来找工作去,和老板说:“工作第一年是过渡时期,你给我一年时间来调节自己以便逐渐适应工作的节奏……”能行吗?环境一换就需要“适应”、节奏一变就需要“过渡”,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给自己更多的“过渡”时间,往往更难以适应。我建议不要谈“过渡”、“适应”,只是有一个“衔接”期,从中学的节奏融入大学的节奏,其中的衔接期一个月足够了。心态问题是最关键的,你越是惧怕转变,越是难以转变;越是希望“渐变”则变化带来的不适感反而越是强烈;有准备地、主动地投入转折,则即便是“突变”,心理上也容易适应,反而比缓慢地渐变更显得自然。

Q:学哲学很困难、很枯燥吗?

A:如果你喜欢哲学,有兴趣学,乐在其中,当然不会觉得枯燥。如果你不喜欢哲学,不用去深入地钻研,那么哲学系的课程并不紧张,混过去是很轻松的,当然也不会觉得困难。唯独当你对哲学找不到一点兴趣,又执意要“学好”哲学,一定要取得好成绩,要强迫自己读自己毫无兴趣的书,那样的话才会感觉枯燥。

Q:哲学很高深吗?

A:学哲学应该摆正哲学的位置,如果把哲学看得太“深”,深得不食人间烟火似的当然不对,不过也不能把哲学看得太浅俗;然后,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既然学哲学,应该是要高于浅薄庸俗,但更不能自以为是,要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在作为本科生用不着考虑太多,进入哲学系跟着老师和同学循序渐进地学习,只要摆正心态,无论将来走什么路,总能有所收获的。

Q:学哲学能修双学位吗?有时间吗?

A:哲学系很多同学修双学位的(当然主要是经双),时间肯定是有的,哲学系的课业算是较为轻松和自由的,但双学位毕竟还是要占用大量精力的,有很多同学因为双学位而荒废了主业,也有很多同学最后坚持不下去了才半途而废,还有压力太大造成心理问题甚至寻死觅活的……总之在选择双学位前必须认真了解你学的双学位意味着什么、了解你将学些什么、权衡清楚你将得到什么和失去什么,不要盲目跟风。

Q:哲学系毕业后出路怎样?

A:我不是个理想主义者(顺便说一下:也不是个现实主义者),也不想说只要遵循兴趣就不用管出路和赚钱之类的事,人除了自己兴致以外,还是担着责任的,我个人家境不差,不必为父母的生计担忧也没有父老乡亲的牵挂,但也需要为自己将来的家庭考虑,何况那些家庭贫苦的同学,考虑“出路”、考虑“钱”,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哲学系毕业后的确可能面临就业的困难,回避这个问题是不必要的。但也要看到,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困难是普遍存在的,作为人文院系,哲学系的情况自然也比不上理工及经济之类的院系,但也不会差到什么地方去,至少衣食无忧是有保证的,不用过于紧张。当然,哲学系的出路决不限于学术,某句俗话说:“哲学都能学,还有什么学不了的?”,哲学系出来后继续研究哲学的只是少数,哲学系的同学在政界、商界、文界、学界等各行各业有广泛的分布……

Q:我高二学的哲学……

A:不要把高中教材的所谓“哲学”当真了!那只是政治课罢了,如果已经考完了就忘掉它吧!做个夸张些的比喻,高中的“哲学”与哲学系学的哲学的差异,就好比数学与英文的差异:都有abcxyz,但根本是不同的!如果理解成高中“哲学”是“肤浅”的,大学哲学是更深入,这同样不对!说“肤浅”让人感觉它俩的关系好比蝌蚪与青蛙,即便不相似也是同类,但即便是理解为这种关系也不妥当,总之不要带着任何高中“哲学”的印象来看哲学——不是小青蛙和大青蛙、不是蝌蚪和青蛙、也不是青蛙和癞蛤蟆……咳……反正没关系……关于这个问题我激动了一些,主要是由于受到这样的误解太多太多了,身在哲学系,别的都好过,就“不被理解”这一点是最难忍的,遇到别人鄙视你哲学系,脑子里对哲学的印象往往是那套东西,难得遇到给哲学系说好话的,唉唉谈的还是那套东西…………另外提一句,也不要认为高中课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简单地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可以概括的学科,我们平时所接触的马哲受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影响太深,以至于扭曲了其本来的面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远没有苏联教科书体系那么简单,苏联教科书体系本来就是对马克思的曲解,我们高中课本还要将那种曲解了的所谓哲学还要“通俗化”,当然是弄得不伦不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实是一个至今在国际上都颇有生命力和充满活力的学科领域,比方说当代西方哲学的诸多思潮如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实用主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生态主义、女权主义等等等等,几乎每一个新思潮新流派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交叠,马克思的智慧与启迪是取之不尽的宝藏——但绝对不是传统教科书当做定理所讲的那样子。

Q:唉,我进大学前对哲学毫无了解……

A:或许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就看了许多哲学书,思考过很多问题,那只是说你可以省了一步对哲学培养兴趣的阶段,并不代表你一定比其他同学有多少的优势,其实整个本科阶段都不是搞哲学研究的时期,你若有志于哲学研究,那么起码要到硕士阶段再来谈,本科四年都是培养兴趣和打基础的时间。包括我们系的许多老师,许多人本科都不是学哲学的,但到后来做哲学做得很好,你高中阶段的那点儿哲学基础就更算不得什么了,你并不会因此比那些到大学才开始接触哲学的同学有什么突出;以前没有接触过哲学的同学不必心急,慢慢地走近哲学就好了。

Q:怎样培养学哲学的兴趣?

A: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读书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如果在培养兴趣的阶段,读书不是为了钻研,而是为了“走进去”。可以先找一些浅显的哲学导论和概论书或者一些哲学史读物,或者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特定的哲学领域的书,也可以是一些交叉领域的,不用上来就搞所谓纯哲学。哲学的覆盖范围很广,与数学、物理、政治、历史等等各门各科都有交叉,那么如果你对哲学提不起兴趣,也可以找到你提得起兴趣的领域来从侧面进入哲学。第一学年的哲学入门,不是求全,也不是求深,而重要的是找到走近哲学突破口,可以从对哲学史的浏览来进入,可以从某一个问题(话题)进入、可以从一个边缘学科进入、当然也可以从深读某一本名著进入,具体怎样进入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偏好,但哲学入门的关键在于寻找与哲学的亲近感,这样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不觉得困难了。另外,培养对哲学的兴趣不代表一定要立志走进哲学学术,事实上哲学系同学们最终从事学术研究的很少,更多的会分布到各行各业与哲学没有直接联系的职业中。但是将来的职业与现在学习的兴趣不必也不应该搭上关系,如果说你一定需要培养好兴趣再去选择做某件事,或者自己有某方面的兴趣就非得要做那方面的事,那么你的生活和适应能力就显得十分堪忧了,既然你们正在哲学系,爱哲学是顺理成章的。(参考****这个帖子)

Q:老师对于哲学学习起到怎样的作用?

A:虽然是相当重要,老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学哲学的话,老师始终只是给你指点个方向、点拨一些问题,但更多的功夫在于自己,在于自己的阅读、思考和交流。老师当然会帮助你理解那些哲学文本和思想,但每个老师可能都会告诉你属于他的理解,而你会发现不同的老师会告诉你不同的理解,因此最终怎样理解还是要靠自己,老师只是给个参考和启发罢了。但是话又说回来,老师对他们所教授的东西总是有长期的思考和钻研的,作为一个初学者,你和老师绝对不是对等的地位,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进而也可以阐述自己不同的观点,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明确自己的位置,你与老师不是对等的,与大师与先哲更不是对等的,要独立思考首先要学会尊重和聆听。

Q:科哲是什么……

A:哲学经常被人误解,科哲则更惨,在科学与哲学之间,有点“两头不讨好”的感觉。我在这里只是简单地说一点:科哲既不是拿科学指导哲学的也不是拿哲学指导科学的,对于这门领域我还没有深入,所以也说不出明确的解释,只能指出哪些不是科哲,这点和我说不清哲学是什么只能说哲学不是什么类似,对科哲感兴趣的同学请与我联系……

Q:小古是谁?

A:连小古都不知道的话怎么能在哲学系混啊!?呵呵,开个玩笑。似乎我的真名和网名都不太通俗易读……所以叫我小古就好。我是04级;男;上海人;老年人;全国理科班保送生;准备主攻科哲,也喜欢伦理、马哲、逻辑和宗教;买书狂;电脑熟手(非高手),急盼电脑排版方面的接班人……

若非注明,均为古雴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随轩。或参考版权声明

本文链接地址:http://yilinhut.net/2005/08/07/8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