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超人类主义与Web3的内在关联
这篇是投给江滚滚主持建立的新媒体《歪脖三观》的文章,荣幸成为该媒体的第一篇创世文。发布时有删减润色,标题改为“区块链的野心:反凯恩斯,公共生活和超人类主义”,欢迎大家转发和关注。在此处贴出未经编辑的原稿: 黑山的EDCON2023闭幕了,这届盛会除了加密社区的一般议题之外,还多了一大块超人类主义/longevity相关的议题。之前”关于超人类主义在SeeDAO的对谈“也算是 …
这篇是投给江滚滚主持建立的新媒体《歪脖三观》的文章,荣幸成为该媒体的第一篇创世文。发布时有删减润色,标题改为“区块链的野心:反凯恩斯,公共生活和超人类主义”,欢迎大家转发和关注。在此处贴出未经编辑的原稿: 黑山的EDCON2023闭幕了,这届盛会除了加密社区的一般议题之外,还多了一大块超人类主义/longevity相关的议题。之前”关于超人类主义在SeeDAO的对谈“也算是 …
发表于《中国经营报》2022-07-24 最近,马斯克说了一句“已经做过了”引发了关注和热议。这句话所回复的问题是:“如果你可以将你的大脑上传到云端并与自己的虚拟版本交谈,你们会成为朋友吗?” 马斯克多半是在开玩笑,不过前一阵谷歌确实有一个程序员和AI交谈后,认定AI已经觉醒了自我意识,试图为他的“AI朋友”争取权利。 就目前而言,意识上传或AI觉醒应该都尚未发生,但我们的确可以先做一做思想实验: …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19-08-16 第7版 书评) “我是谁?”——这可能是人类思想史中最古老也是最永恒的大问题,哲学家们为此殚精竭虑,而现代科学也以不同的角度推进了人类的自我认识。 有人说人是理性的动物,有人说人是政治的动物,有人说人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但无论如何,很少有人会怀疑这一点:“我是一个人”。“我是谁”这一问题立刻被转换为“人是什么”,而绕过了对“一个”的追究。 无论我是什 …
之前在微博上提过一嘴,因为文字量比较少,所以也没想往博客上放。昨天小读书会中又提到了这个问题,想想还是贴一下,毕竟是一个对哲学的基本定位问题。 拜占庭人应以罗马自居 师承吴老师,我的哲学立场当然是偏向于欧陆现象学的,不过其实我不太愿意以现象学或欧陆哲学自居。就好比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外人叫东罗马、西罗马,后来又管东罗马帝国叫拜占庭,但其实拜占庭人并不以拜占庭这一旗号作为自我认同,而仍然是以“罗 …
不写游记了 “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转眼已经是第12届了,今年由浙江大学承办,在安吉百草原举行。 去年在西安的会议我翘了没去,今年我也没有交论文,不过还是来了,承担了两场点评,也算有一些发言。 以往每届会议我大多会发表一篇非常“毒舌”的长篇综述,把所有人的报告挨个批评一通。这个传统大概是从2010年的海拉尔会议开始的。事实上,第一次写综述是应吴老师的要求,我当时说我不会写综述呀,吴老师说,就按你平时 …
上周六在706开讲了技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系列课程的第一讲,第一讲包括两块内容,一是总体哲学方面的导论,二是第一个分析案例。 以后的课程计划每次都再讲一个案例分析,而前半节课则由学生为主报告和讨论。 导论包括“解题”与“方法”两个环节,首先我随便把课程题目的每一个词拆开来,讨论了一番,引入了一些技术哲学的观点与风格;其次我交代了整门课程的模式化分析方法。 一、解题 也就是:“技术—如何—塑造 …
AlphaGo与李世乭的围棋大战正在进行,人工智能以3:0获胜,还剩两把荣誉之战,但结局基本没什么悬念了。 无论最终的比分如何,这场比赛的历史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了。 这场比赛的的意义主要是象征性的,事实上,既然AlphaGo在去年已经打败了围棋欧洲冠军,证明了其棋力达到了职业围棋选手的水准,那么它全面战胜人类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当然,或许我们也可以说,从当年的深蓝称霸国际象棋开始,人工智能攻占围 …
具身性是由现象学带来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在分析哲学家或认知科学家那里往往变得现成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具身性这个概念的术语化造成的(我不喜欢这个术语,特别是它的中译),另一方面是一些学者对“身体”作了现成化的理解,注目于那副现实摆在那里的肉体,把具身性问题变成了“关于身体”的问题。 联想到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现象学家对时间的分析,必须把现象学所谈论的时间与客观度量的时间区别开来,“内时间意识”并不是 …
今天的讨论班除了原定的哲然报告之外,井琪又自告奋勇做了一个报告,评论吴宁宁“汉森的镜子”。由于我也在庐山会议游记中就吴宁宁的研究做了一些发挥,所以我也把我的发挥一并放到讨论班去讨论了。 井琪的讨论越来越有进步,我以前总批评他黑话太多,但已经逐渐地改观不少,这次我批评他把“汉森的镜子”讲得过于玄了,这是针对具体观点而言的,就整体的文风来说还是流畅了不少的~ 吴宁宁的立场则比我想象得更保守一些,她仍然 …
井琪转发了然石的一篇文章“海德格尔前期哲学是否是主体性哲学?”以及相关的讨论——参与者有井琪、然石(这是谁啊?看博客挺有意思的)、孟强老师和李章印老师等,我也发表了意见,我的评论偏向于然石并且也得到了然石的肯定,但一如既往地还是与井琪相对峙(这当然是挺好的事情)。具体讨论的前后文可以去井琪或然石的博客上找,我就不转载了,我就把我自己的一些评论稍加整理后转在这里(整理时补充的词句将以粗体标示)。 这 …
终于读完了阿伦特的《人的境况》,如释重负。。。做一个笔记吧。。 《人的境况》这本王寅丽的中译本基本来说大概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照着英文原著比过,不过大致上能够读通意思了,应该不至于有重大的误解。不过问题是她的翻译还是比较生涩的,她在译后记里也写了按“直译”的原则,说“直译已经成为学术著作翻译的一个共识”,因此她也尽量不改变原文语序来表达。这个“共识”我感觉是值得商榷的,学术翻译很重要的部分是拿准术 …
本来打算写的论文是用媒介存在论(现象学)的视角去重新诠释传统科学哲学中的一些问题。试图以媒介论的视角去“翻译”传统科学哲学的一些讨论,重新提出问题。大致的线索有几条,一是实在论(和所谓工具主义),二是因果性和科学说明,三是科学方法与科学划界。 但实际写作却拖延N久,至今还是没有着落,眼看开学第一次就该我报告了,实在心虚,于是准备临阵变题,改换方向,回到我最初的研究计划所拟定的步骤:“一是借助现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