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随笔</span>

关于废中医的问题的讨论

又是在刘老师博客上发的留言:http://blog.sina.com.cn/u/485ea879010005nw 中医是不是科学、是怎样的科学是科哲的一块大问题,总是要认真思考,现在再发一些初步的讨论(在上学期的科学哲学导论课程作业中已经有了一些讨论),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是“科学”,而是“技术”啊。医学这门技术是非常特别的,在西方它也有与科学不同的源头和传统。医学是为了治病的,并不是人体生 …

存同求异——一种多元主义的对话观

存同求异 “求同存异”是一个好词,当各方在立场和见解有所分歧的时候,先把敌对搁下,考虑那些主张是大家都认同的,先合作起来再慢慢协商那些分歧。 这种态度在许多需要合作的实践活动中都很重要,对例如生态保护等迫切的问题尤其必要。 然而,“求同存异”并不足以概括多元主义对待交流的态度,它是一种很好的合作的态度,却不全是最好的对话的态度。我要提的多元主义的共存对话观,不是“求同存异”,或许说“存同求异”更为 …

艺术是什么?——关于“超女”是不是艺术

稍早之前学校的辩论赛,据说我们系06级的新生们有出色的表现。最后的失利也实在不是实力问题,据说是抽到了“超女是艺术”这一立场,而且对手竟是艺术学院…… 有人说“超女是艺术”简直就像“雪是黑的”,根本没办法辩,当时我也觉得有理,实在只能感叹运气欠佳。不过后来细细一想,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若要我现在选择一个立场,我倒是情愿选择说超女也是艺术。 我们为什么倾向于认为“超女不算艺术”呢?原因是我们往往觉得 …

关于青蛙的关于中国古代的科学的比喻

关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有什么样的科学,与西方科学关系是怎样的。 观点一:小青蛙与大青蛙——中国古代有与西方同样的科学,只是营养不足,发育不良,不如西方科学长得壮实,仅此而已。 观点二:蝌蚪与青蛙——承认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科学,但有科学的“萌芽”,即便没有外力作用,也会迟早成长为青蛙的。虽然蝌蚪与青蛙的样子长得极为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观点三:青蛙与牛蛙——我个人较倾向的观点。虽然中国古代 …

现实性与可能性;以及学术规范问题

昨天的全球化问题,再次与ZW发生争论,其实问题的焦点与上周以及更早之前的争论都是一样的,归根结蒂就是关于词汇、概念的使用。 先来谈具体的问题:可能性与现实性。ZW指出当时报告的同学使用的全球政府“可能性”不妥当,不妨改成“现实性”。因为“可能性”一词在分析哲学的语境下指的是逻辑上的可能性,例如太阳明天从西方升起在逻辑上就是“可能的”,但显然不“现实”。而ZW认为那位同学讲的是“现实中是否可能”,因 …

古希腊罗马的神话神学、城邦神学、自然神学分别指什么,有什么关系?

宗教学导论第一次作业   古希腊罗马的神话神学、城邦神学、自然神学分别指什么,有什么关系? 古罗马学者瓦罗(Terentiu Varro)区分了这三种神学,也就是三种解释诸神的理路——神秘的(mythicon)(即神话的(fabula)),城邦的(civile),和自然的(physicon)。 神话针对剧场,是用诗歌讲述的诸神的故事;城邦神学针对城市,是对诸神的崇拜和节庆活动;而自然神学 …

波普的历史哲学论文前三部分初稿

波普 波普… 0 导论… 0 什么是证伪?… 2 什么是科学?… 4 什么是技术?… 7 什么是整体?… 8 什么是革命?… 9 什么是历史?… 12 其它… 13 参考书目… 16 导论 波普最具影响,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哲学主张,一是科学哲学领域中的“证伪主义”学说,二是历史哲 …

关于“全球化问题研究”课堂讨论中的一些问题

关于引经据典的问题 我决不会否定基本的文献阅读,更不可能反对在文章中做引用,我自己的写作风格就是十分突出引用的。不过写作是一回事,讨论是另一回事。我一开始误以为ZW课上写的文字是针对之前的讨论,因此表示反感。如果只是写给自己备忘,当然没有问题。在讨论中,即便是在学术的讨论中,引用经典的最终目的要么是为他人的观点做诠释,要么是为自己的观点做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概念和定义一类的东西的引用是应该慎重 …

从托勒密天文学看希腊化科学的基本特征

托勒密天文学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来源 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约公元150年)生活和工作在希腊化晚期罗马统治下的亚历山大城。古代天文学在托勒密那里达到其巅峰, “如同欧几里得总结希腊古典时代的数学而写出著名的《几何原本》一样,托勒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天文学的优秀成果,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天文学大成》。这部13卷的著作被阿拉伯人推为‘伟大之至’,结果书名就成了《至大论》(Almagest) …

“商品”应该是什么?

“商品”应该是什么? ——为马克思的“商品”定义辩护 “‘消费’带来了什么?”——如果让现代人来议论这个话题,尤其是拿给中国的青年们——当今世界上最为热爱“市场经济”的群体[①]——来回答,一般的思路大约是:消费促进交换,交换促进生产,生产又促进消费等等,总之,消费最终将带来“丰富”——财富的丰富、生活的丰富等等。于是,我们时常能听到诸如“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这样的口号,无论如何,消费总是好事 …

“适者生存”的同义反复

读了《盲眼钟表匠》、《伊甸园之河》、《谁是造物主?》等新达尔文主义的普及读物,以及《很长的论点》、《什么是进化?》、《进化思想史》等其它优秀的进化论普及读物,也读过《达尔文的黑匣子》、《“审判”达尔文》、《进化论的圣像》等反达尔文主义的书籍。我并没有成为一个反进化论者。不过,进化论,以及人们对进化论的理解,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进化论包含许多方面的主张,这些主张在进化论者中间也不是统一的,有 …

从“追求”到“要求”—— “真善美”的观念

“真、善、美”从古至今都是哲学的主题,但这三个字对人们的意义似乎发生了某些变化。 在古人眼里,“真、善、美”代表着至高的“追求”。正如哲学就是“爱智慧”、追求智慧,人们追求“真、善、美”,把它们视作至高无上的理想。 例如,传统的伦理学所追问的问题是:为了“善”,我们应当做什么?怎样的行为才是与善相称的?而以功利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所谓“规范伦理学”讨论的是:行善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的行为才是善的?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