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之前针对某人关于如何系统地把握科技哲学的问题之回答:“科技哲学的入门说难不难,因为它的领域如此宽广,因此事实上无论从哪一个侧面都能够找到门户进入。与其一开始就追求系统全面的把握,不如试图找准一个切入点,找到线索,顺藤摸瓜,便能够深入进去了。你可以从你关心的任何一个问题开始——可以是哲学史上的经典论题,也可以是对身边的问题、对社会、文化、对时代的关怀,找准一个问题,思考和挖掘,你会发现几乎所有问题都可能牵扯出关于科学技术的问题,再进一步思考,寻找相关资料去阅读,便能层层深入。科技哲学虽然涉猎的问题繁多,但其中必然有内在的关联性,与其囫囵吞枣地先概览所有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问题,不如你自己一步步追究,这样你所获得的对科技哲学的理解才会更‘系统’,否则你只看见繁琐与庞杂,却没领悟到其中内在的关联,虽全面却不能系统。”
l 哲学是爱智慧——首先是爱,然后是爱智慧,却始终不是智慧,不是智慧之学。“爱”字不能省略。“爱”并不意味着占有或者企图占有,例如说一个爱鸟之人并不一定愿意把鸟儿关在自己的笼子里。爱意味着追求,却不意味着征服和占据。现代人的爱情观出了问题,以为爱就是要去占有,去控制,其实大错。爱智慧不是要去拥有智慧,爱真理不是要去占有真理,爱自然也不是要去征服她、控制她。
l 正如尼尔·波斯曼的工作所提示的,要克服现代性困境,想要抵抗技术的失控,我们能做的最关键最有效之事,就在于“教育”的领域。学者们通过大学课堂传递思想也是一种,而更重要的则在于中小学的教育上——无论如何,教育不能听从市场的支配,不能说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而是要教那些我们认为值得教的东西。教什么、用什么手段教,这里头无可避免的是带有偏向性的,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应该让教育带上怎样的偏向——要把传统、人文和爱渗透在教育之中。
l “意识总是关于什么的意识”——这句话究竟是对“意识”的洞察,还是对“意识”的定义?我是说,我们是把“对象化”的活动定义为“意识”?因为,说“看总是指向什么的看”大概是有问题的,我们可以想象一种茫然的“看”,简言之就是心不在焉、目光呆滞、似看非看,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眼前出现异变,看者会立刻“醒觉”,这意味着他确确实实在“看着”。但是如果不加扰动,那就始终是似看非看,眼神没有聚焦点,看者根本不知道他在看着什么东西。当然,似听非听之类的状态也是类似,在恍惚状态中,听觉仍在运转,甚至在睡眠状态中也是如此,否则闹钟就毫无用处,但睡觉的人却并不是在听着什么东西。那么,有没有“似想非想”的那种漫无指向的“想”呢,或许也有。但是,可以说无指向的意识却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之前所说的茫然之看或恍惚之听与“清醒的”有指向的感知活动之间的区别,恰恰在于“意识”的介入。无指向的茫然与恍惚也可以称之为“无意识”,而有对象的看亦可称其为“有意识地看”,是否有指向性并不取决于感官是否运作,而是取决于意识是否介入。那么在这里,“意识”其实就是“对象化”本身,就是“指向”本身。……但“意识”不是只有一种定义,如果说“潜意识”也是意识的话,那么这种意识是否也是有指向的呢?似乎不然。或许人类的特长之一是能够对意识进行反思,亦即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意识。但是否自己的一切意识都能够被意识到呢?如果说不是,那么潜意识恰是那种不能被自己意识到的意识,那么它究竟有没有意向性呢?不好说。我想说的是,之所以“意识总是关于什么的意识”这句话成立,或许单纯地是因为我们就是把对象化定义为意识了?总之,一切一切的论述最终总是受制于我们的语言。……究竟是因为反思的意识(或者说“认识”?)必然是对象化因此人类的语言必定是对象化的;还是因为人类的语言总是对象化的因此反思的意识也总是对象化的?还有……“对象化”究竟是什么意思?
2007年12月14日
最新评论
UNIC
2007-12-15 20:57:21 匿名 222.82.78.69 [回复]
但是,可以说无指向的意识却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之前所说的茫然之看或恍惚之听与“清醒的”有指向的感知活动之间的区别,恰恰在于“意识”的介入。无指向的茫然与恍惚也可以称之为“无意识”……
我不清楚“潜意识”这个词是不是弗罗伊德发明的。但是弗所说的潜意识有这样一个特性——从来就不能被我们意识到,这个潜意识所对应的是“本我”。而我们能意识到的只有“超我”或者还有“自我”(自我能不能被意识到我忘了),“自我”连接沟通“本我”和“超我”。
古
2007-12-16 00:36:10 匿名 123.112.78.117 [回复]
引用“潜意识”并不是想引入弗洛伊德,主要是想说“意识总是关于什么的意识”这句话是不是受制于一种特定的对“意识”的定义。归根结底是受制于语言不可避免的对象化特性。也就是说,所谓“意识总有指向性”,事实上不是“意识”的问题,而是“语言”——语言总有指向性。进一步说,在胡塞尔那里谈的“意识”,却是“语言”?
如何摆脱“对象化”是应该海德格尔哲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最近琢磨海德格尔的“本真性”也牵涉到这个东西。
对象化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发生的?
UNIC
2007-12-16 01:26:59 匿名 222.82.78.69 [回复]
进一步说,在胡塞尔那里谈的“意识”,却是“语言”?
我想到上次不是说,”你是如何思考的?”,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不也总是在心中说着什么吗.这样看来,我们的最外层意识必然有指向性.
但是我依然相信本我的潜意识是没有语言性的,因为它的成长早于语言的成长.就是说,人没有语言概
念的时候,必然依然有潜意识.
你说”对象化”,为什么我总想到”矢量性”?
古
2007-12-16 21:43:25 匿名 125.34.44.114 [回复]
想来想去,说对象化源自“语言”,大概是不对的。或许它来自先天的认识形式,对时空的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