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郭德纲

也谈郭德纲

我倒是爱听相声,但是对曲艺方面没有多少了解,更没有多少思考,本来是不必找这个主题写文章的。

不过最近开始觉得,好歹是学哲学的,该培养起对问题足够的关切感——对任意值得探讨的话题,只要下一定的功夫,马上也能扯出些意见来。

既然我一直希望朋友们在我的博客上对我所谈的那些并不被他们熟悉的话题发表意见,那么对于他们的文章,即便我是外行,也不妨扯上几句。我力图证明:什么话题我都能谈起来~

包括友人在内,许多人对郭德纲有些不屑——他是媒体炒红的,而我们的欣赏趣味也是媒体“教化”出来的——“媒体之于我们,其实是一种‘他人导向的匿名统治’。媒体所制造出的趣味其实也正是文化消费主义的痕迹。”(ZW文)我不清楚“文化消费主义”具体指哪些表现,大概问题并没有那么深刻。

ZW去现场听过郭德纲的几场相声,并不欣赏。确实,郭德纲说的相声不仅在方式上非主流,在内容上也颇有些不入流——比如包含不少低级趣味甚至黄色包袱等。

我觉得,这似乎并不是什么主要的问题。我固然不喜欢那些恶俗趣味。但我也听了郭德纲相声的两段录音,大概是运气好,还没有听到特别不能忍受的。即便是搞些黄段子,想必也该是打打擦边球吧。这确实不能登大雅之堂,然而,现在的主流媒体又怎样呢?在现今那些最流行的电视剧、娱乐栏目等等,不也是充斥着恶趣吗?

郭德纲本来就没想“登大雅之堂”,事实上,相声本来就不比歌剧、芭蕾那些高雅艺术,它本来就是在露天、在茶馆里成长起来的,是说给市井百姓听的。当然,相声走上荧幕、登上“春晚”这样的大雅之堂,当然都是好事,但不意味着相声真成了什么高雅艺术了,相声的定位,始终不能丢掉一个“俗”字。

马季说相声不仅可以批判和讽刺,也可以歌颂,这确不错。然而,相声的目的并不是歌颂。不要任何事都要求很高尚,相声最基本的目的就是“逗乐”,说相声者最基本的身份就是个“卖艺人”。至于是否通过相声的讽刺来揭露时弊,或者通过相声来歌颂美好,又或者通过相声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等等,这些都是进一步的追求,有资格追求那些目标的前提是先做好本分。

中国人选择节目往往要求“主题先行”——先要保证立意积极健康,然后再设计节目,最后再考虑适应观众的胃口。这种思路是颠倒的,不仅在相声,其它许多“节目”也是如此,例如动画片等等,人们希望以相声、动画片等大众节目承载的“教育意义”太重了。然而,一部教育意义再“高”的动画片,如果孩子不爱看,那它的意义能发挥多少呢?孩子们——包括我们这些青年人——爱看的是日本动漫,因为那些动漫作品都是源自大众的,画漫画的出发点是自己的创作激情。那么,相比中国的有意创作,日本动画缺乏“教育意义”吗?我看未必。日本动漫中确实有许多恶俗的、低级的甚至充斥着许多少儿不宜的作品,然而,其中的优秀作品——比如宫崎骏的动画,依我看其教育意义比任何苦心设计的中国教育动画片都要深刻得多!关键是,宫崎骏的动画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但是,如果没有那些大量粗俗恶搞的作品铺垫,便没有了出现大师的土壤。

中国的相声和中国的动画片一样,正面临着“危机”。但保存中国的动画片还可以靠限制电视台播出进口动画片的时间这一强制手段来做到!而毕竟孩子总是爱看动画片的,没有日本动画片可选择,就只好将就着看中国动画了。但相声没有这么轻松,人们不喜欢听相声了,大可以找别的节目消遣!

郭德纲说到:“相声太沉重了,就没人爱听了”,这是有道理的。这并不是说希望所有的相声演员都要往俗里发展、要向郭德纲学习,但我们可以思考,郭德纲对于相声的发展而言,究竟有没有积极的意义?

我认为毫无疑问是有的!郭德纲的主张是回归茶馆剧场、回归世俗生活,还相声以“自由”;而媒体的炒作不论有多少浮躁的动机,但结果是令郭德纲的主张广为人知,令主流相声圈颇受震动。或许郭德纲的做法和说法过于偏执,然而,当主流总是安于现状时,能掷地有声、引起足够重视的主张往往只能通过偏执者来表达。比如说当近代机械自然观和工具理性主义大行其道时,异端的自然主义、神秘主义、浪漫主义等等主张往往看起来将陷入了另一个极端,我们倒是不用为他们是否可能“矫枉过正”操心过多。

当然,作为擅长批判的哲学,当媒体和公众一致为郭德纲叫好时,也应当对此现象进行反思,揭示出媒体和公众的“浮躁”。不过,仅仅站在“相声”的角度看,批判郭德纲没有多大意思,如果更多地是站在为了相声的发展考虑的立场,应该重视郭德纲、记住郭德纲,更应该认真反省主流相声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许多其它类似的现象,例如刘心武与红学,也是一样。媒体和公众凑热闹和过分炒作的浮躁心态都值得提出批评,但与其批评执异端者,不如先认真反省主流的问题。

2006年3月26日

3 Comments

      1. uf

        看看早期的那些相声,还可以说一些与社会有关的视频,这两年的相声很少能看到与社会现象相关的了,即使有,也不是负面的。
        你说的“成名太早、上电视太多”,是有这个问题,我感觉涉及到传播了,反正先把名声传出去,至于享有这个名声的人到底如何,那再说。
        ,而且以前说是说相声的人长的不能太好看,如果太好看观众就会把很多注意力放在长相上面,不会去那么注意相声作品。
        说起这个,个人怀疑早年的那个《相声五十年之现状》里讲民国时天桥人的生活,有借鉴连阔如的《江湖丛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