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作为创造的条件——董光壁讲座感想

传统作为创造的条件——董光壁讲座感想

今天董老师讲的是科学创造与自由和传统的关系,董老师认为“自由”是创造的源泉,而“传统”又是创造的必要条件。

传统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尊重传统才能够有所创造呢?董老师并没有说清楚,我愿意在这方面多说几句。

董老师一开始界定说传统主要指的是“经典及其诠释”,于是中国的“传统”就是四书五经,是儒释道的典籍。按照这样来界定“传统”,就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些典籍是科学创造的必要条件了。

其实所谓传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延续”本身——而不是被延续的什么东西。董老师后来提到,中国是现代世界创造新文化的一个“珍稀资源”,因为古老的农耕文化延续至今的就只有中国了,要想通过工业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中创造新的文化,就必须从中国的传统出发了。但是如果把“传统”理解为“经典及其诠释”,那就谈不上所谓“珍稀资源”了,因为其它的古老的农耕文化虽然都断了,但典籍还保存着呀,也可以继续被诠释啊。

中国之所以成为所谓“珍稀资源”,正是因为所谓“传统”不单是那些经典,而且就是这个“延续”本身。当我们在博物馆或图书馆中观赏古埃及、古巴比伦之类的文物和典籍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在和“传统”打交道,而只是单纯地和“过去”打交道,和另一个文明打交道。而只有当这个“过去”的东西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延续着,它才是“传统”。

传统作为延续着的过去,是某种惯性,或者说一种“惰性”,它似乎是阻碍创造的东西,但它又是创造的条件,这如何理解呢?其实就好比说空气是飞翔的阻力,但又是飞翔的条件。创造也总是在某种约束之下才谈得上是创造。人们往往把创新理解为对传统的颠覆,其实如果完全脱离于传统,没有“旧”作为框架,又何谈“新”呢?创造并不是要建造一栋栋空中楼阁,而总是在传统之后的开拓。创造不是传统的中断,而恰恰是对它的接续。没有不断的更新,传统就成了那些死的文物了。

董老师说在时代转折时期,传统将起到关键意义。这里指的恐怕是某种异质的传统。西方科学在西方自身的文化传统下发展着,通过不断地创造而延续着自己的传统,这并不需要东方文化。但是每一种文化传统如果固步自封,局限于自身的模式发展下去,难免有耗尽自身活力的时候,而人类创造史中的“重大转折”时期,往往发生于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之后。希腊文明何其光辉灿烂,但还是要等埃及、罗马、希伯来、日耳曼等等文化向希腊传统注入新鲜血液之后,才逐渐开辟出新的天地来。

2010年10月22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