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上课
起床吃饭如厕,然后应该是穿衣、下楼、骑车等等环节,这次有同学点播,我就先跳到后面“上课”来讲。另一个关键是我这次课前状态不佳,“上课”正好是不怎么准备可以随便讲讲的内容。这部分讲得比较散漫,只是记录,不推荐阅读。 下一次就是最后一次课,可能再跳回来讲讲骑车,但主要是自由交流了。 一、截面 上课这个活动比较复杂,一个典型的上课场景中包含无数技术环节,我们只能简化来谈。 首先还是照例对这一生活截面做初 …
我开设或参与的课程、讲座,学生培养等。
起床吃饭如厕,然后应该是穿衣、下楼、骑车等等环节,这次有同学点播,我就先跳到后面“上课”来讲。另一个关键是我这次课前状态不佳,“上课”正好是不怎么准备可以随便讲讲的内容。这部分讲得比较散漫,只是记录,不推荐阅读。 下一次就是最后一次课,可能再跳回来讲讲骑车,但主要是自由交流了。 一、截面 上课这个活动比较复杂,一个典型的上课场景中包含无数技术环节,我们只能简化来谈。 首先还是照例对这一生活截面做初 …
这一系列暑期课程终于过半,我讲过起床和吃饭之后,进入更俗的领域,这次讲拉屎。 一、截面 这次的场景人人皆知,就是上厕所。 为什么要上厕所?——所谓人有三急,排泄可以说是人类最基本的自然需求之一,毋庸多言。但正如吃早饭的例子一样,上厕所的方式和概念也是历史性的。 另外,除了解决基本需求之外,上厕所也有一些附带的意义,比如对我们来说,上厕所往往是一整段玩手机的时间,对于上一代人来说,大概就是看报纸的时 …
第一次讲起床,第二个案例就是吃早饭吧。 一、截面:吃早饭 上面这张图是随手搜出来的,不是我自己的早饭,但看起来还算日常,就从这里说起。 为什么要吃早饭?——为了营养?为了健康? 什么是早餐?——早餐不是正餐? 早餐吃什么?——荷包蛋、牛奶…… 二、技术条件 许多东西让吃早饭得以可能,首先是让早饭作为早饭的,是一定的时间节律,我们在读书或上班之前吃早饭;其次,习俗和营养学让吃早饭被认为是必须的。然后 …
第一周的课程之前只写了一半,事实上当时前半节课是导论部分,而后半节课讲了第一个案例分析,在这里继续补写。至于第二周的课程,原定4位同学讲半节课,我讲半节课,结果同学们参与感过强,时间也没有严格控制(因为是第一次,我有意不强行控制),所以3位同学的报告连带讨论就用满了两个钟头,所以我准备的内容留到下周再讲。 第一个例子是“起床”,事实上只截取被闹钟吵醒这一个环节。 一、截面 今天早上被闹钟叫醒。 对 …
上周六在706开讲了技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系列课程的第一讲,第一讲包括两块内容,一是总体哲学方面的导论,二是第一个分析案例。 以后的课程计划每次都再讲一个案例分析,而前半节课则由学生为主报告和讨论。 导论包括“解题”与“方法”两个环节,首先我随便把课程题目的每一个词拆开来,讨论了一番,引入了一些技术哲学的观点与风格;其次我交代了整门课程的模式化分析方法。 一、解题 也就是:“技术—如何—塑造 …
清华大学突然又改变政策,把所有准聘教授招生权收回了,所以招生启事暂时失效,等我熬成长聘再说吧…… 招生启事发布之后,已经有好几位同学与我联系,表达过报考的意向了。为什么不说精确有多少位呢?因为我也不太清楚,大部分同学只是简单表达了一下意向,没有更深入的联系,也有一些不是今年这一届的。 我现在已经顺利加入了清华的招生名录,在暑假后的9月份,就可以录取2018年入学的第一批博士生了。也就是说,在最终来 …
又受到706青年空间的邀请,准备在暑假期间开一门课程,从7月下旬开始,每周一次,大约5~6次课。 他们在试探“项目式学习”的套路,我了解得不深,大约来讲,无非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以交互讨论为特色的课程形式,我也愿意探索一下更生动的教学形式。 认识你自己 我计划讲的课程是技术史与技术哲学的领域,这一领域一方面极为深刻,但另一方面也其实门槛很低。因为哲学的出发点并不是那些大哲学家的艰涩文 …
清华大学突然又改变政策,把所有准聘教授招生权收回了,所以招生启事暂时失效,等我熬成长聘再说吧…… 追随吴国盛老师,我非常幸运地进入清华大学任教,上个月刚刚成为人文学院的助理教授。 目前我还隶属于哲学系,等吴老师筹建的科学史系正式挂牌之后,便也属于科学史系(其实我很希望仍然和哲学系保持联系)。 清华引入美国的tenure track制度,制定了准聘—长聘制度,我这个助理教授当然是属于准 …
吴老师的建系大计进行顺利,正式挂牌大概快了,已经开始谋划下一阶段的课程设计等问题了。我自己对开课也有许多想法,这也是我希望入职大学而不是研究所的本意。 我更乐意开设本科生课程,特别是在北大清华等本科生源最为优秀的顶级院校。本科生可塑性更强,对新知识更加开放,教起来更有成就感。而科史哲专业的研究生大多也是半路出家,论专业基础并不比一般本科生高多少,所以我一般基础课程都将是以本科生为对象设计的。事实上 …
我曾经主持过“科学是什么”这门课附属的小班讨论课,当时也曾谈过相关的经验和想法。不过也说得不多。最近似乎北大元培班希望全面推广小班教学,吴老师希望我再系统整理一下相关的想法,于是我在这里再写一篇。 形式 所谓小班教学,在这里主要是指作为大班教学附属的由助教主持的小班讨论课这样的形式。而且不同于一般理工科基础课程所附属的“习题课”,我们在这里谈的小班教学更多地适用于通识性或前沿性的课程,特别是文史类 …
除了哲学院专业课“学术研究导引”之外,这学期主要应付的就是这门全校公选课“科学通史”了。 评分 必须指出北师大的公选课制度也不怎么样,虽然开课很自由,似乎整个公选课的学分要求非常低,以至于同学们很多都是可上可不上的态度,不但有好几个同学从来不来上课,最后的论文也干脆不交,都是挂就挂了的态度。结果选课的15人中我给了3个不及格,3个零分。其中两个不及格是因为提交了与课程完全不搭界的论文而且平时也没有 …
这学期我在北师大开了两门课,一门是全校公选课“科学通史”,另一门是哲学系1分的专业课“学术研究导引”,这两门课都是恰好15个学生选课。 为什么开课 之所以要开这两门课,首先是出于田老师的建议,也算是为以后留校或者到其他地方找教职积累一点儿业绩,也算是一种实习经验吧。无论如何,我自己感觉这两门课确实没白开,虽然耽误了不少时间,但我自己也还是值得的,至少以后开课应该说有点底气了。 这几天正在汇总同学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