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轩

“基础科学”何种意义上是“卡脖子”之因?

之前的那个采访稿,我贴的“原稿”其实也不是原始稿,“基础理论研究”的部分是在记者的提示之下才加上的。我本人对于“卡脖子的原因是基础研究薄弱”这个命题,其实是持有保留意见的。 当然, 我愿意部分支持这一说法,首先是因为这种“鼓励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辩论”的官方提法确实难得。其次,在一定的意义上,这种提法是对的。 但我们看到了许多完全错误的倾向,比如有人觉得要挣脱以“芯片”为代表的当下困境,就应该去大 …

数字货币是美丽的吗?——《新货币战争》书评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0-09-24 第7版 书评。这本书其实不咋地,粗看还以为会讲比特币,结果主题其实是数字支付,比特币就是一笔带过讲了下,而且是带有阴谋论的讲法。说实话,对于这样一个完全透明的开源项目,你也会谈阴谋论,说明你这个智商肯定是有点问题的。 我仍然会写书评,一方面是约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哪怕夹带阴谋论,这本书所要关注的问题不是假的。我在技术哲学导论课最后也讲到(介绍温纳), …

关于科学和技术问题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采访

发表出来的文稿见这里:http://www.jjjcb.cn/content/2020-09/24/content_95300.htm 发表稿中对我的表达有非常多的改动,不过这些改动也是经过我审阅同意的,这算是必要的妥协吧。我当然有更独立的思想,但在和官媒打交道时,也愿意求同存异,借机会稍微传递两句我想说的话。 很显然,采访者希望把“卡脖子”问题的原因定位于“基础科学”方面的薄弱。这一点我也同意, …

课程方案:科学哲学及原著研读

“科学哲学名著选读”是我来清华后负责的第一门课,面向科学史系的研究生新生。 当时科学史系还没几个老师,科学哲学总该有人上,自然就派我负责这门课了。 我自己的研究偏向技术史与技术哲学,正统科学哲学虽然也大致熟悉,但不算专长。 但在我看来,正统的科学哲学肯定是要学的,绕不过去。所谓正统的科学哲学,我指的是发端于逻辑经验主义,兴盛于英美分析哲学的一套学术脉络,就“科学哲学”这个主题来讲,这条线最经典、最 …

合写论文的署名规则

吴老师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几乎都是唯一作者,从来不和学生合写论文,我当然有样学样,一般情况下都倾向于独立写作,同时也鼓励学生自主研究,不怎么考虑共同署名的事情。 不过我当然也不是顽固不化,处于种种原因,最近我开始尝试与学生合写论文了。但这不是一个随意和盲目的事情,为什么需要合著,什么情况下可以署名,谁该署第一作者谁第二作者,这些问题都不能随便。 学术界对作者署名有一些默会的共识,但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则 …

技术通史(2020春)课程总结

技术通史已经开完第三轮了,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课程总结都很详细了,希望了解课程概况的同学可以参考前两期的总结。今年的总结就写得简单一些。 今年赶上疫情,春季学期完全通过网络在线教学,考虑到第一次搞在线模式,我也就没加入新课,而是炒炒回锅肉,把之前两年相对成熟的课程摘选出来重新上一编。 下学期教学计划调整,秋季学期我接着上技术通史,下学期的课程我会加入更多新内容,特别是相对现代的内容。 这次的考核模式也 …

哲学为什么要晦涩?——从浙江满分作文谈起

最近一篇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热议,但矛头经常就指向“晦涩”,作者起手引用了以晦涩出名的海德格尔,又加深了人们对哲学=晦涩的刻板印象。 在我看来那篇高考满分作文,关键不在于“晦涩”,而在于“装”、故作晦涩。一些哲学家之所以晦涩,是因为他们往往构建了一个宏伟的思想大厦,编织起一套自圆其说的概念系统,外行如果不熟悉基本套路,就很难理解其只言片语。 好比说一句数学公式,你如果不熟悉其中每一个符号的定义,你 …

无人驾驶:像汽车那样改造世界?——《自动时代》书评

本文发表于赛先生。标题为“无人驾驶改变世界,像当年的汽车一样?”。其实这本书我没太细读,主要就是根据粗略阅读的启发,围绕我本身对相关问题的想法来写的文章。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明并流行起来的汽车,可以说是现代工业社会最重要或最具标志性的发明之一。汽车工业是钢铁、材料、石油、化工等一系列当时最前沿的工业技术的汇聚,因此带动了整个工业链条。同时,汽车工业也让新的生产方式,即流水线生产方式发扬光大。 …

面对技术的后见之明——《技术的阴暗面》书评

欠了好几篇书评,书都是不错的,我最近会连续写出来。当然只要书总体来说不错,写书评就还是会偏向于捧,同时借书评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实际上对书本身也不算特别推荐。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0-07-09 第7版 书评)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再好的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杀敌,也可能伤害自己。——这种理解技术的“双刃剑隐喻”我们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这就是大众对技术的流俗看法。 在技术哲学领域 …

这么短也算通史吗?——《人的延伸——技术通史》出版

我今年至少有两本新书出版,最先出来的就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这本《人的延伸——技术通史》。这本书是当年出《过时的智慧》时就同时签下的写作计划,但我拖稿一拖就是3年,直到今年终于问世。 这本书仍旧是过渡性的,我正在撰写一部更大部头的技术史专著,顺利的话明年初就能写完。之所以先出了这本微缩版的技术史,一方面是给拖延过久的出版社一个交代,另一方面也是我自己所说的“投石问路”,先打个前哨。 篇幅短小未必是坏事 …

比特币减半简明问答

比特币即将迎来第三次“减半”,关于比特币减半的相关讨论太多了,我也谈不出多少新意,但正因为讨论太多,可能让外行眼花缭乱,我这里尝试以简明的方式解答一下关于比特币减半的若干基本问题。如果你对比特币毫无了解,不妨先读我的“比特币:通俗介绍”。 1.What——什么是减半? “减半”是比特币发行机制的基本环节。比特币每经过21万个区块,即大约4年,发生一次区块奖励“减半”。自2009年1月上线以来,比特 …

如何写好读书笔记作业

我的本科生通识课程(技术通史、技术哲学导论等)都喜欢布置“读书笔记”的作业,可以取代论文(很多本科生完全不会写论文,逼他写就容易抄袭,不如更自由一些)。但拿读书笔记作为大作业,学生当然也是应当认真对待的,随便糊弄一下自然是得不到高分的。 提前把读书笔记发给我,可以得到一些反馈意见。但我发现,事实上很多同学的缺点是雷同的,那么我不妨专门写一篇文章,讲一讲我个人对于读书笔记作业的判断标准。 一、基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