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像汽车那样改造世界?——《自动时代》书评

无人驾驶:像汽车那样改造世界?——《自动时代》书评

本文发表于赛先生。标题为“无人驾驶改变世界,像当年的汽车一样?”。其实这本书我没太细读,主要就是根据粗略阅读的启发,围绕我本身对相关问题的想法来写的文章。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明并流行起来的汽车,可以说是现代工业社会最重要或最具标志性的发明之一。汽车工业是钢铁、材料、石油、化工等一系列当时最前沿的工业技术的汇聚,因此带动了整个工业链条。同时,汽车工业也让新的生产方式,即流水线生产方式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汽车重新定义了交通,重新塑造了“城市”的面貌,带动了人类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汽车成了“新时代”的标志,“想致富、先修路”的口号就暗示了现代化的富裕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汽车及其公路,。

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今日的前沿技术不再是炼油和内燃机,而是电子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等,而“电动汽车+无人驾驶”也恰好是这些新技术的汇聚点。那么无人驾驶技术能否像百年前的汽车那样,再次成为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的模范代表,重新定义交通和城市呢?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译介的《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一书,其书名就宣告了这一观点——即正在进行的无人驾驶革命,将和一百年前汽车工业一样:重塑世界、引领新的时代。

当然,无人驾驶技术还没有形成一款像当年的福特T型车那样迅速普及的杀手级产品,还没有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既然如此,我们现在就去追究无人驾驶的发展历程,是不是有些太早了呢?并非如此,作者认为,汽车工业的一大弊病,恰恰是由于它发展得太快了,特别是在二战之后,汽车及其相配套的交通系统迅速在全球普及,城市和乡村都围绕着汽车改头换面,不再给其它选项留有余地。汽车工业要求生活方式的改造,而新的生活方式又需求着更多的汽车。不断膨胀的需求掩盖了缺陷和弊端,人们来不及思考汽车的未来,就已经身处于汽车时代了。

而到了今天,随着城市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各种危机的日益严峻,汽车低效率、不安全、高耗能的特点日益凸显,作者认为,是时候重新评估汽车工业了。

第一作者伯恩斯曾是通用汽车负责研发的副总裁,近年来一直负责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他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历程。这本书既不是专业技术性读物,也不是一部典型的科普读物,而是一部回忆录形式的纪实文学。字里行间充满了个人化的经历和体验、各种行业八卦,以及对行业和整个“时代”的评论和反思。由于无人驾驶是一个尚未充分实现的革命,作者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定论。与其说作者试图定义未来,不如说他更着力于反思当下。

作者相信无人驾驶将会重新定义汽车工业与交往生活,因此他的视角始终并不局限于工业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或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而是指向整个工业模式和生活模式。

无人驾驶技术从汽车配置、人机关系、技术突破、技术落地、技术推广等方面来看,都是颇具代表性的。在这个意义上作者个人的体验和八卦其实有“管中窥豹”的意义,反映出的其实是在新时代科研、工业、商业与大众的之间的联系形式。

对于无人驾驶技术所遭遇的困难与挑战,作者也给出了许多思考。例如,许多人认为,在无人驾驶尚未实现完全自主的情况下,不如先发展“司机辅助系统”,只在道路平稳的时候开启智能系统,而在遇到复杂情况时再交还给驾驶员。而作者则明确反对这一妥协方案,他认为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一旦驾驶员发现机器可以应对大部分情况,那么他显然不会时刻保持紧张以便及时应对突发情况,而是更可能松懈下来,以至于更难以应付突发状况。

如果把“无人驾驶”看作一个渐进的改良过程,那么妥协的、过渡的方案是值得支持的,但如果把它看过一场全方位的革命过程,那么我们确实可以放弃妥协,直奔主题。

我们不妨以汽车对马车的替代为例,在汽车刚刚问世之际,显然,大部分地域其实并不适合汽车,比如许多狭窄的乡间小道,只有野草而缺乏加油站的乡镇,都不适合汽车开,而更适合马车通行。那么我们该不该设计一种马匹和汽车合体的两用装备呢?在平整的路面上由发动机驱动,而在崎岖的地方又可以用马来拉,这样的兼容方案岂不是很好吗?

但实际上这种兼容方案并没有发展起来,因为在汽车不适应的地方,人们的做法不是召回马匹,而是重新修建公路。

汽车的流行不仅依赖强大的发动机,更是需要包括公路、加油站、交通法规等一系列配套环境的发展。

类似地,要应付无人驾驶难以处理的复杂路况,除了进一步改进人工智能之外,最直接的办法其实是粗暴而简单的——改变路况。如果说汽车在由马厩和土路组成的环境中表现不佳,出问题的不是汽车,而是环境。类似地,如果说无人驾驶在时常遇到加塞和逆行的路况中表现不佳,或许也并不是证明无人驾驶技术不行,而恰恰证明了它要求重塑世界的革命性。

因此,如果我们认定无人驾驶是一个革命性的新技术,那么除了要推进人工智能的研发之外,更需要去注意其它相关的配套设施、交通体系、生活习惯、伦理法规等等方面。

那么你也许要质疑了,无人驾驶技术有那么重要吗?围绕这一技术而重塑整个世界是值得的吗?这就要看作者的讲述能否打动你了。

4 Comments

  1. 谢宣

    胡老师好,读完这篇文章有个问题想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当初为了更好地发挥汽车的作用“重塑”了世界,如修建配套的公路系统等,而在光脚走路这件事上,我们却不去改变世界,比如我们没有把整个世界都铺上柔软舒适的地毯,而是只发明鞋子,包住自己的双脚?人类在与世界产生“冲突”时,是究竟改变自身还是“重塑”世界,这究竟取决于什么呢,仅仅只是取决于改变的成本吗?

    1. 双脚走路怎么就没改变世界?不是有句话叫“路是人走出来的”?最古老的的文明就懂得铺路,从简单的清理荆棘、填平泥坑,到高级的石板路、碎石路、排水沟……不都是为了让双脚更舒适吗?怎么能叫做“只发明鞋子”呢?或者说,“鞋子”类似于“汽车”,它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包裹着人类身体的那一部分,二是让世界为之适应的部分。我们发明的鞋子不仅仅是为了走路,有些鞋子,比如木屐、高跟鞋、球鞋、舞鞋,在很多地方都不适合走路,但我们改造了地面,与相应的鞋子相匹配。改造鞋子和改造地面是同步进行、互相促进的。改变自己和重塑世界并不是二选一,而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1. 谢宣

        嗯嗯。那是否可以这么理解:任何技术物的诞生都会或多或少地重塑世界(或环境),区别只在于重塑规模的大小,或区别只在于这种重塑是不是具有颠覆性?原因在于,技术物作为人类的“发明” 最初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为了让它更好地发挥效用,我们或多或少地会重塑世界来适应技术物。

        1. 是的,其实一般的生物也是类似,生物的繁衍是对环境的适应,但也是对环境的改造。这就是为什么外来入侵物种很可能引起环境的剧烈变化。“适应”本来就是双向的,只是在生物界,互相适应互相改造的过程往往更加漫长,而在技术领域,演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所以“改造世界”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显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