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通史推荐书目汇总
在手边的部分推荐书目↑(缺少的都是不知被我塞哪儿一时半会没找到的……) 通史类总推荐: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把导师的书放在第一位,在国内作者的同类书籍中这本书仍然是最好的,但毕竟初版时间较早,现在看来缺陷也不少。 麦克莱伦,《世界科学技术通史》——中规中矩的一部科学通史,至少比丹皮尔好得多,亮点是工业革命前后的部分。 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第2版)》——只写到中世纪末,但就古代科学史而 …
在手边的部分推荐书目↑(缺少的都是不知被我塞哪儿一时半会没找到的……) 通史类总推荐: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把导师的书放在第一位,在国内作者的同类书籍中这本书仍然是最好的,但毕竟初版时间较早,现在看来缺陷也不少。 麦克莱伦,《世界科学技术通史》——中规中矩的一部科学通史,至少比丹皮尔好得多,亮点是工业革命前后的部分。 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第2版)》——只写到中世纪末,但就古代科学史而 …
今天是最后一节课了,我们讲20世纪科学。 所谓20世纪,我们的重点主要是放在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也就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兴起上面,至于20世纪后半叶乃至21世纪的科学前沿,在我们这门课上就不再涉及了。 历史是讲不完的,任何一种叙事策略都是“挂一漏万”的,问题不在于怎样避免遗漏,而是在于以怎样的方式遗漏。这门课的取舍,一方面当然与我个人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我自己对科学史及其意义的理解。 …
今天是倒数第二次课,我先来讲一下课程作业方面的事情。 我们这门课要求期中读书报告(可选)+期末论文,期中读书报告我目前收到了四份,我应该都已经邮件回复了,如果给我发了但没有收到我的回复,请再发一次,或者换一个邮箱试试,正常情况我应该在两三天内先回复一个确认信,作业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也可能通过邮件与你交流。 我 布置读书报告的意思是,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自主地阅读和思考。我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上课 …
首先通知一下,我们之后还有两次课,这两次课将要换教室了,似乎是教八整个都被学校征用了,下周和下下周我们换到教九201上课。 上次课我们提到,在18世纪,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和工业技术这三方面的发展还是相对独立的,理论科学并没有直接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甚至理论与实验之间也是脱节的。 上次就有同学提出异议,找了一段《大国崛起》的视频和一篇学术论文给我看,大国崛起之类的纪录片第 …
我们今天讲18世纪科学。 从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到1789法国大革命,18世纪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变革的世纪,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都发生于这一世纪,美国的独立和俄罗斯的崛起也都在这一世纪。 但就科学史而言,18世纪似乎是相对平淡的时期。在此之前的16、17世纪是波澜壮阔的科学革命;而19世纪被称作科学的世纪,各类学科全面开花,电磁学、热力学、原子论、进化论……但18世纪呢,相比起来似乎感觉有些乏 …
这周是酝酿已久的讨论课,所以没有讲稿~ 这门课的选课人数是15人,但是基本上只能来一半,这次也是如此,总共到了7位同学,实际参与讨论的仅6人。不过讨论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大家都有话可说,时间也用满了。 有些遗憾的是,感觉我的课程对同学们的影响很小,比如有同学问为什么同样源于偏向理论的古希腊科学,为什么现代科学走向实验。而我课程中讲希腊化时期、基督教文化、印刷术、炼金术等等,都是在讲近代科学的要素 …
上次课我们讲完了到牛顿为止的力学革命。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所引发的物理学问题最终由牛顿力学来解决,但牛顿力学本身暗含着某种偷梁换柱的概念变革,自然与人工的区分、内在性与外在性的区分、物理学与机械学的界限,最终被打通了,“力”的概念的引入最终偷换了人们对“原因”的寻求。我们说到牛顿力学在名称上是偶然的,我们完全也可以有恩培爱学、张三逗学之类的任何东西,F=ma可以换成L=mb等任何符号,在计算和预测方 …
今天天文学系有个重要讲座,天文学系的同学集体请假,以至于上课人数创了新低,第二节课只剩3个人……虽然我不要求每次出勤,但如此低迷的出席率还是挺让人郁闷的,看来需要想想办法。 以前上吴老师的课也有类似的现象,到后半学期开始进入科学革命阶段了,出席率反而减少了很多,可能是上了半学期课大家都疲惫了,不过把最高潮的时期错过还是挺可惜的。当然我每次都把全文讲稿贴出来,缺课的同学都能弥补,但我觉得这不是出席人 …
上次我们讲到印刷术作为科学革命的技术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正式进入科学革命时期。 上次我们提到,我们讲科学革命至少要分三条线索,一是天文学,二是物理学,这两条线索到牛顿那里汇聚在一起,可以统称为数理科学传统,这也构成了我们一般谈论的所谓科学革命的“主线”。第三条是炼金术和魔法,这条线索的跨度比哥白尼到牛顿更长,虽然其标志性的结果是化学的兴起,但意义远不限于化学。 还有一条线索是培根科学的线索,亦 …
上次课讲了中世纪科学,我们谈了“大学”的出现,以及基督教神学可能为现代科学提供的概念前提。但我们尚未具体介绍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的理论创造。 本来考虑这节课再全面地介绍一下中世纪科学的具体内容,但斟酌下来,还是决定不单讲一次课了,因为中世纪科学的主要贡献集中在自然哲学和一些概念的辨析方面,思辨性比较强,如果专门讲一节课似乎会显得比较繁琐。正如弗朗西斯·培根有一句格言,说:“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 …
讲完阿拉伯和中国,我们再回到西方,谈一谈中世纪科学。 关于中世纪,我考虑是不是多讲一些花两次课来讲,因为在传统上对这一时段是较为忽视的,大家可能了解得很少,但这一阶段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讨论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兴起于阿拉伯或中国,一方面我们要谈阿拉伯和中国缺了些什么,另一方面也必须搞清中世纪欧洲到底有些什么。 这次课我们主要讲中世纪的大学以及基督教对现代科学提供的某些概念前提,但没时间细讲中世纪 …
我们这次以专题的形式讲中国科学史,这个主题不在西方科学史的脉络之内,因此是比较难讲的,因为中国科学史方面的内容很多,但本身就很零散,很难概括或筛选出哪些是核心内容。因此我们这节课可能也会相对散漫一些,主要选取的是一些与西方科学形成对比的内容讲一下。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非常丰富的科学成就,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和一般的科普宣传中也特别强调了中国古代科学的辉煌成就,而且介绍这些成就的时候往往要提一下它“比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