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时评</span>

关于瑞典气候少女(启蒙精神的沦丧)

这本来是随手写篇微博,但写多了,而且有些敏感词,就放到这里。   我对那个瑞典气候少女(Greta Thunberg)是非常厌恶的,不是因为她的观点或立场,而是因为她的年龄。有些事情未成年就是不该做,再早熟也不行。 比方说,一个天才少女你可以提前上大学,可以提前写书,但是对不起,你不能提前结婚,更不能满世界宣扬你的美好婚姻,哪怕你的婚姻真的很美好。 罢工、罢课、抗议和结婚一样,是每个成年 …

从灵魂摄影术到换脸App:谈技术的普及与滥用

发表于界面时评:“从灵魂摄影术到换脸App:人类与PS技术的对抗史”   一款叫做ZAO的换脸APP一夜爆红,引起了广泛争论。很多人对于换脸技术的普遍化感到担忧。 利用AI技术给视频换脸,其实并不新奇。在2017年,一个名为deepfakes的网友开始分享把主演换脸成影视明星的色情影片,引起广泛关注。后来,相关的程序代码被开源共享,相关技术加速发展,一些衍生应用早已是普通人容易上手的了。 …

谈亚马逊火灾与亚马逊宕机

发表于界面时评,改名为“从亚马逊火灾到亚马逊云服务故障:人类的脆弱与虚荣” 亚马逊雨林的大火已经持续燃烧三周,巴西政府称无法控制,对于起火的原因,现在也不明朗,至于大火何时熄灭,估计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了,人类表示无能为力。 这场大火在这两天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有许多危言耸听的言论。但许多人也是第一次了解到亚马逊雨林的重要性——所谓地球之肺,它每天的氧气“产量”占到全球的20%。 当然,这 …

科技与垃圾竞速

发表于界面时评,标题改为“垃圾分类前传:抽水马桶与大粪之灾”,我这里还是用原题。 最近上海推行的垃圾分类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再加上早前中国对洋垃圾说不,彰显出国家政府对于解决垃圾问题终于狠下决心。 针对垃圾分类,有人觉得不必在丢垃圾时费那么多心思,只要让垃圾回收者用心分辨不就好了吗?我们知道收破烂、收废品的这个行当历史悠久,在旧时代,他们都能很好地完成垃圾分拣和回收的工作,怎么到了现在科技更发达 …

该不该“竞价”抢人?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19-06-17 第1版 要闻) 发表时有删改,此处贴原稿。 这篇文章是一种强行乐观的解读,事实上我很担忧,即便真是对政府提出的要求,最后恐怕政府没什么变化,还是会落实到对知识分子的规训上面。但是怎么说呢,大家多往好的方向解读,世界也会变得好一点。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六个大项共20条意见,引 …

向奋斗者致敬!——为了资本家奋斗还是为了全人类奋斗?(关于996的评论)

最近在微博上就996问题发表了一些言论,也有不少文字了,摘记在这里,并且再补充完整 最初针对的是马云的代表性言论: 昨晚和阿里巴巴的同事们交流了一次,谈到了时下最热门的工作996问题。今天很多年轻人都面临这个问题,我想,如果你选择通过奋斗努力赢得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我下面的话;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未来比普通人幸福快乐,但又不愿意付出比普通人更努力的代价,那么那些合法合情合理,永远正确 …

谁能卖黑洞照片?视觉中国能,但你也能

这篇还是发在界面的约稿,但是应景地采取了CC-BY(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授权,只要清晰标注作者信息(胡翌霖/界面时评)即可免费使用。   2019年4月10日,人类拍摄的第一张“黑洞”照片高调发布,引起世人关注。 然而在国内,除了引发人们对黑洞的兴趣之外,这张照片还引爆了另一个话题,人们注意到,这张图片被一家叫“视觉中国”的网站收录了,还打上了版权信息——“版权所有:19 …

写字机器人:教育与技术之争

还是给界面的投稿,发表时标题改为“写字机器人来了,该砸碎还是举手投降?” 最近“写字机器人”横空出世,引起热议。因为它能模仿孩子笔记去完成抄课文、抄生字乃至手抄报等作业,有家长怒而杂碎机器,也有家长举双手欢迎,也想买来帮孩子应付“无聊作业”。 “写字机器人”是新事物,但这件事情反映出的冲突并不新,实质上就是教学内容和技术环境之间的距离,或者说,教育者的理念变革,往往滞后于技术环境的发展。 谁都知道 …

从三聚氰胺到论文查重,毫无意义的检测攻防战

即兴给界面的投稿,中午刚写完,下午就发布了~ 最近翟天临事件,让“知网”及其查重技术火了一番,网友们自发帮翟天临的论文进行查重检测,发现重复比高达40%,导致翟的学霸人设崩塌。 我并不关心翟天临的人设危机,倒是想蹭个热点,谈一谈我对论文查重技术的看法。 查重技术已经流行了好些年了,我一直都持有批评和警惕的态度,但无可奈何的是,这一技术还是日益流行起来。上个学期,清华大学也开始试行为每个老师提供课程 …

国学反科学吗?

中国科学报的约稿,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9年1月28日第1版 最近,教育系统内有两件事情引起热议,一是广西北海艺术学院的“雷人试卷”,二是孙楠夫妇把孩子送去读“国学班”。 这些事件并非偶然的孤例,已经有评论者把它们和“权健”联系起来,背后都体现出某种“反智主义”的泛滥,或者说公众科学素养的缺失。 搞出雷人试卷的学院,一方面崇尚“女德”,另一方面会认为wifi造成脑溢血;各种国学班一方面也强调女 …

一块屏幕能改变教育的命运吗?

又发在了界面上,转载请与界面联系~ 发表时改得有点标题党,题目变成了“一块屏幕很难改变教育的命运,弹幕或许可以”,其实这句话不太准确,我的意思是教育的命运可能有多种改变方式,这块屏幕未必是好的方向。但大众传媒嘛,标题党一点儿我也愿意接受,内容方面没有大改。 发表时我把中间一段“远程教育的技术史”删掉了,其实删掉更通畅一些,但我这里还是贴上原文,这部分的主题可以在技术史研究上进一步挖掘。 &nbsp …

技术时代伦理学如何迎接未来【四评】

这篇还是发表在界面上(转载请与界面联系),但不是约稿,是我随手写完投给他们的,反馈是质量比前两篇差了,这可能是我这篇的写作过于散漫的关系,也可能与我这篇文章面对的问题更加纠结,观点也更加中庸的关系。不过他们还是把文章发了,但改动非常大,题目变了(科技进步真的可以剪裁人类的价值偏好吗?),贺建奎的主题也去掉了了(别问为什么,问就是中国特色),我又给生搬硬套加入了无痛分娩作为“由头”。内容也裁剪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