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写论文的署名规则

合写论文的署名规则

吴老师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几乎都是唯一作者,从来不和学生合写论文,我当然有样学样,一般情况下都倾向于独立写作,同时也鼓励学生自主研究,不怎么考虑共同署名的事情。

不过我当然也不是顽固不化,处于种种原因,最近我开始尝试与学生合写论文了。但这不是一个随意和盲目的事情,为什么需要合著,什么情况下可以署名,谁该署第一作者谁第二作者,这些问题都不能随便。

学术界对作者署名有一些默会的共识,但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则,不同学科的情况也很不一样。在外在规则并不清晰的情况下,内在的自律规则就需要更加明确了,在这里我简单总结一下我自己关于论文署名的基本要求。

一、什么时候更适合独立写作

大部分哲学论文都更适合独立写作,特别是我所谓的“个性哲学”传统,哲学写作本质上是在做自我表达,所谓“文如其人”,这“人”当然是单数的。如果是两个作者的话,岂不是变成“文如俩人”了?当然,这也有例外情况,例如,某种“个性”也可能是属于群体,例如“师门”、“学派”,在特定情况下都可以看做一个表达的“单位”,被看作是“一体”的。在这种情况下,多人合作论文并不一定会妨碍“个性”的表达。

但总的来说,表达个性的哲学或思想性的论文更不适合多人合作,而更偏“客观”的研究更适合多人合作。即便不考虑到个性表达的问题,按照学科特性来讲,文科的论文并不需要很多实验,也就不容易分工合作,但另一方面文科论文更注重思路的连贯性和逻辑的一致性,多人分工反而可能妨碍文章自圆其说。

二、什么时候需要合写论文

2.1 发表压力

发表压力是一个很现实的因素,而这种外在压力有很多形式。老师评职称反而是其中比较次要的一种。比如说有些课题、项目对参与者的发表要求,必须要挂上特定名字才算成果;还有就是学生自己的发表需求。现在国内很多期刊都存在身份歧视的状况,好的学校的更高职称的老师更容易发表论文,而学历低学校差的学生更难发表。

对于现实环境我们当然不必过多顺从,但也没必要太过排斥。在保证诚信、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略作妥协也是无伤大雅的。而且这种对世俗规则的妥协并非不情不愿,而是出于尊重——就好比苏格拉底用生命尊重了雅典的世俗制度那样,哲学家要超脱社会,但不一定要与社会为敌。

2.2 促进团队合作

人文学术往往是个性的、孤独的,但又不能完全是一个人闭门造车。所谓甘坐冷板凳,这板凳也至少得有几个领座才好。在吴门做学生时收获最大的就是讨论班,每次一个同学讲论文,大家七嘴八舌拍砖、提建议。不光是写好的论文可以经历一番打磨,更重要的是在互相交流中获得启发、打通思路。可以说很多论文虽然是独作,但也是集体智慧的产物了。

师生同学之间互相批评、启发,通常并不需要也不应该体现为参与署名,但是如果其他人确实在关键方面提供了材料或思路,确实对论文的形成或完善作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那么也不妨顺势合作下去,共同参与写作。

合写论文是最直接的合作方式,参与者必须互相讨论、互相促进。有些时候也能够扬长补短。另外,对于拖延症高发的状况,合作任务也算起到一个互相鞭策的作用。

2.3 值得分工的研究内容

我强调,偏向个性表达,阐发个人思想的论文不适合多人合写,但事实上人文学科也并不总是这类研究。事实上,就短篇论文而言,人文领域更多的其实也是偏向于客观考察的。比如对某某学者或某某思想的综述或评论。许多工作更侧重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中国学界尤为明显,哲学领域,特别是“外哲”的“现西”(现代西方哲学)模式最为典型。史学方面也是类似,很多文章都更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重视偏客观的、史料性的工作,而不是偏主观的、思想性的工作。过度追求中立,而轻视个性化思想的这种风气其实是不太好的,但也并不是说这类偏中立的研究毫无可取之处,相反,这确实是更基础的学术工作。

而就这类侧重于资料整理学术工作而言,很多都是适合于分工合作的。原始资料太多太杂,那么几个参与者分头行动,各自整理而后汇总,不但能够加快效率,更可以互相查漏补缺、减少盲点。在这种情况下,多人合写论文是合适的策略。

三、加入署名的前提条件

1.导师身份并不是加入署名的天然条件

研究生与其指导老师共同署名是最常见的合作模式,但绝不是说当导师的天然就可以加入署名。

有些导师压根不指导,直接就抢一个挂名,这种明显违背学术道德的情形我这里不讨论。我想讨论的是:即便深入“指导”了论文写作,导师也不一定适合署名。

因为“指导”是导师的本职工作,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和写作,对其论文提出批评和帮助完善,这些都是“导师”的应有之义。而导师是否尽到本职,与特定一篇论文中是否署名并没有直接关系。

即便是指导非本人名下的其他学生,如果只是提供了“指导”、“批评”、“建议”,也不足以加入署名。否则的话,期刊编辑给出一个退改意见,你在其指导下对论文进行实质性修改,是不是发表的时候还得把评审老师也挂上名字呢?

论文署名的条件是“合写者”,署的名字是“共同作者”,而指导、批评、建议,都是出于“读者”的反馈,并不必定是属于“作者”的活动。同样的批评和讨论,导师可以是出于读者的身份,也可能是出于作者的立场。只有以“作者”的立场加入交流,才能够加入署名。

2.每个作者都必须为整篇论文负责

以读者的立场进行批评和以作者的立场进行批评是完全不同的。作为指导老师或评审老师时,我们经常会悬置某些部分而讨论另一些部分。比如说,悬置观点——我对你这篇论文要表达的观点完全不同意,但我先存而不论,而是只看你的论证过程,是否能够“自圆其说”,即便我不同意你的结论或预设,但我可以指导你把论证过程写得更加严谨一些。又比如说,悬置材料——我没有读过你的核心参考文献,但我假设你的引用是恰当的,相信你没有断章取义,然后来考察论文基于这些原始材料所进行的推论是否合理。

但是作者就不能悬置了。作为共同作者,我不可能对这篇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保留态度,这篇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应该就是我所要表达的观点。我也不可以对这篇论文所引用的关键资料事不关己,如果出现断章取义、曲解误读,乃至抄袭剽窃,这也都是所有作者的共同责任。

指导老师在正常指导论文时,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即便学生想表达的观点老师并不同意,也应该尽心尽责地指导学生写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论证。另一方面, 老师也不必事无巨细地逐条检查学生的援引资料,而是可以给学生以信任。但是,如果导师要加入署名,上述态度就行不通了。作为作者,讨论的就不再是“别人写的文章”,而是“我的文章”。无论是第几作者,都不能说“这是我的文章,但表达的不是我的观点”,“这是我的文章,但出现引用错误与我无关”。

除非以明确的方式声明了责任划分(比如明确说张三只负责第一章,李四负责第二章等等),一般来讲,共同署名就要共同负责。在论文上挂名首先并不是一个名誉,而是一个责任。因此署名必须征得同意,不能说老师指导我太多了,我感谢老师,就把老师的名字挂上去。

一旦署名就必须背锅。简单的标准就是,每一位共同作者都应该能够独立地为整篇论文进行“答辩”,也就是说,可以以“我们”为主语介绍论文内容,并对所有相关质疑给出回应。不可以有诸如“我也不清楚这里为什么这么写,这段不是我写的”之类的情况。

3.有普遍的参与

当然,也不能要求每位作者都以完全同样的方式对待论文的全部章节和全部资料,要不然也就失去了分工合作的意义了。但是为了对全文负责,共同作者都需要对整篇论文的所有环节有普遍的参与,也就是说,即便某一环节主要由某个人负责,但其他作者也需要有起码的参与。

比如某人专门负责整理某篇文献,那么他应当要对该文献有充分的阅读和深入的理解。但其他作者不一定都能通读全部相关资料。但是完全不读也是不行的。一般来讲,我要求每位作者至少要对文章中引用过的语句的段落进行检索,在文献中找到其上下文,至少把上下文的几页内容通读一遍,确信引文没有被断章取义,外文的资料没有被误译。

比如有些论述是由一名主笔者撰写的,但其他人都要充分参与讨论,明确指出自己感到别扭或怀疑的语句,进行修订或妥协,最终保证自己读通每一句话,知道为什么要如此表达。

4.有实质的贡献

但除了普遍的参与还是不够的,普遍的参与保证了你能够为论文负责,能够替论文答辩,但并不意味着你有权以作者署名。一个热心读者也完全可以为一篇他特别喜爱的文章做辩护,甚至比原作者辩护得更好,但是他再热心也还是读者。

文章的作者必须对文章的形成产生了实质的贡献,而不只是在文章已经形成之后再做一些讨论和锦上添花的补充。

但是什么叫实质的贡献,就比较难判断了,大体上只能依靠自由心证:要是没有他的参与,这篇文章就写不出来,或者说写出来的会是另一篇完全不同的文章。

实质贡献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针对思想的,二是针对材料的。

思想方面,就是要对于论文的论点或思路有所参与。粗略来说,就是其贡献能够在“摘要”中体现出来,这就比较实质了。因为摘要就是对论文基本主张的概括,每一句都应当浓缩了论文中的实质性内容。如果我参与论文,一起讨论了半天,改善的部分只是一些体现不到摘要的细枝末节,那就不算是实质贡献。

材料方面,应当对论文所依赖的核心资料有所贡献,而不只是找一些锦上添花的佐证。简单来讲,我负责整理的材料如果被去掉了,一定会对论文的论证结构产生破坏,那么我的贡献也算作实质性的。

四、署名先后排序

在一篇论文有多个实质的贡献者,而且这些贡献者都愿意以作者身份为文章负责时,就可以共同署名了。一般来讲,署名的先后排序依据贡献大小,贡献最大的排在前面。另外还有个通讯作者的名号,可以由第一作者兼任,也可以由导师或课题负责人承担。至于如何衡量贡献大小,理工科论文比较麻烦,但对我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

我的方案就是:一篇论文只能有一个主笔,负责撰写全文,其他人负责提供资料、参与讨论和进行细节的删改。那么这位主笔就是第一作者,其他人并列第二(一般来说所谓其他人就是指另一个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