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特币大起大落,大量的讨论也冒了出来,当然有人力挺有人唱衰,无论如何,这一奇异的电子货币正式进入公众视野了。
其实我在几年前就听说了这个物事,当时也曾想过加入“矿工”行列,可惜还是怕麻烦没有深究下去,更关键的是当时我的媒介哲学的洞见还不够成熟,没能把握先机。
而这几天我咬牙跺脚,在汇率大落之际,携数千资金杀入,买得几个币。除了留一些零头做做短线之外,其余全都存在自己的比特币钱包里做长远计。
那么显然,我是属于看好比特币的那拨人了。
事实上现在在网上鼓吹比特币的好处的人也未必真的看好它,也许只是希望再涨一轮让他们脱手罢了;相反,也许唱衰比特币的人是想趁大跌之际抄底买入,也未必没有可能。比如我现在的心态就是要么别跌,要跌请深跌,尽管跌到几十元乃至几元钱,我一定大举收购~
为什么看好比特币?当然,我是有思考的。说到这里我总想到泰勒斯投资榨油机的传说——别人笑他你成天研究哲学有啥用啊,泰勒斯就给他们略微露了一手,他预测了来年橄榄丰收而提前投资榨油机大赚了一笔。但泰勒斯并没有继续经商,他的投机不是为了捞钱,而只是为了自我证明而玩一把而已。我现在的投机行为大约也是这个意义,并不是我真指着它发财致富,最终是为了展示我的理论的判断力到底有没有实际效用~
关于比特币是什么的常识我在这里不多介绍了,就几个问题讲一下我的看法吧。
首先,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吗?
这一条看似最确凿的断言恰恰是最可疑的。我愿意说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货币”,或者“电子货币”,在这里网络与银行相对,电子与纸相对,指的是其运营者和载体的区别,但就与“真实”相对而言,比特币简直是有史以来最不虚拟的货币之一。那什么称得上虚拟货币呢?比如一个单机游戏,里头游戏角色口袋里的金币,这就是虚拟的。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真实的货币向游戏开发商购买一些虚拟货币,但如果这些货币不能进一步流通,那么仍然可以说是虚拟的货币。
这种虚拟货币从载体上看起来和比特币差不多,这是人们容易把比特币误认为“虚拟”的原因之一。但事实上虚拟货币未必不能有摸得到的载体,例如大富翁或其它桌游中的货币,又比如祭奠用的冥币和点钞工练习用的伪币,有时是棋子,有时是卡片,不管它们制作得多么坚固挺括,它们都是虚拟的。
那么如果一种向游戏厂商购买的虚拟游戏币变得可以在其他玩家之间自由流通了呢?这时候虚拟货币就摇身变成真实货币了吗?确实是这样的。货币之为货币的真实性就在于其流通性,因为货币本质上就是流通性本身。一个秦朝的货币在今天可能很值钱,但它已经变成古董而非货币了。
当然,关于货币的本质,历来就是有争议的,类似于工具主义和实在论的对峙,前者认为货币无非是共同体约定出来的一种交换工具,而另一派认为货币总要指向某种实在的东西才能具有价值——例如金本位的货币原则就是如此。由那个英国史上最著名的一任造币厂厂长开启的金本位制度,最终在爱因斯坦的时代崩溃了,这的确具有象征意义,甚至也许真的与科学思想史有某种内在关联。爱因斯坦之后的货币体系是相对论的,虽然一般以美元为本位,但这个本位并没有一种本质上的基础性。
不过我认为,关于货币的本质,工具主义和实在论都是对的。首先,货币作为货币仅仅是一种流通的中介,用什么东西来充当这一中介,完全是社会性的约定,而与货币的实体无关。但其次,货币之为货币,本身是不值钱的,除了实体之外,货币没有任何独立的价值。当我们用流通性来衡量一种货币时,我们只能说这种货币很好,很流行,很稳定等等,但不能说这种货币一定“很有价值”。事实上“有价值”这个东西就是相对于货币而言的——“值钱”。10美元有多值钱?10美元就值10美元,这是一句废话。10美元值60多人民币,这也只是一个相对的关系,这些比较也都不是对货币作为货币的衡量——1人民币比1日元值钱,并不意味着人民币这种货币一定比日元这种货币更好。货币作为货币而言,它永远只有相对的价值,而没有内在的价值,除非以某种物质作为本位,而让所有货币都含有这种物质,那么它们才可能有内在的价值。
货币无非是物物交换的中介,张三有鸡想换鸭,李四有鸭想换鱼,王五有鱼想换鸡,如果他们两两碰面,交易都很难进行,但如果他们仨坐在一起开个会,交易就很容易达成了。那么货币的意义就在于它取代了这场全体大会,在交易者两两碰面的时候就足以达成交易了。因此货币的地位事实上确立于那场隐秘的会议——是共同体所有成员“默会”的产物。那么在这次“会议”中,人们将共同推举一个什么东西作为有效的中介物呢?
理论上说,每个人都可以发行交易的中介物,比如张三可以发行他自己的“代鸡券”,不想吃鸡也不想养鸡的李四可以拿他的鸭换取张三的代鸡券,然后拿代鸡券找王五换鱼,最后王五拿着代鸡券找张三兑换成鸡,这样整个交易也都完成了。如果张三享有足够的权威,那么他的代鸡券就可能流通出去。
所有持有货币的人都需要冒双重的风险,其他交易人是否有信心以及货币发行者是否守信。即便发行者守信,只要其他人缺乏信心,货币也会烂在手里,例如用鸭换回代鸡券的李四,就要冒王五不相信代鸡券的风险,当然收取代鸡券的王五也要冒张三不肯兑换的风险。
总而言之,这种“鸡本位”的货币,是由张三的威信支持的。而很快,张三的代鸡券将变得比鸡更“值钱”——如果你有一只烤鸡,那就只是一只鸡,而且它的质量还在迅速下降直到腐坏,但如果你有一张代鸡券,那么你不但随时能吃到烤鸡,还能买到其它任何东西——你可以买半只烤鸡,然后再买一副碗筷,一包调料外加几碟小菜。你显然觉得这样一套丰富的套餐比单纯一只烤鸡更有价值。因此代鸡券必将变得比鸡本身更吸引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然后除了张三之外,其他人可能也在卖鸡,即便代鸡券本身不升值,他们也可能对代鸡券制定不同的汇率,比如马六养鸡成本比张三低,那么他完全可能用一张代鸡券换两只鸡的价码来招揽生意。
久而久之,代鸡券和鸡的关系也变得和代鸡券与鸭、鱼等任何商品的关系一样,都处于波动的相对状态了。
进而,如果大家都不到张三那里兑换鸡了,那么张三变成什么了呢?我们发现,张三变成了一台印钞机:他可以用自己发行的代鸡券购买鸭、鱼等等各种东西,但人们只是找马六他们去兑换鸡,甚至张三根本不需要养鸡了。如果还有人找张三兑换,那么张三大可以拿代鸡券找马六兑换两只鸡回来,履行了兑换承诺之余自己还净赚一只。
所以说代鸡券与张三和他的鸡之间还需要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正如张三可以不再养鸡那样,张三这个人也可以不再存在了,只要保证代鸡券能够继续流通就好了。于是张三这个鸡场主完全可以被专业的印钞厂所取代。这个印钞厂仍然可以是一个私人或公司,但也可能是一个集体商议建立的公共机构。他未必要用代鸡券换鸭和鱼,而是换取一些物资来修桥铺路搞公益建设,这岂不比张三一人大权独揽的情况更好吗。
但如果代鸡券的发行者不再负责兑换鸡,那么货币的价值如何来保障呢?在张三的年代,代鸡券再怎么贬值,大家还可以坚信一张券至少能值个鸡吧,但现在岂不是没有底线了吗?但事实上,原先张三的代鸡券同样也没有底线——至少值只鸡只是建立在张三始终守信的前提下的,但如果说代鸡券在正常情况下都会远远高于鸡的价格,那么一旦这代鸡券竟然崩盘,张三再也不可能拿代鸡券找马六等人买鸡了,而张三自己的养鸡场也年久失修无力出货,那么很可能张三不得不失信于民了。所以代鸡券的底线也决不是“至少值只鸡”,而只是一张废纸的价值。
现在,新的公共机构发行货币,这货币仿佛凭空产生,不再是代鸡券或代什么券,而就是一个纯粹的信用凭证。它的流通性由其在市场中流通的范围相关,它的可信度由大家对它的信任度相关——这似乎是些废话,但事实如此,有越多的人信任这一货币,那么我就越倾向于接收这一货币,这一货币可能在越多的地方流通,那么这一货币就更容易被我使用出去。
那么除了因为其他人的信任而跟风信任之外,人们为什么会信任某一货币呢?那仍然是因为人们信任货币的发行者。但人们信任货币的发行者的什么呢?信任他一定会兑换给我一只鸡吗?并非如此。我们信任货币的发行者——往往是由大型组织或国家权力保障的中央银行,关键在于相信它不会滥发货币——哪怕是公平地滥发,比如平均地给每人发一千万,这样的话原本身家一万的和身家一百万的人将变得一样富或一样穷,原本签订的各种契约都将一团乱麻,人们的存款和工资都将大幅贬值。
事实上,在一个静态的经济模型中,货币是永远不需要增发的。比如张三可以问央行借1元,用它问李四买鸭,李四再用这一元和王五换鱼,王五再向张三买鸡,这样一圈交易完成,一元钱由回到了张三手里,张三再把它还给银行。货币就是个从“无”中借来最后又归还于“无”的中介物。
事实上现在的货币流通也是如此,但从央行到央行的循环之后,总还有一定的增发,这显然不单纯是为了弥补货币的缺损。有时候,国家为了填补财政赤字,就会多发货币,另一方面,市场交易活动中可能对货币的需求日益增多。
交易变得更频繁未必会增加对新货币的需求,无非是加速货币的循环罢了,真正推动整个市场“增值”的恐怕是技术创新。
在静态的鸡鸭鱼交易循环之中,需要的货币总量也许永远只要一元,但如果某一个养鸡者发动了技术革新,使得其鸡的数量或质量有了一个大的提升,那么别人就很自然地需要花更多的钱来购买他的商品。但技术革新可能是普遍的,比如张三发明了更美味的鸡,李四增产为两只鸭,王五捕到了更大的鱼,于是他们仨之间的交易可能仍然使用那一块钱,而这一块钱相对而言就升值了。或者,央行可以一开始就借给张三两块钱,这增发的一块钱相当于对整个市场经济增值的肯定。
这两种模式都有弊病,一种是维持货币总量的稳定,使货币必然不断升值,这样一来那些囤积货币而不参与交易的人更容易不劳而获,货币流通的意愿会降低,但流通得越少货币就越值钱,人们越愿意囤积,最后形成僵局,只有增发新的货币或新的币种才化解——这就是金本位为何崩盘的原理之一吧;而依靠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来制定增发的数量,也经常可能因为错估了市场的价值而造成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等情况。
从刺激交易而言,一种缓慢贬值的货币确实优于不断升值的货币,因为你总是倾向于把钱花掉,而不是囤积起来。而且央行能够通过精细地调整银行利率(也就是把钱囤积起来的人能够不劳而获的程度)来引导民众的交易意愿。这样一来,整个市场经济仿佛是很科学的样子了。
结论是,一个通货紧缩(永不增发)的货币不太可能长期维持为一种本位的货币,但是一个不断升值的货币因为其不断升值而贬值,这一结论也实在难以让人信服。事实上金本位被淘汰之后,黄金也并没有被淘汰,而仍然在较稳定地升值着,因此成为一种倍受青睐的避险投资。
当然有人会说黄金的贵重是因为它毕竟还有许多实用价值,比如做首饰或做电子器件。但是我们发现黄金和其它贵金属的地位并不完全相同,人们仍然会拿黄金作为储备和交易的备用物。金本位的瓦解只是取消了黄金作为基础性的通货,但并没有瓦解黄金的价值,甚至也没有取消黄金的流通性。更何况,在金本位走向没落之前,黄金作为主干货币或者主要货币已然通行了一两百年乃至数千年。
在金本位的时代,黄金之所以受到信赖并不是因为其实用性,必须使用黄金的电子元件之类只是新近的产物,黄金就其实用性而言并不是无可取代的。黄金难以滥发和易于流通(铸造、计量和存储都相对方便)的特性使之成为有效的通货。而黄金的去本位化需要待到从经济学理论、社会组织、国际贸易、数字化技术(结算和统计之类)等等都发展得非常成熟的时候才有可能。而且现今美元的地位也得益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上的主宰地位,而这种体制也仍然远不完美。随着市场和政治的格局发生变化,以及人们的生活世界和交易行为向网络的变迁,货币的格局也势必会重新谱写。
我把比特币看作网络时代的黄金。也就是说,我并不如一些乐观者那样,认为比特币可能成为网络时代的“本位”货币,或者说至少不能持久地保持这一地位。然而,我相信它还有极大的升值空间和保值能力。
网络时代的特征是去中心化和多元化,比特币满足了去中心化,但如果只有这一种货币独尊,那也是不符合网络的性格的。可以料想,网络时代的货币仍然有许多种,不同的共同体都会发行各自的货币,而无中心的货币也不会只有比特币一种,很可能还有更流行的“白银”出现。
网络时代的其它货币,恐怕仍然会是有中央发行机构的,只不过这中心不再是以地理区域为界的单一的权威组织(国家),而是在网络空间中的,多元交叠的组织。每一个较大的组织都可以发行自己的代鸡券、代鸭券、代鱼券,乃至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通行的抽象货币。
比如以腾讯网为中心发行的Q币就是一款货真价实的网络货币,它可以购买腾讯旗下的各种产品,甚至还可以在用户之间互相交易,比如我给你10Q币,你把游戏中的一套装备或一套QQ秀装扮给我,这就是一次真实的交易行为。Q币与人民币大致对应,但也有汇率关系,比如9块钱充10Q币,那么Q币就会比人民币略便宜一点。当然现在Q币的流通还并不是特别自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介入的关系,一旦放任Q币的自由流通,它很可能成为一种难以监管的洗钱途径(而这难以监管的特性正是比特币的长处和风险之一),事实上在政府介入之前Q币早已有成为黑市货币的趋势。
如果腾讯的开放平台建设顺利,可能就会有许多其他商家入驻腾讯,兜售自己的游戏或服务,普通玩家也向他们支付Q币,然后他们把Q币折算为人民币来获利。但为什么一定要把Q币折算成人民币呢?如果说腾讯的平台做得足够大,提供给网民一套足够丰富的生活空间,可以用Q币订报纸、看电影、玩游戏甚至买盒饭,那么我可能更愿意直接把到手的Q币花出去,当我收到Q币的时候我已经盈利了,而不一定总要兑换出来。
和现在的世界格局一样,网络时代也总会有几家巨头鼎足而立,例如有腾讯、阿里巴巴、Facebook等等。它们都可能控制自己的货币体系——腾讯和Facebook已经有了,而支付宝虽然使用人民币,但如果阿里金融随时要提供一种代币券也是完全可能的。许多在淘宝上贩卖商品的小店主完全不必总是把支付宝中的利润提取出来,因为大多数日常消费仍然是直接使用支付宝就可以了,如果阿里巴巴逐步推进其独立的金融体系(例如已经推出的小额借款),那么发行一种独立的货币体系也是可能的。
如果未来世界仍然存在人民币或美元,那么它们也势必会电子化,正如铜钱被纸币取代那样,纸张作为货币的载体也早晚会被淘汰。但是电子化的人民币比起电子化的Q币、阿里币等等而言,还有什么不可取代的优势呢?当然,我们认为人民币的发行者和管理者更加权威一点,比如腾讯的老总如果突然决定把9元充10Q币改成9元充100个Q币,那么Q币就会一夜之间剧烈贬值。我们相信人民政府不会轻易这么滥发货币。但我们为什么相信人民政府呢?因为他过往的信誉,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则和社会组织的运作方式保证了货币的发行不可能是一个人拍脑袋随便决定的事情。然而,如果网络上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方式呢?如果说在开放平台上的电子货币发行遵循着的是一套比人民币更加透明、严谨、完善、开放的规则呢?我们为什么不能信赖Q币呢?这样的话,如果9元兑10Q币一下子变成兑100Q币,我们也可能说人民币一夜之间增值了十倍。
这些网络世界的巨头控制发行的电子货币终有一天会取代人民币,乃至美元的地位,成为在生活消费乃至国际贸易中通行的货币。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的基准货币,是因为美国的绝对霸主地位。但毕竟美国并不是一个国际组织,这种美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模式很难无限持续下去,美国的地位随时会被一个新的霸主或一伙新的势力所取代。而这些新势力未必是欧盟或中国这样的传统政体,而更可能是世界第三大国——Facebook之类的网络共同体。
但是网络世界的格局毕竟更不稳定,国家间的地缘格局可以以百年计,而网络世界的格局不到十年就足以天翻地覆(Facebook至今都不到十岁),如果是这样的话,一般由特定主体发行的电子货币很难成为保值避险的选择。另外,由于网络世界的极大多元化,在各巨头之间,以及在不愿意完全附庸于巨头的中小网站之间,也总是需求一种不受任何中心管制的,开放的,保值的,受到普遍承认的货币。比特币正好能够扮演这一角色。
一些质疑比特币的人设想的是比特币作为网络世界中本位的乃至唯一的货币时的情形,他们发现比特币的紧缩特性将导致其流通性不足而难以实用,但问题在于,如果在比特币之外,还有较为稀缺,但产量高得多的银币,以及产量丰裕,但有开采成本的铜币,以及各种没有开采成本和发行限制的Q币等等,在整个货币生态之下,比特币并不需要独力担负促进流通性的使命,反而恰恰可以扮演一个限制流通的角色。
的确,如果说比特币真的成为网络世界的黄金,那么它无限的升值空间的确能够让其早期持有者暴富。但这是一场庞氏骗局或金字塔骗局吗? 并非如此。或者说,即便这就是一场庞氏骗局,先行者的目的就是最终套现走人,那么比特币仍然不会瓦解。因为比特币本来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当先行者抛售了他们垄断着的货币储备后,这些货币又流向了新的持有人,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开放的、保值的和受到普遍认可的货币的各种特性并没有随之瓦解。新的接盘人可能成为新的囤积者,到一定时间再套现走人。如果非要说这是庞氏骗局的话,那么比特币的特点就是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发生无数次庞氏骗局,在每一次囤积者大量抛售之后,这一货币仍然具有升值能力。正是因为囤积者能够套现致富,比特币才可能兼具避险性和流通性。因为其紧缩特性,持有比特币的人不会急于花掉它,但由于囤积获利的可能性,囤积者早晚总要抛售它,而不会永远让它烂在手里。人们不会因为对先行者的暴利眼红妒忌而远离比特币,相反,正是对暴利的眼红,使得人们仍然有动力继续买入比特币。去中心化的比特币运作方式保证了只要还有人相信比特币,那么比特币的市场就一直会存在下去。
那么比特币有可能被彻底废弃吗?当然,也并非没有可能。即便坚固如黄金者,也不是没有变成破铜烂铁的可能性,例如哪天一颗黄金做的陨石坠下来,或者地壳深处一坨巨大无比的金块喷出来,其总量比现存的所有黄金还多很多,一夜之间遍地都是黄金,又或者廉价的炼金术真的实现了,那么黄金就变成破铜烂铁乃至一个亟待清理的污染物而不再是保值升值的贵金属了。美元也是,一旦美帝突然垮台,金融体系变得像津巴布韦那样混乱,那么美元也不是不可能变成废纸。比特币倒是没有这些风险,严密的数学算法保证了其发行的速度和发行量的极限几乎不会被打破。其发行和交易受到所有比特币使用者的共同约束,除非有一组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能够超越其它所有开采比特币的计算机的总和,否则比特币的挖掘和交易都不可能被伪造。
但这种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例如第一台革命性的量子计算机的真正问世可能会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一下子提升好多个量级,而早期持有量子计算机的人如果联合起来破解比特币,没准真能与整个互联网相抗衡。然而即便量子计算机真有那么强大,这种情形也不太可能发生,因为一方面费尽心机搞垮比特币,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作弊赚到的比特币变得一文不值,还要因此成为全世界的公敌,这不太像是创造第一批量子计算机的人做得出来的事情。另外即便出现了这种极大异常的情况,负责维护比特币的基金会仍可能及时采取行动,去中心化的开源平台虽然没有绝对的主宰者,但并非没有维护者。事实上比特币由于网络或程序的问题曾经几次大跌,但在及时的维护下又很快恢复了元气。
比特币真正的威胁来自其它电子货币,作为去中心化网络货币的创世祖,比特币所采用的技术和模式不可能是最完美的,但人类是注重历史的生物,比特币的始祖地位也保证了它的认可度是难以撼动的,即便后来者拥有更精妙的技术,只要比特币没有致命的缺陷,它就永远是黄金,银币和铜币可能取代比特币在流通领域的地位,但很难取代比特币的价值。
最近比特币价格大起大落,半天之内有50%乃至一倍的涨跌幅都是常见,这是由于许多参与者仍处于盲目投机和信心不足的浮躁状态。但无论如何,即便是将来比特币汇率趋稳以后,它的波动状况都将比任何传统货币更为剧烈,因为比特币真正处在是网络世界的时空中,它遵循网络的节奏,而不是以百年为计的传统帝国的节奏。
顺便说一下,最近几天内我持续买入比特币,总数就不透露了,均价大概在600元上下,写到这里时,比特币中国的交易价在719元左右,国际市场在712元左右。作为短线投资的话还是能赚钱的,但我当然不急于出手。虽然我很推荐其他朋友把手头的闲钱兑成比特币,不过在未深入了解和思考之前切勿盲目投资,一旦投资也请不要恐慌,否则赔本时不要怨我。不过如果真有朋友听了我的介绍后投资发了财,也欢迎随时回来赠我半个币什么的~:
bitcoin:1411wgvec6AKWa5cp7sYqNdo8bq6T4xpe6
Pingback: 随轩 » 比特币:无尽的骗局
Pingback: 随轩 » 博彩杂谈
Pingback: 巴比特-比特币那些事儿 | 巴比特
Pingback: 随轩 » 比特币:挖矿与山寨币杂谈
好文章,支持!
http://www.sf15.cn 奇迹一键服务端
开手游需要些什么东西 http://www.322sf.cn
非常幸运能接触到您的比特币系列文章。从这一系列文章中,我学到很多,受到很多启发。感谢你将这么棒的思想分享出来。
这次我第三遍重读这些文章,有什么想法就在此写评论,与您交流了。
本文我在Opensea做成了NFT(svg图片),缘由见http://yilinhut.net/2022/01/04/8300.html/comment-page-1#comment-142748 试探而没有报价,不过我注意到有人报价了,所以就卖出去了。
本文还没有授权其它传统媒体发表,买到此NFT的朋友可以随意利用。当然,希望买到的朋友与我联系,探索NFT的用法。
胡老师,13年就有如此洞见,实在是佩服得不行,很有启发,希望能不吝更新文章。谢谢。
就问一句:你买比特币赚到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