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转正补交思想汇报

入党转正补交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一)

敬爱的党组织:
为什么入党?入党意味着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在我以前的思想汇报中已经多次谈论过,这回我想到一个或者不是最恰当但很有意思的比喻,或者能帮助我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把入党比作结婚。
为什么要结婚?没有婚姻,一切事情也可以照常地做、一样可以保持爱情、也可以一起生活、乃至养儿育女。相应地,不入党也照样可以做一切该做的事情、一样可以保持信仰、也一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为什么要入党?
一个方面:婚姻能够带来一些实惠,结婚获得一系列的法律地位、福利保障等等好处;相应地,入党也会带来一定的好处,这很自然。但显然,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重点。
婚姻,首先是一场神圣的仪式,是终身的大事,一辈子只有一回(当然指的是理想的情况),这样一件仪式是终身难忘的。许多人平日过得再穷再苦,也一定要办一场轰轰烈烈的婚礼,这是容易理解的,因为这真的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那一刻的庄严、神圣、喜悦、感慨之情值得用一生的时间来回味。相应地,入党,首先也正是一场神圣的仪式,在党旗下朗读志愿书、庄严宣誓那一刻的庄严、神圣、喜悦、感慨之情同样是值得用一生的时间来回味。
婚姻,意味着一次转折,意味着角色的转换。结婚以前,你是追求者、接受着她的观察和考验,你可能需要经常写情书、表决心,即便有时候或许会显得肉麻,当然,你也可以审视你自己,放弃追求也是你的自由;相应地,入党之前,你也是追求者,接受着组织的观察和考验,你需要经常写思想汇报、经常表决心,即便有时候或许要写许多套话,当然,也没有人强迫你入党,随时都可以放弃。但是,结婚以后就完全不同了,不需要再多的追求和考验,取而代之的是互相的忠诚和无条件的信任。你很可能不再需要些情书、甜言蜜语也将少得多,但并不意味着感情的减弱,而是因为角色不一样了;相应地,入党以后,你与党组织也从互相试探转变为互相信任的关系,思想汇报交得或许不会那么勤了,表忠心表决心的话也不必再总是挂在嘴边了,这同样不表示你的热情有丝毫的减弱,角色换了,更重要的是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婚姻,象征着一份终身的契约,是一种约定,或者说是一种约束、束缚,按我以前的话说,就是“枷锁”。这副枷锁是自找的,它将两个人的人生之路绑在一起,即便没有枷锁也可以走向同一个方向,但肩并肩、手挽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那荆棘丛生的曲折之路上,我宁愿戴上镣铐把两人锁在一起;入党,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一副镣铐、找了一身重担,但同时,也是找到了某种依靠与归宿。 

思想汇报(二)
敬爱的党组织:
关于信仰:有些党员说,现在的时代不要再谈信仰了,信仰本身是一个虚无飘渺、不知所谓的概念,况且大多数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根本没有多少了解,认真读过《资本论》、读过马恩选集的人有多少?即便读过,还是见仁见智,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在。连信仰的对象都搞不明白,还谈什么信仰?只要肯为人民服务、肯干好事、肯做贡献就算是满足了入党的要求了。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是党员的基本要求,这早就是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告诉你的,没有人强迫你入党,入党本来就是一个双向的选择,好比是一桩契约,既然不接受其中的条款,那么不要接受就好了,干什么定了约之后再来商量?
对信仰的对象有争议,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谈信仰了。好比“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更是见仁见智,各个哲学家、各种哲学流派都会给出各自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意见来,那么是不是搞不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哲学系的牌子就不要挂了、哲学研究也不要做了?对“哲学”一词的概念不确定,并不妨碍哲学圈子的形成,也不妨碍哲人互相间的认同。我们心目中的“哲学”或许意味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拥有共同的话语、获得彼此以及他人的承认。对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认同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死的教条,而是活的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可以随着时代和境遇的变迁而改动。我有我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我的理解肯定与绝大多数人很不一样,但我还是可以自信地宣称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这样才是问心无愧,才能够和白纸黑字上的党员标准逐条对照时面无愧色。

思想汇报(三)
敬爱的党组织:
马哲印象:和许多人一样,我最初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高中的政治课本上。当然,那时的印象不怎么好。那种“马克思主义”将所谓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及不彻底的唯物主义等等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统统贬得一钱不值,而这正是首先令我怀疑的地方:我设想,那些唯心主义哲学家们也不会都是傻冒,作为名留史册的思想家,怎么说总要比我聪明得多,他们为什么要搞那些一钱不值、一捅就破的理论来?我隐约地感觉,所谓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之类,即便有问题,也不至于如此简单。另一方面,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介绍也令人不能接受,理论逻辑的不严谨和前后矛盾的破绽甚至连我都能随手指出一堆……好在我从来没有把这些问题归到马克思头上,因为我也设想,马克思恩格斯更是名垂千古的伟人,无论怎么说,总是比我高明得多,他们的理论当然也不会如此简单。
非马克思主义不会这样简单,马克思主义更不会这样简单——带着这两个设想,我开始寻找一些课外读物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记得当时看的第一本相关书籍是中央编译出版社的《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其后在高一阶段又陆续读了十多本关于马克思主义或关于哲学的书籍,结果当然容易想象,我的设想被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哲学也并不简单。
下面我就简要地谈一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印象:
按照沿苏联教科书体系传下来的观念,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观念当然是错误的;不过随着旧教条的打破,今天在中国出现的另一种看法:马克思主义不是哲学,这种观念也是不可取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哲学,是一门怎样的哲学,这是一个必须首先弄明白的问题。正如张立波老师所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理解马克思,这些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东西,却随着社会场景的变化,一而再,再而三地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前提。”
在我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下面四个特点:现实性、丰富性、深刻性和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色首先是其现实性,正如马克思本人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之前的哲学相比,差别正在于它不满足于单纯地“解释世界”,更致力于“改变世界”。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是立足于现实的,马克思的立足点是“人”,他以人的自由和人类的全面解放作为其终极目标。马克思也说过“消灭哲学”,我认为,他所反对的,正是脱离了现实、脱离了人本身的空幻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始终围绕着人、围绕着实践展开的。进入了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仍是如此:“无论是“回到马克思”还是“发展马克思”,都是一个阐释和理解的过程,重要的是立足于当下的现实社会生活,促成理论、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良性互动。“
丰富性是很显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不仅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等诸多学科都有涉猎和研究,单就哲学来说,马克思的哲学广泛涉及并探讨了古今各门各派的哲学思想,在哲学的各种领域和范畴中也都有所建树。不过,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此丰富、包罗万象,但并不应当被视作一个自足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固然是环环相扣的,却并没有试图去搭建一套完全的体系出来。苏联教科书模式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其实是把马克思主义自我封闭和自我扭曲了。马克思主义应当是被视作一座丰富的思想宝库,各种的思潮和流派,面对各样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时,都可以到这座宝库中寻找根基、汲取养分、得到启发,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富性的意义所在。
关于深刻性,是有必要加以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绝没有因为其现实性和实践化而变得庸俗,马克思主义哲学固然是平易近人的,因为它永远是紧紧地围绕着人展开的。但是,这绝不影响其理论的深刻性。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其敏锐的洞察和深邃的见地建设起了一门深刻的理论,不可因为通俗化和大众化就忘记它内涵的深刻性,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更不同于庸俗化!大众化是“深入浅出”,是必须以对理论内涵有着深刻理解和运用才可能实现的,其困难程度常常比做学术研究更高,但现实中中国的哲学普及水准令人不敢恭维,这正是由于没有把握和协调好通俗化和深刻性的平衡关系所致。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发展性”:“众所周知,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纯学院式的学术理论,而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社会批判理论。这一实践理论由于其对任职存在的终极关切和对社会历史进程的自觉介入而不可能使自身封闭在纯理念的学术王国中,不可能远离时代的文化精神冲突而自足地发展,它必然以开放的理论视野与同时代的各种文化思潮和理论学说相交汇或交锋,并且影响同时代的其他理论和文化思潮的前提下,也经历着自身的改变、分化或进展。”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特点,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了这个时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其之所以不可超越,是因为它从来不会达到最终完善,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始终在发展着。

思想汇报(四)
敬爱的党组织:
近一年以来大学学习生活工作小结:回顾近一年来我的大学生活,应该说,这一年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我在班级中所发挥的影响也是积极的。
我的作为,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实干型、技术型、稳定型。
首先,我的性格是较务实的。事实上,我比较缺乏的是创造性和主动性。进入大学以来,我在班中担任的是团支部宣传委员的职务,又分别在系团委宣传部和系学生会宣传部挂职做事。我从没有去谋求校级的职务,这一方面是由于懒惰,另外也是由于我倾向于实干的工作,希望能看到我的工作是落在实处的,在系内给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帮忙做事对我而言是较好的选择。我的性格有一个不太好的方面是不喜欢张扬,或者说不愿意出头,所以主动性的、创见性的、领头性的工作做得不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承认我在这方面是有欠缺的。不过,我自信在被动型的工作中,我是十分踏实负责的,凡是交到我头上的工作,即便私下里有少许抱怨,也会认真地承担和完成,从不推卸责任。班级里和系里的许多事情,我虽少做带头的工作,但往往都愿意以协作参与的角色来帮忙,托给我的事情只要在能力范围内就更没有推辞的。
我最重要的特色要数“技术型”。所谓的“技术”主要体现在电脑技术方面。在电脑应用方面,我大概算是班中数一数二的,所以,我的工作较多地集中在电脑方面:首先是在开学后一星期左右,我就为班级开设了网上的校友录和QQ群,方便同学们的交流。这当然是举手之力,但毕竟需要有人想到的,有些班级可能在两三年里都没有一个专门网上聊天交流的平台,我这方面算是走在了前头,为班级形成一个整体的氛围做出了少许贡献。稍后,同学们纷纷开始配置电脑,有了电脑当然难免会出问题,于是我开始起到一个电脑门诊部和维修部的功能,经常为同学们杀病毒、查错误、装系统、配软件,算是为人民服务吧。随后,由于我六年级时就考出办公自动化,使用电脑的经验比较多,对文字处理和图文排版有一定基础和熟练,我开始承担系内与电脑相关的许多事务:最早接手的是系学生园地的网站维护工作,当然由于我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不够,在这块只是按部就班地延续前任的工作而已;然后,在系团委宣传部新开创的刊物《心裁》小报中,我负责的是全部的排版工作;在本期的系刊《共青苑》中,我也担任了主要的排版和美编工作;在本次系文化节中参与了书签的制作。另外,平时系内活动的海报及传单等宣传资料我也经常参与制作,我经常参与的还有一些活动申报的文字资料及幻灯片等制作,这些不再一一列举。
最后的一个特点是稳定,这主要是指我的品行方面而言,稳定是相对于迷乱和浮躁而言的。当然,我的品德称不上高尚,但我的行为算得上端正,这一点我是有信心的。从初中到高中,在班里我总是人缘较好、人气较佳,同时又发挥着稳定的作用,在大学里相信我也同样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思想汇报(五)/原则
敬爱的党组织:
最近闲谈时朋友说我是哲学系“最讲原则的”人,当然这是在一个半开玩笑的场合,而且本意也是在夸赞我吧,不过我感觉还是有些不服气的。
其实我不认为我是个讲原则的人,说我是“最不讲原则”的倒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讲究的是一个“随”字,我不仅提倡“随遇而安”、“随机应变”,至于“逢场作戏”之类,我也不抵触,甚至认为在许多时候都是必要的,我是讲变通的,怎么能是最讲原则的呢?
或许是别人把“原则”一词看得太轻了,比如我凡是开会一定坚持早到、听到国歌总是立正之类,这些事情能算是原则吗?试想奏国歌时要是朋友在我身边病倒了,我还可能坚持立正吗?这么轻易就能打破的事情能叫坚持原则吗?这只是在坚持一些习惯罢了。
另外,“讲原则”和“坚持原则”是不同的,我绝对是个坚持原则的人,但不是个讲原则的人,因为对我来说没有多少原则可供我坚持,没有原则怎么讲原则?我也不清楚算不算有原则,如果有的话大概也就那么一条吧,而且也很难会遇到需要我讲那条原则的机会。
为什么我看起来像是原则性很强的人呢?可能是一个误解:一方面是我坚持自己的一些习惯,避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另一方面,我讲的不是“原则”,而是“负责”。这是我极看重的一点。为人处事不必总是一板一眼循规蹈矩,但无论怎样变通,都应当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承担的话语就不要说、不能负担的角色就不要扮,也不是说要为别的哪些人负责,做人最应当为自己而负责,自己说的话做的事能够在若干年后重提事不会感觉羞愧和懊悔,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

最新评论


  • 2006-11-17 18:55:45 [回复]
    这位兄台写的不错啊!

    unic
    2007-01-01 01:33:01 [回复]
    一直想问你:为什么要入党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