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除置顶][置顶] 对随轩的一个导览

[已解除置顶][置顶] 对随轩的一个导览

[已解除置顶][置顶] 对随轩的一个导览
古雴 发表于 2008-09-03 14:43:58
[置顶] 对随轩的一个导览

随轩的老顾客会记得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有一个“[置顶]路过在此留言”放在第一篇的位置,从2006年3月被贴出后一直到今年8月我闭关后复出时被才我“打回原形”。为什么我把那个“留言板”摘去了呢?当然并不是我不再欢迎各路游客在此留言,只是一方面留言的功能可以由现在歪酷博客的“扔小纸条”实现,如果你想直接在博客上留言的话,我更希望你挑选某一篇合适的文章再有针对性地留言,即便你只是想留一句闲话,也可以找到我的说闲话的博文再发的。这样我至少能够知道我的哪篇文章被你翻出来了。如果要进一步展开讨论,这样也有了比单纯的留言板更合适的场地。总之,由于这些考虑,现在的新置顶贴与前一个正相反:它不允许在其后留言,如果你愿意留下只言片语,不妨寻找一个更合适的背景,而这个置顶贴将试图为你提供在这个臃肿庞大的博客中寻找相关主题的一个导引。

如果你是想按照关键词来搜索文章,可以借助google或百度等搜索引擎。使用博客页面右侧的搜索栏不知怎的总是提示“Forbidden”,不过似乎把最终显示“Forbidden”时的URL中的.cn换成.com再刷新又可以用了,或者直接去google或百度用“高级搜索”,在“站内搜索”的网址中填入“epr.ycool.com”。更简便的方式是在搜索的关键词中加入“随轩”或“古雴”即可。

由于懒惰,之前从未给文章标记关键词(Tag),有机会我或许会补上一些。

博客的建立已是三年有余,最早的文章则更是高一高二时的作品,其间我的文风和思想当然是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尽管我仍坚持我思想的“一贯性”,但毕竟早期的文章相比而言更为疏远和陌生,而其中许多有意思的洞见和说法往往也会在我更新的文章中以更明确和稳定的形式被重新表述,因此我建议游览者阅读时至少留意一下写作时间,如果是某个主题有更新近的文章,不妨先读较新的。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随轩的分类系统:注意到所有的文章被分在二十个文件夹下,这种分类实在也是出于无奈。最初我设想按文体分作记叙、随笔、杂评、论文等等之类,但这种分法对于检索文章几乎没有帮助,而且当我打破了所谓学术与生活的分界之后,论文与非论文的界线也不再重要。

目前的二十个文件夹中,大约有十个是最初设计的,其它的则是随着文章数量的增长而逐步新辟的,这分类的方法并没有太多讲究,哪一篇文章该归入哪一个文件夹往往也就是随手一丢,偶尔心血来潮时也会对以前分类的个别文章重新调整(由于歪酷的bug,被挪过地方的文章会在之前的文件夹中的计数不会及时消去,于是网页右侧显示目前有768篇文章,但实际上只是710篇)。总之,我想说的是:这些分类与标记关键词的作用类似,只是为了便于检索。

以下分栏目进行简单的介绍并罗列推荐博文,推荐博文按日期由远至近排列,随着博客的发展,以下内容会随时更新。

第一栏是“科学——求知”,其实就是“科学”,只是为了和后面的“AA——BB”格式协调起见加上了“求知”。把它排在第一位是一种习惯性的操作,并不是表示在我心目中它凌驾在哲学之上。之所以我总愿意把科学至于顶端,是因为我始终记得我最初(初三到高一)是由于看科普书才有缘走近哲学的。而且将来我无论是看闲书还是在学术专业方面仍然要经常和“科普”打交道。另外,这一栏除了可能放一些有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普及的文章外,科学史方面的文章,如果与哲学或宗教没有太大联系的话,也可能放在这一栏。

截至目前本栏目中个人推荐的文章有:

l ★漫话科学pp——这是在大二的第二学期的某次系内学生沙龙(可惜总共没办几次)的讲稿,前半部分聊了聊如何阅读“高端科普”(主要是前沿物理学等)书籍,我试图向文科生,向哲学系的同学推荐高端科普书;后半部分则是简单介绍了一下量子理论的奇异,特别是介绍了我博客域名的意义:EPR佯谬。

l 用Excel展演浑沌!——这个还是蛮好玩的,每个人都可以顺手尝试一下。

l ★信科学与讨老婆——这应该是一篇有趣的文章,不妨拷入Word后用分栏左右对照着读~

l 关于青蛙的关于中国古代的科学的比喻——继续比喻,嗯~

l ★近代科学与希腊古典科学的异同——这是吴老师科学通史课的作业,由于前一次作业漏写了几个要点,没有得高分(而那些要点在我向别人解释作业主题的时候明明说得清楚,自己写时却只想着拓宽视角,忘记写基本要点了),憋着一口气,这次作业心想无论如何我不会再漏掉要点了,结果一“怒”之下写了这个提纲式的,把能想到的都挤进去了。须知这次作业是有字数上限的,五号字单倍行距包括注释在内不超过一页A4纸。略微调整了一下页边距居然挤下了!哼哼,无论从哪方面讲,这篇作业是有点儿得意的。

l 朱海军力不需要获得性遗传——哇哈嘿……偶尔民科一下,顺便科普一下进化论~

第二栏是“哲学——爱智”。就某种意义上说,随轩所有的博客都可以归入哲学的范畴,因为它们——包括最无聊的闲话——都属于我整个言说的一部分。不过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夹,这里主要放置的是那些对经典哲学家或典型哲学问题的解读和思考,以及一些标题中带着“哲学”的不适合归于其他分类的文章。

在这一栏目下有一些2005年的文章,目前来看只具有历史价值,因为其中如果略有洞见,基本上也都在最近两年以更好的方式重述了,那一阶段的颇为幼稚的文章的意义只是在于揭示我思想的轨迹,比如说那篇哲学导论的论文就显示了我的思想在当时是如何处于科普书、叶秀山、《大问题》和吴国盛等多方势力交错推挤之境况的……

l 哲理名言摘录哲学普及展板实际效果/文字稿草稿略谈哲学普及(最终发表版)——这一栏目值得一看得文章开始于2006年8月,当时老杨派给我一个为北京哲学会写哲学普及展板的任务,做成之后在地坛展出(失败的策划)。第二年地坛书市的时候我发现还是用这几块板呢……当时与老杨交流对哲学普及的意见时写的文字被老杨推荐到光明日报发表,算是我第一篇发表到专业纸媒上的文章了,当然是值得纪念。不过并不是特别推荐。

l ★存同求异——一种多元主义的对话观/及补充——注意,不是“求同存异”,是“存同求异”,这是我的多元主义的一个关键词。

l ★消极的本体论——康德本体论述评——2007年之后的文章相比而言成熟了不少,这篇文章算是对康德“物自身”学说的一个介绍。

l 做哲学就像搭房子——一个简短的比喻。

l 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是一丘之貉/及外二篇

l ★通达“本真”之路 ——论《存在与时间》的思想意图——这也是一篇课程论文,要求的题目是二选一:谈谈《存在与时间》中“本真性”与非本真性的关系,或者简述《存在与时间》的思想意图,结果我把两个题目并一个写了,得分还凑合。可以作为对海德格尔的入门梳理。

l ★媒介哲学:引子——“媒介”的发现是当代哲学的一条主线索。

l ★顺文而理:“理,治玉也。”——纹理纹理~

第三栏是“宗教——希冀”。所谓两希文明是西方精神的渊源,希腊的哲学和科学与希伯来的信仰和宗教传统合二为一,共同造就了西方文明现在的模样,把“宗教”栏目放在科学与哲学之后单列也是顺理成章的。不过这方面我并没有写出多少值得一读的文章来。宗教学或神学的课题很不易做,我目前来说也只能是多看看,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多大把握。

目前来说勉强还可以推荐的有:“洛克、康德、陀思妥耶夫斯基分别如何看待基督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和“宗教语言及其与实在和真理的关系”。

第四栏是“逻辑——数学”,本来可以归在“科学”栏的,由于文章见多,便独立出来。顾名思义,主要是逻辑和数学方面的文章,

l ★对“突然演习悖论”的分析——这是我第一篇(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篇)发表在学术期刊(非核心)的论文。不过却是最不像是学术论文格式的文章,在摘要中我也明说:这是用非技术化的语言来梳理思路。

l “对“半费之讼”的分析”、“无聊游戏悖论”——另两个比较小的悖论。

l ★在没有4楼的4楼进行的一场对话——隆重推荐罕见的文体:对话体。这篇文章写于上陈波老师“悖论研究”课程期间。当时陈老师布置作业时说论文格式不需要中规中矩,可以写成各种问题,包括对话体等等。不过我知道没有人会真的写对话体的,最后大家写出来的往往还是正规的论文格式,于是我便来试探一下,看看对话体究竟能不能写,就随手写出这篇“对话”来,不过最后正式交的却是另一篇关于直觉主义的论文了……

l ★为直觉主义辩护——这是后来我的学年论文的前身,但是内容却学年论文更多一些,也更值得推荐。虽然很长,而且有一些小错误似乎尚未修正。

第五栏是“科学——哲学”。在名义上这就是我现在的专业了,不过实际上也和其它领域一样业余。

无论如何,目前来看可以推荐的文章总还有一些:

l 《科学哲学》习题:第一章——刘老师科学哲学导论课的第一次作业,应该说给刘老师留下的印象还算不错吧。

l 古希腊自然哲学与科学精神——这是吴老师自然哲学导论课的第一次作业,同样值得纪念。

l 科学与审判——这篇与“信科学与讨老婆”类似,都是一种类比。虽然对比得远没有后者工整,不过这一比较或许拥有更丰富和重要的内涵,因此归入科学哲学栏。

l ★库恩的历史主义对波普历史哲学的反驳——这是席大民老师“波普的历史哲学”课程(算是马哲课)的论文,不过我算是写成了科哲的论文。可以当作对波普与库恩之争的入门介绍。

l 后期维特根斯坦与直觉主义的数学哲学——这算是我的学年论文,本来是刘华杰老师给了一个拉姆西的科学哲学与维特根斯特思想转折的题目,结果发现这个题目做不下去,便顺势转到了维特根斯坦。阅读后期维特根斯坦时发现了他与直觉主义的相似处,便根据现成的那篇直觉主义的论文攒在了一起。

l ★推销科哲//——来吧~

l 科学哲学背后的政治与法学——科学与民主为什么总是纠缠在一起?

l 一种科哲的“系统学习”方案——只是入门中的入门而已。

第六栏“科学——宗教”,相比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等,这是我更早就感兴趣的一个领域。不过“宗教”方面的课题就如此不易,更不用说科学与宗教了,目前也拿不出多少略有一点儿自信的作品。勉强要找的话只有校长基金课题“现代科学与宗教”吧。话说那个课题的经费到最终我还是没有去拿……

第七栏“自然——技艺”仿佛是一个比较怪异的分类,把包括生态环境的主题和技术哲学的主题混在了一起。这样做的原因除了这两类文章恰好都比较少之外,也是考虑到这两个概念正好是对应着的,事实上它们都以各自的反面规定着对方,但却又经常是纠缠不清,难分彼此……

l 《生态哲学》参考书目——《生态哲学》是我大一下半学期的作品,这一作品的写作可以说直接刺激我决定走上学术道路,因为这是我自高一写“哲学大统一”后,又一次,而且是更加明确地感受到:读书、写论文,竟是如此有趣的事!而且,对环境伦理学(或生态哲学)的考察将我引向了之后的更多问题:什么是“自然”?什么是“技术”?“科学”的意义何在?伦理和价值究竟是什么?可以说《生态哲学》是我走向所谓“科哲”的起点。不过那篇论文毕竟较为久远,而且过于庞大(8万字,以至于我能理直气壮地用书名号来引它),因此我并不推荐。不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当时的参考书目。

l “物质”的扩张——这是吴老师自然哲学导论课的另一篇作业,同样是95分。既然是自然哲学课的作业,那就归入自然一栏吧。“物质”这一概念在当代语境中是多么暧昧啊。

l ★可选择的第三条道路——解读芬伯格的技术哲学——这是吴老师技术哲学导论的论文,吴老师的作业照例是这个礼拜布置下个礼拜就必须交,而我在这一周的前四天里都在准备写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直到最后两天才放弃,转而写芬伯格,连读书(虽然之前读过一点)带写作就整整两天时间,可谓是奇速(仅次于毕业论文吧)。写完后自我感觉倒还不错。若是写得慢些,拖拖拉拉罗罗嗦嗦,可能效果更糟。

l ★技术的进化论与生态学——这是周程老师“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名义上似乎是叫科学技术概论)的论文,与技术哲学课同时,因此想到写技术方面的论文。这篇论文试图将技术演化与共生进化论和盖娅学说等新达尔文主义之外的进化理论联系起来。

第八栏“社会——文化”是比较乱的栏目之一,许多问题都与社会或文化沾边。本栏目可视为“闲话——杂评”栏目中分出来的不是特别闲或杂的一部分。

l 关于对待“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西方现代价值观”的态度——这是2005年的文章,在文字上感觉已经非常疏远,不过算是有一些纪念意义,它并不长,其中基本的观点我现在也并没有太多的异议,对我较早时期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但不算特别推荐。

l “关键词燥热症”——同样久远的一篇短文。内容可以不必看了,记住这个症状的名字就好。这一症状的意义远比我当时所想的深远。事实上,这正是理性的滥用,人们真实的情感被那些炫目的概念所遮蔽,进而被僭妄的理性牵着鼻子狂奔……如果你看不懂我现在说的这段话,没关系,可能是我又陷入燥热了~

l 小议“拜金主义”——也是比较老的文章,不过如果你想了解我的所谓多元主义的比较源始的表达,不妨读这篇。很显然,我不喜欢拜金主义,然而我不喜欢的东西未必是不合理的,如果你非要说它不合理,我也愿意挺身为它辩护。一些人非要给自己私人的情绪赋予绝对的价值,总是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说成是至高无上的真理,这便是独断论或者说理性的僭妄了。

l ★媒介文化的全球化——这是老杨全球化问题研究课程的论文,由于课程主题之故,所以论文的标题也套上了“全球化”,其实就是类似“媒介文化的扩张”的意思。事实上,本文也可以归入技术哲学类别,不过毕竟哲学味不浓,文字也比较随意,就列在这里了。

l 奥林匹克是什么?——这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周年时的文章。后来再写谈谈奥林匹克时,居然把这篇文章的存在忘得干干净净……鉴于后来那几篇谈奥运的文章既长且玄乎,不如这篇的语言更平实,所以也一并列出。

l “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与旅游业的关系”社会实践感想——这是大三暑假社会实践(其实就是班级旅游)的感想,其中谈及了何谓“传统”以及对它的态度。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再参看之前的“关于保护传统及什么是传统等”,记录着我和Mist、鸭梨就相关问题的讨论。

第九栏“星空——雨水”,这大概是最诡异的一个类别了。事实上我原本打算在这里专放文学性的散文,不过几年来几乎是一篇没写过,结果就只能放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l ★星空哲学——这一定是我博客上的第一篇文字,它的更新展开版本始终被置于随轩的顶端。

l 雨水情结——这大概是唯一一篇散文,或者说半篇……后半段突然地进入议论,实际是后半段借用了高中时的某篇现成的文章。作为极为罕见的文体,值得纪念。

l ★星空属于孩子——城市失去了星空,人类失去了童年。

第十栏“读书——买书”是最为庞大的一栏,里面主要是读书笔记和随感。在这里贴出的书,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就是被我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并且在通读后有心思敲入笔记的。更多的书如果没有通读到底,或者说读完后没有心思敲键盘,就不会贴出了。大家或许发现最近我对越来越少,这主要是由于我越来越懒的缘故。

l 上海、北京、网络买书全攻略——这篇导游已经有些过时了,在科科论坛上贴了一个略加修订的版本(北大周围的书店),但仍是有些滞后,这世界变化快……

l 买书狂的自辩——呃,纯粹理性总有实践方面的兴趣,我总要试图为我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辩护……

l 读书作为一种思考方式——没有读书,思考就无法启动;没有写作,思考就无法停止。读书何写作都是思考的一部分。

l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列这两个主要是强烈推荐波兹曼的作品,如果不看原书,不妨看看我所摘记的部分。

l [美]德博拉•坦嫩:《男女亲密对话》[美]艾•弗洛姆:《爱的艺术》——列这两个主要是因为我在其中的评注和在评论中的对话。

l ★阅读与自由(一)——之所以标题里有个“(一)”,是因为当时已经想到接下来的话题,不过一转眼就忘记续写了,现在则是忘得干净……以后想起再续吧……

l 数理世界的导游——《二维国内外》——第一篇在纸媒上发表的书评,值得纪念。

l 重读《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第十一栏“闲话——杂评”,第二庞大的栏目,顾名思义,就是个垃圾回收站,所有分类不明的文章最后就归到这里。

l 读哲学“看山是山”的三个阶段——这篇文章也是老得可以了,不过现在读来倒还有些趣味~

l 不是傻瓜——也是较老的文章中还算有趣的一篇。

l 自己选择,死不认错——谁能让我认错(礼节性的客套话不算),太难了!

l 宁做伪君子,不做真小人——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在一些更新近的作品中已被重新表述,不过大多比较分散,而这篇尽管年代稍早,不过表达观点比较醒目一些。

l 传统教科书式的论争技法——自己竖一块靶子自己打的技法有时候还是很唬人的。

l 只言片语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第四集/第五集——只言片语集并不特别推荐,只是文体难得,在这里特别列出。有兴趣可以扫几眼~

l “论证”与“忽悠”的区别——这篇文章与当时在科科论坛上对田松老师的质疑相联系(见“转贴——存档”栏目)。

l “看客”的惰性——唉,在随轩潜水的朋友们,多写些留言吧~~

第十二栏“谈情——说爱”是比较新的一栏,其中的文章还不多,但既然“爱”是我的哲学中的主线索之一,这一主题下的文章将会逐渐充实。当然,如果我再开始谈恋爱之类,也会有相关的文字添加。

目前而言勉强值得一读的只有:

l 爱情哲学:引子

l “爱”作为终极的意义

l ★“同仇敌忾”、“嫉恶如仇”,我不会。

第十三栏“历史——博物”,这两个主题的搭配是最自然的,博物学英文“nature history”,就是自然历史,就学科的方法及其意义而论,这两者间也有着深刻的关联。

不过目前这一系列的文章还相当之少,希望在近两年里得到更多的充实。

l 历史主义视野下的不朽——在历史之外没有不朽,但人类的杰作却可以在人类的历史中成为不朽。

l ★谈谈“奥林匹克”——“奥林匹克Game”——古希腊的奇迹何以可能?希腊精神究竟是什么?日神与酒神何以共生?西方文明中那一个个崇高的观念根源何处?就是那个Game!

第十四栏“音乐——诗歌”主要是提供每期版面的背景音乐,“诗歌”截至目前只是挂了个虚名。

除了音乐链接之外,这里也贴了少量有内容的原创文字:

l 关于音乐与诗歌——这是本栏目的介绍。

l ★本期音乐:“科学主义之歌”(Super Star)——奇妙!太奇妙了!

l ★想起EVA——向没看过很黄很暴力的日本动漫的朋友解释日本动漫是什么。

第十五栏“伦理——政治”,这两个领域经常显得关系亲密,但事实上我并不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多么内在的联系。事实上,我把它们放在一块,恰恰是准备展示二者的无关。不过目前为止,这方面的文章拿得出手的还很有限。

l 伦理学生死问题专题第一次作业:关于火车撞人和DDE——这篇作业偶然间被我妈看了,之后她说她原以为哲学都搞些枯燥空洞的东西,现在看起来倒还真是搞脑子的蛮有意思的。看来本文至少值得纪念~

l ★康德伦理学与“人类中心主义”——传说中的毕业论文,我大约摸花了约一周时间想题目(包括各种荒废和腐败活动),3天时间集中看书(包括5本康德著作),2天整理笔记,最后1天(连续12小时)写完。这篇毕业论文能不能反映出我本科阶段的学术水平不好说,因为我没有相当重视这毕业论文,只是当作一般课程论文,俩礼拜内交的那种来做了。不过这至少最典型地反映出了我的论文写作方式了,这时间分配的比例简直太典范了。

l ★如何德育?——所有的课都是德育课,除了思想品德课。

第十六栏“转贴——存档”,顾名思义,就是贴出那些首先并不是在随轩发表的文字。主要来源有老师、同学的有我参与的博客,论坛,也包括少量的没有我参与的单纯转贴。其实我特别喜欢这些在真正的争论中即兴写出的文字,因此本栏目存档的许多争辩我都推荐,但另一方面,这些讨论往往连同其前后语境来读就显得过于繁复和琐碎,因此又不太值得推荐了……所以么,大家随便看看吧……

其中有几篇值得推荐的文字由于一些原因没有在博客上贴出适宜阅读的版本,比如“★与一位民间科学爱好者的对话”,还有“闭关期间在KKBBS上的部分文字”中的“第三极通识讲座(第83期)”不妨可以去KKBBS直接读原版:

http://hps.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266

http://hps.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523

第十七栏“燕园——四院”是关于北大或北大哲学系的文字,目前而言大多是些不值一提的浮躁文字,值得推荐的只有:“哲学系有什么好?——写给家长”和最近的“选择北大,承担自由”。

第十八栏“生活——游玩”会偶尔贴出一些生活琐事的记录,以及游记之类。关于“生活”和“游玩”这两个概念的论理文章也可能归入其中。

l 柏拉图咖啡馆——这篇的文风也是罕见的,也是罕见地受到了朋友的赞誉,反正是值得纪念吧。可惜柏拉图后来就很少去了,似乎也越来越糟糕了。

l 贴几张较早前的照片吧(结冰的未名湖、大雪、二八)——在博客上我本人的照片屈指可数。不是因为我故作神秘,而是因为我不喜欢给自己拍照,因此自己的照片相当之少。这里难得贴了几张~另外,在歪酷的相册中我也放了一张近照,背景是我奇妙的书柜~~

l 羊肉泡居(后改名为冬冷夏热居)——在我的书多到在宿舍已难以容身,一直到我住进现在的超梦幻地段的私宅之间的时间,我是在南门对面租了这套一居室住的。本文算是这段时光的见证。之后的评论中还贴出了一些照片。

l 二谈“奥林匹克”——游戏之“有意思”——奥运期间写的谈奥林匹克一共是四谈,分属于不同的栏目。四谈太琐碎,三谈太乱,这二谈尽管有点玄,不过还是勉强算入推荐列表吧。前提是建议你先看过第一谈(见“历史——博物”),若觉得还想读,再看看这第二谈,若觉得没啥意思,就不要看了~

第十九栏“陈年——旧文”顾名思义,放着一些陈年老账和古旧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拿不出手的东西。稍微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的两篇:“回顾旧文有感”提示说三年之间某一系列文章大约是我思想上和随轩中文章的风格的一个分界的标志。2008年闭关期间“‘笔’记”则是大学四年来极其难得的首先用笔写在纸上的文字。

第二十栏“随轩——古雴”显然是放置了有关随轩或有关我个人的一些文章。

解释一下为什么这里叫“随轩”吧~关于“古雴” 提供了随轩和古雴两个名字的解释;

随便回忆一下我的成长经历(小学四年级以前/曹光彪小学/关于游戏/东格致中学/关于老家/华师大二附中)顾名思义是一些随手记叙的回忆。

随轩的意义何在?”、“再谈“随轩”的意义”等文章是对随轩本身的反思。

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解释了我所使用的头像图片的来源。

为什么随轩不怕抄袭剽窃”、“★写者,泻也”等文章表达了我写作时的心态。

最后附上我的主要联系方式:

QQ:160467

Msn:hyl510@hotmail.com

Email:hyl510@gmail.com

2008年9月3日

关键词(Tag): 自己推荐的 读书与写作

阅读499次 评论 个人主页 扔小纸条 文件夹: 随轩——古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