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旧文有感

回顾旧文有感

回想起将近三年之前(时间过得好快),在博客和宿舍的关于“国家”一系列讨论(见http://yilinhut.net/2006/01/05/215.html及其前后几篇文章),回顾起来这一番讨论看似没什么,其实对我的博客和我的思想发展而言是一个标志性的时间,影响深远。那个时候我正在决定着走上学术道路(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日子,这个“决定”发生于那前后约半年内),并且试图将生活与学术分开——这一分开的企图我直到近几个月才宣布放弃,这是我曾做过的最重要的一次自我否定。

回顾“国家”之前不到一个月的博客,比如独断论与相对主义、哲学与民哲、选择科学哲学、人生观、慎言与写作、心态要端正、我想干什么、以及没有在博客上呈现出来的关于“虚无主义的最大根源”一文所引发的QQ上的事情等等,可以看到这一系列文章暗示着我当时在寻找自我定位。而在“国家”之后的博客呢——恰是那一个寒假,我以空前绝后的速度扫荡了许多学术闲书,虽然那些书的深度有限,但那时候的精力和热情是我现在都很难找回来的——我现在即便偶尔还能一口气读许多书,但肯定是懒得做那么多摘记了。

从那种激情和投入来看,我显然是安定下来了。奈何那安定的时间实在过于短暂,寒假过去不久,我就遭到最致命的打击,自此一蹶不振,恍恍惚惚竟过了一年多,才逐渐重新寻回自己。

好在,学术上的定位有其惯性,并不会因为自我的迷失而半路夭折,而且漫长的自我否定之所以可能,也是因为之前的确立,若从未肯定过,确立过,那是根本没资格来做自我否定的。因此,如果说我的道路上有一个转折点或界碑,那就是关于“国家”的那几篇博客了。

而这次具有转折意义的讨论,其主题也恰好是一个对我而言极其重要的概念,“爱国”。这其实是我高中时代最鲜明的立场——那时候我也没想过什么多元主义、传统主义之类,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是似是而非,唯一可谓执着坚持的要算这“爱国主义”。在那个关于国家的讨论中,我所关注的问题就是“爱国主义何处安置?”——“国家”究竟是什么?如果国家只是一个“暴力机器”,如何还能够爱她?于是我要对“国家”进行一种中国式的解读。不管西方政治哲学有哪些说法,要能够落实爱国主义,势必要做中国式的解读,事实上“爱国主义”这种情怀本身就是中国式的,在西方文化中事实上是找不到恰当的对应物的。

不过自那以后,我也再没有怎样谈过爱国主义,就我自己而言,谈到我所坚持的“主义”时,也已把“爱国主义”放在一边了。但这里头并没有发生自我否定,我原本的执著和热情还在,只不过是要采取新的渠道表达了。爱国主义追究起来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某种利他主义,或者进而是某种集体主义、社群主义,乃至社会主义,我现在转而愿意以“马克思主义”自居,便是保留了这方面的信念;另一方面,爱国在根本来说乃是爱“家”,热爱“家园”,那么我现在转而强调“传统”,强调“守住家园”,便是延续那一方面的信念了。就这两方面来讲——社会的良心和家园的守护者——其实正是“知识分子”的基本。

当然,即便我能辩解说我的信念是一脉相承的,但核心概念的更换毕竟意味着某些转折,这是更多的反思和斟酌的结果。冷静的反思并不一定会消磨掉热情,相反,正因为热切地关注着,才不得不去不断反思。如果放弃了做冷静的反思,那反倒是放弃了关切,剩下的就只是迷信和冲动了。当然,反思有时候是要付出代价的,但身不由己。

“国家”之网志作为转折点还体现在它形成某个分界,在它之后的文章,基本上与最近的我是属于同一阶段的,最近的我还可能去引用那时候的旧文,看着那之后的文章,虽然已不那么熟悉了,但毕竟能清晰地感觉到是在看自己的文章。但在“国家”之前的文章,尽管我仍会宣称我的观点和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但事实上现在的我已经基本不会想到去引用了,再去看时也会有强烈的陌生感,真的是恍如隔世,已不像是我自己的文章了。

或许最近又是一个新的转折点。但究竟如何转折,以何为标志,大概是要待到若干年后才能明了的。

当然,一种最明了的方式是,我在某段时间内停止博客的更新,那么等我回来时便是完成转折了。不过目前我还没有下此决心,而且我也并不想刻意寻求转折——那转折都是身不由己而发生的。要等到机缘触发,或许真的封它半年,倒也有趣。

2007年12月7日

最新评论

  • mist

    2007-12-09 18:04:00 匿名 218.22.22.170

    我还不知道我是否有转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