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山崎茂明:《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剽窃》

[日]山崎茂明:《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剽窃》

[日]山崎茂明:《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剽窃》,杨舰程远远严凌纳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这本书还算不错,不过与八面风丛书的那本《背叛真理的人们》相比恐怕还是逊色许多。

正如这两本书的作者都表达过的那样,揭露科学家的不端行为绝非出于某种“幸灾乐祸”的心态,也不是像小报记者那样以揭露丑闻为娱乐。而是要正视问题,发起思考。

科学家不是神,是人总会犯错误,总会有贪欲邪念。但是,对科学家不端行为的揭示的意义不仅仅是表达了“科学家也是人”这一层含义,进一步地,我们必须思考整个科学界的体制是否存在问题。日益被揭露出来的现实提示着:科学家的不端行为并非出于偶然,而可能有制度性的因素。类似于政界可能会有某种“凡是当官就必定腐败”的“潜规则”,科学界或许不至于那么严重,但有许多不端行为确实是——与其说是受到个人心中的邪恶驱使,不如说是在体制的压力下的结果。

关于科研体制建设,我的初步想法有:1、一定要反对唯数量主义;2、光靠科学共同体本身的自律是不够的;3、虽然不够,但毕竟仍要以科学共同体自律为主,同行评议仍是最重要的,尤其不能引入过多的政治力量;4、民众的意见是重要的,但不能靠大众传媒,更绝对不能托付“狗仔队”来折腾科学家;5、虽然不能靠大众传媒,但要加强科学内部的“传播”;

第45页
(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谢兹博士的建议是:“为了确保进行良好的科学研究,不论是研究诚信办公室还是研究者本人,都应该站在相同的立场上进行协调:如果对研究者们采用的是一种批判态度的话,往往容易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而招致失败。如在日本,把不端行为当作丑闻,用一种批判的态度来进行举报和处理,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63页
虽然完全相同的论文很少,但经过专家判断,(《英国产业医学杂志》)1990年发表的126篇(古:原文为26篇,不过据下面的图表应为126)论文中,有12%属于一稿多投。

第64页
防止一稿多投的最有效的办法是“确立以论文质量而不是发表论文数位评判学术成绩的主要依据的评估方式”。即在研究者申请职位、资助金时,审查委员会应从质的角度对其进行审查,要求申请人提交“6篇左右的论文复印稿”而不是“论文数目单”。若把这种评估方式付诸实践,应该减少一稿多投行为的发生。////——确实如此。以量的标准取代质的标准是现时代的特点。这与追求所谓的“客观性”有关,因为如果以质来衡量,就无可避免要加入主观的判断,甚至要以主观的判断为主了,这是科学主义的思路所不能接受的。当然,以质来衡量难免会提高在权力在评价中的影响力,但否定主观性也并不会带来民主,反而更导致了更多的科学家利用权力而在学生的论文中署名而提高自己论文数量的普遍现象,两相权衡,怎么想也都是应该提倡“质”才好。

第115页
1993年的《新英格兰医学学报》上,刊载了一篇由972名作者共同署名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报告。这篇报告如果平均到每个作者头上,可以算出每个作者大约只写了两句话。////——摘录这段纯属娱乐~

2007年1月23日20时02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