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通第二次作业点评(论哥白尼体系的革命性与保守性)

科通第二次作业点评(论哥白尼体系的革命性与保守性)

前一阵忙开会,办这会太耗精神了,现在都没缓过来……不过积压已久的科通第二次作业必须改好了。我已经看了一遍作业,挨个进行了批注,有些批注得很少,普遍性的问题还是在这里统一讲一下。

首先必须再强调一下注释规范问题。上次我只是对部分同学在回复中直接提了注释规范的问题,另一些注释不规范的同学我都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在统一的点评文章中我写了相关的提醒,可惜是放在了最后,也许一些同学都没有看到。当然,还有许多同学即使看到了我的提醒,第二次作业仍然毫无改善,甚至更糟。这次作业我就几乎没有看见说第一次没有好好注释而这次学会了注释的,大家都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令我十分悲愤。这回我全都在文中加了批注回复给每位同学了,第三次作业如果还屡教不改的话,如果还是没有最起码的注释规范(例如直接引语打引号,注明页码等)的话,视为公然挑衅助教,作业直接按不及格计

在此重复一遍上次点评最后的提示:

注释的规范按理是不用多说了,只要有心,照葫芦画瓢模仿模仿就行了, 网上搜到的前几篇作业在注释上倒还都算规范(当然规范有很多形式,对本科生来说随便选择一种恰当的体例就够了)。但还是有不少同学注释不太规范。有些人喜欢在正文中用斜体(对中文来说很难看),有些人不打引号。直接引语必须打引号加脚注或尾注注明出处,间接引语(也就是把别人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转述)不能打引号,但也要加脚注或尾注注出。长段的引文可以单独分段,增加缩进或改变字体(如此可不加引号)。引注书籍应标明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年和页码;引注网络文献时应标明网址和引用时间。注释建议使用Word带有的“脚注和尾注”功能自动添加,方便排版。

 

http://hpslib.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1461

这次作业的题目是“论哥白尼体系的革命性与保守性”。关于这一题目,我在批改之前的帖子中已经作了一点说明:

这次题目是全新的,以前没有出过,因此我本人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不过对题目本身的理解我可以先谈一谈:
 
所谓“论哥白尼体系的革命性与保守性”,首先是“哥白尼体系”的概念,有同学提问,既然说哥白尼革命是一个较长过程的集体过程而非哥白尼一人之事,那么怎么 来单独说哥白尼体系呢?需要注意到,哥白尼革命和哥白尼体系是两个概念,哥白尼及其后人都并未自觉到自己正在进行一场“革命”,但是即便是哥白尼本人,也 有了自己正在提出一套天文学体系的自觉了。当然这个体系涵盖多大,是仅仅是一个数学体系,还是说一个包含着形而上学、宇宙论、世界观、价值观等等在内的思 想体系,这是另一个问题,但是局限于哥白尼个人来谈论他所贡献的“哥白尼体系”,还是有意义的。
 
其次是革命性与保守性,对这两个概念同学 们都深受十几年来中国政治教科书灌输的影响,总是倾向于把革命性理解为好的、对的、先进的,而把保守性理解为坏的、错的、落后的。记得我初中第一次听说西方的“右翼”的时候还很纳闷:怎么西方会有”保守党“这样的东西,而且似乎还挺有市场?但事实上,”保守“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是顽固、消极、固步自封的意思,保守党的政治主张也许更加激进,改革也并不总是意味着朝向进步。许多同学都是按照先进性和落后性来解读这个作业题的,甚至有同学自作主张地把 题目换成了“论先进性与保守性”,这样解读基本上也不错,但毕竟还是会有所偏差。在许多意义上,科学史中的”保守“并不是坏事,因为只有保守,才有可能有 学术积累,只有先把前人的遗产继承下来,才有可能谈得上进步或革新。中世纪的许多思想家并不”保守“,他们很会异想天开,然而他们的想象只是想想而已,顶多是激起一番论辩,但是很难作为固定下来的知识积累下去。哥白尼的重要意义也许并不在于他推翻了托勒密,而是在于他提供了一种新的备选方案,在哥白尼之后,托勒密体系和哥白尼体系同时被传播开来,经受后人的比较、批评和修正,新的第谷体系或开普勒体系也都没有一下子就取代了之前的体系,而是使得更多的可 选的体系积累起来。即便像开普勒这般激情四射的人物,他首先想做的也不是去推翻哥白尼,而是捍卫哥白尼。科学之所以为科学,正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一个孤 立的心灵的异想天开,而且形成了一种公共性、规范性和积累性的学术传统。就这个意义上说,哥白尼的先进性恰恰倒是在于他的保守性了。

http://hpslib.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1617

从批改作业的情况来看,我没有看到特别惊喜的作品,没有同学对“革命性”和“保守性”的概念提出某种辨析,大家都似乎是感觉这两个概念很理所当然,就这么用了。实际上大多数同学都把革命性等同于正确性,而把保守性等同于缺陷和错误。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哥白尼缺乏观测数据,日心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证实,这一特点被许多同学都归入了“保守性”的范畴。但仔细想想看,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提出大胆的理论,这个究竟应该算革命性还是保守性呢?至少说,证据不够这一特点并不能顺理成章地和”保守性“的概念相对应吧。如果一定要说它是保守性的话,那么它究竟保守的是什么?

哥白尼体系其实是日静说而不是日心说,这一点被更多同学提到了,当然都是归入保守性。但是为什么日静说比日心说保守呢?这要推敲起来,其实并不是多么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们要忘掉中国特色的政治教育给我们灌输的概念,避免把革命—保守与正确—错误相关联。尽管说从科学革命的传统和后果来看,按现代的眼光,我们可以说它是一条从错误到正确的道路,但细致到其中的一些环节去考察的话,历史总不是那么黑白分明的。这次这个题目,其实也是让同学们可能进一步去体味历史发展中的复杂性。

从字面上讲,所谓保守性意味着对传统的因循,而革命性意味着对传统的颠覆。也就是说,保守性和革命性首先都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因此要评述哥白尼的保守性或革命性,首先不是拿现代的标准衡量看它正确还是错误,而是把它放在他所处的思想传统之内,看他哪些地方是因循了旧制,哪些地方是颠覆或突破的。

正好我们第一次作业是做的托勒密,因此这次作业顺水推舟,继续衡量哥白尼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等传统思想的关系,从中揭示其革命性和保守性来。

有许多同学上来第一段总喜欢写个引言,先为哥白尼定个性,做个脸谱。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不是在写一段百科词条或讲一个历史故事,而是在做一篇论文,每一句话都尽量言之有物。特别是字数有限的情况下,花几百字来转帖一些百度百科的很不靠谱的内容充门面,实在是令人印象不佳的多余举动。

可能是延续了上次作业的习惯,许多同学首先都要讲述一下“哥白尼体系的主要内容”。这倒不是不对。但值得注意的是,你究竟是引用了什么方式来概括哥白尼体系的基本内容?许多人在罗列主要内容的时候并未加引注,有些人直接引了《天体运行论》,但事实上这些列举显然不是哥白尼本人的概括,是谁概括的呢?许多同学明显是引用了一个显然只关心哥白尼的革命性的现代人列举的内容,在罗列这些基本内容时,就已经是只筛选出今人认为其革命性的部分,而忽略掉保守性的部分了。因此这一些“基本内容”的介绍完全可以并入“革命性”的章节来谈了。这里也看出为什么“引注”是极其重要的,做学术时,我们总是在继承和批评前人的工作,因此那些源自他人的原创思想或辛勤劳动的内容必须要给出注释,只有常识性的东西不需要引注。但有时候某些貌似常识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的研究需要去推敲和质疑的,因而也不能轻易地放过。在这次作业中,哥白尼体系的基本内容恰恰是有待我们审视和推敲的东西。

相比托勒密,哥白尼体系第一个革新就是赋予地球以运动,所谓的三重运动(自转、公转、轴转),这一点大家都能提到。但关键在于说清地球的运动在何种意义上的革命的,在哪些方面又是保守的。

有一些同学很好地提到了,哥白尼的突破不仅仅在于重提了古代就有的地球运动假说,而是把这一假说数学化了,在一个严密的数学体系中实现出来了。哥白尼体系的主要内容不是它的第一章,而是它精巧的数学构造和运算的部分。

至于地球的三重运动,很多同学都是笼统地提了,少数同学说明了轴转是为了解释二分点岁差而引入的。但吴老师课上明明提到过这第三重运动其实是为了抵消”天球“的带动而引入的,与公转方向恰好相反的一种运动。当然,这种运动也兼有解释二分点岁差的作用,但是只把这一运动的意义理解为解释二分点岁差,这恐怕是出于现代人的视角,即只重视那些“正确”的“基本内容”,而把那些错误的东西当作非基本内容忽略掉。

在许多方面,革命性和保守性都是像这样交织在一起的,哥白尼对“偏心匀速点”的取消也是一例。我非常奇怪,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几乎不怎么提“偏心匀速点”的概念,或者就是一笔带过了。仿佛大家都没有做过第一篇作业似的。从现代人的视角看,我们关系的就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地动说,关心那些”正确的“东西,而诸如取消偏心匀速点这样的部分是现代人不感兴趣的。但从哥白尼的立场出发,对偏心匀速点的取消恰恰是他的体系的最大成就之一。这一突破既是一种革新,但同时也是哥白尼遵循希腊教导,坚持”拯救现象“传统的体现。这显然是这次作业中值得一说的事情。

哥白尼赋予地球运动之后,一方面,他没有进一步提供一种新的物理学来解释地动将会造成的各种后果。当他试图对地动可能引起的自然哲学困难提供某些辩解时,他仍旧囿于亚里士多德传统的概念。这当然是其保守性所在。另一方面,这种解释的张力也正在撕裂着传统自然哲学和天文学的融洽关系,打开了新的解释空间,提示了相对运动的可能性,打破了天地的截然二分,为后来的整个科学革命开辟了道路,这又是革命性之所在。

总而言之,在哥白尼那里,革命性与保守性是交织在一起的,同一个“内容”可能在不同的侧面同时体现了革命性和保守性。因此这次作业也并不要求同学们精确和全面地列举出革命性和保守性的条目,而更加注重同学们在论述和举例中的历史视野和论述方式。

 

One comment

  1. Pingback: 随轩 » 科学通史讲稿9:哥白尼革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