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读书的?

我是怎样读书的?

关于读书与写作,我更早时说过,这两种活动循环交替,成为我的思考方式,思考从读书中开始,而在写作时告一段落。不过这样说过于笼统,于是有“写者,泻也”一文描绘我的写作风格,而最近的“我是如何憋论文的”,则补充谈了写论文这一特定的写作方式,现在再补上读书法,就更齐全了。

还是那句老话:我的风格并不值得夸耀,更不值得模仿。特别是,如果你想踏踏实实搞学术,就不宜参考我的方法。

不过如果你只是为读书而读书,并没有什么高远的学术计划,或者说根本没打算在学术界扎根立足,那么或许你会觉得我的某些说法有点意思。

当然,随着我居然逐步混入学术界,我的读书方法肯定也会因时而变,特别是读外文著作,肯定要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至今我仍在摸索中,我仍是把到今天为止的基本风格作一个记录罢了。

曾说过,从小我就很喜欢看书和买书,当年最热衷的是机器猫和七龙珠,初中时转向《三国演义》等许多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初三时开始猛看武侠小说,同时在初三看《时间简史》,到高一猛看各种科普书;高二起则是历史、哲学等书,到了大学就是各种不太专业的学术书。

事实上,我对这些书的兴趣是一脉相承的——读武侠书与读漫画书;读科普书与读武侠书,读学术书与读科普书——从中获得的愉悦是相似的。

当然,与读漫画小说不同,现在我的阅读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受迫”的,也就是说,为了某课程或论文不得不读某些书。但这里并没有根本的差别。就好比说:我当然也能享受那些为了应酬而不得不去吃的宴席,吃那些菜肴也许并不是源于自动自觉的愿望,但经常是那些被别人硬拉去吃美味佳肴比起我自己去街头小餐馆找来吃的东西更加美味可口。因此,一个好的学术环境的确是重要的,在这个圈子中,那些“被迫”去吃的东西经常是可口而健康的。

哲学是好玩的、有趣的,如果一个人从来就不爱好玩乐,又怎能够体会哲学的妙趣呢?爱好哲学好比是这样:一个人先是喜欢玩玩比大小、抽鬼牌、争上游等比较简单的牌戏,然后逐渐不满足于单调的玩法,或是引入一些附加的规则(比如计分、进贡等);或是引入新的、允许更多的技巧和变化的游戏规则,比如斗地主、升级等;最后还不满足,可能就再制定出一套竞技比赛的系统,用更精细的规则和更熟练的技法向其他高手挑战。

高手也许对过于简单的游戏感到腻味,但如果他们一开始就从不热衷于那些“低级”的游戏,他们怎可能成长为高手呢?除非他们根本也不喜欢自己正在玩着的游戏,而只是,比如说把它当作谋利的工作。那些为了赚取奖金而刻苦钻研游戏技术的人也可能取得较高的成就,但我还是愿意相信:真正“玩转世界”的大师一定是热爱着他们的游戏的。

我一直追寻着更好玩、更有趣的东西——我爱看漫画、爱看动画、爱打游戏……因此,我喜欢做数学,进而,喜欢做哲学。当然,当我接触了更复杂丰富的新游戏后,一些曾经让我入迷的东西变得不再那么趣味无穷,比如看着海贼王的我早已不再对奥特曼感兴趣,打着《文明》的我也不再爱打扫雷了,玩着哲学的我也不再热衷于数学题了。兴趣的转移在所难免,而且偏好从A转向B也未必意味着A与B之间有什么客观的高下之分。我所知道的只是:一直以来我都充满着热情,学术书犹如武侠小说般引人入胜,这就是我读书的动力。

说起学术书与武侠书,不得不提到我读书的一个特点:在许多情形下,我通读一本学术书要比过一本武侠书更快。在大学期间我没有怎么读武侠小说,不过还是重新读过两遍《大唐双龙传》,以及一遍《边荒传说》(黄易难得的两部少儿宜的超大部头作品)。有同学一天能读三五本,而我一天从早到晚不停地看也勉强只能解决一本稍多。而要知道同样的时间我扫掉两三本一般的学术著作不成问题。况且那《大唐双龙传》我是至少看了第三遍的,但仿佛是一遍比一遍慢,想要加速也无从着力。

这是什么道理呢?当然,和我的读法有关。读小说时,作者向我呈现的是一整个故事,这个故事包含一个接一个的场景,而我阅读时则仿佛自己置身于小说的世界之中,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经验着一幕又一幕。就好比看电影或电视剧,无论情节是紧凑还是拖沓,都很难快进跳着看。要么就中途放弃不再看了,要坚持看完的话总是不得不跟随一定的节律前进。

阅读学术书时则不一样——此时不再有一幕又一幕顺次展开的场景需要去体验,读学术书时的感觉与其说像是在一条河流中顺流而下,不如说像是淋雨或冲浪的感觉。有一些书像雨水般敲打着我的内心,激荡起水波涟漪;有些则是如潮水般拍击着我的全身,让我东倒西歪而又心潮澎湃。有一些时候,某些书呈现给我的那片幽静的池塘或宽阔的湖泊会吸引我操舟深入其内,但即便如此,我也往往是匆匆一瞥,并不会在此逗留过久。只有那些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们的书向我呈现的是“海洋”——既充满着惊涛骇浪,波澜壮阔,但又显得如此平静和安详。所有的大海都是相通的,大海和天空和大地也都是相通的。

我的文辞只能表达到这个程度了。简单地说,读小说好比顺流直下,虽然也可以调节速度,但基本的流程还是取决于河流本身的状况。而在雨中漫步或海上冲浪就不同,没有了固定的方向,甚至也没有起点和终点,速度和方向都由自己掌控。

读一本学术书有几种情形,一是当消遣,二是为了寻找写论文的灵感,三是在论文已有思路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去寻找相关的资料。这三种情形下读书的策略各有不同,但共同的特点就是——很快。

至于“精读”,我的做法也无非是多“粗读”几次,或者读时多停顿几次。

这样的读法肯定是要遭人鄙视的——我怎么可以这么轻率地对待那些学术著作呢?人家积淀了多少年的作品我哪能躺在床上像看漫画似的哗啦哗啦就翻过了呢?像我这样不求甚解地读书能收获什么呢?太浮躁了吧!

确实,我并不是一个踏踏实实走光明正道的正经学者,我走的是海贼之路,我与浮夸的民科民哲所不同的只是:我将能够与规矩的学者们同台竞技,我也能够扎扎实实地打下某几座山头。若没有这点儿能耐,我又岂敢夸口驰骋四海呢?但一旦我打下某座山头后,我只会在这里树碑立传——“到此一游”,而不会在此建立宏伟的城堡、占山为王。我要做在海上畅游的贼王,而不是在陆上割据的国王。

因此,你大可以依据我读书的方式和态度,来指责我对待学术是多么浮躁和不恭。但我会拿出结果来和你较量。你当然可以老老实实、认真严肃地治学,而我偏要嬉皮笑脸地、玩世不恭地、潇洒快乐地求学。最后咱都写出论文来,看看究竟是谁的理解更到位,更有意思,那不就结了?如果论文同样精彩
,难道不是做得轻松自如、事半功倍的一方取胜吗?“刻苦”则会成为许多人自我安慰的借口——我尽了努力,拿不出好成绩来也不能怪我。你们大可以如此安慰自己,但你们没有理由因为别人不努力就拿出精彩的成就而鄙夷他们。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我对哲学这一活动的理解——我认为哲学不是一门专业技术,并不是约努力就一定越有成就的事情。这并不是说我认为哲学需要天才,事实上过分天才有时也会成为绊脚石。天才对于哲学的坏处并不在于它使人不思进取,而是在于它有可能让人过早地成熟,过早地确立起太多的成见并对这些成见过于自信。对于哲学而言,最重要的始终是“philo”,是爱,是不断追寻的欲望。

哲学追寻的是理解,是要不断地追问、不断地求索,从而是不断地突破成见,不断地超越自我。而过于认真地阅读某些特定的文献,我觉得将有可能让人深陷其中,越钻越深,难以自拔。最后割舍不掉自己苦心经营的成就,此地就成了水手的羁绊。

水手也是需要羁绊的,但不宜太多,也不宜太深。曾经的辉煌只需在航海日志中记载,在航海图中标示,在水手的记忆中烙印,却不该总要随身携带。如果船上装载了太多的宝藏,它们就会成为远航的累赘,也会消磨水手的野心。

书籍是所谓的“精神食粮”,所谓食粮,就是要吃到肚里化成粪便才体现出它们的价值来。它们化为无形的力量滋养着我的成长。而放在橱窗中展示的用保鲜纸包裹着的精美佳肴并没有发挥出它们真正的意义。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但过分地拘泥和执着也不利于健康。许多可口的快餐是毫无营养的垃圾食品,而依赖于过于精细的食品也不利于健康。最好的食谱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哲学或思想最终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人的思想也就像一个有机体那样,不断从周围汲取养分,但最终按照自身内在的逻辑成长着。食物是必须的能源,但不应指望特定的食物要在身体中留下特定的印记。那些通过食物而沉积在身体之内而不能被及时排出的往往不是什么好东西,比如二恶英、敌敌畏、重金属等等。读书也是类似,通过读书,我的思想不断地被灌注着活力,不断地自我成长,那就是最好的事情。而如果说通过读书,我的思想中渗入了越来越多难以排出的积淀物,那绝对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因此,我读书之“不求甚解”不仅仅是出于懒惰,还是有更深的理由的。那就是在我看来,读书带给我的意义不是体现在那些被我“记住”的东西,而是在于被我消化而成为无形的力量,见证了这一消化过程的“产物”又化作丑恶的粪便而被我丢弃时,书的价值才真正地体现出来了。

所以我写的论文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粪便”,这一比喻不仅在我说我如何“憋论文”时是传神的,而且在现在我说我如何读书时仍是到位的。它们真是粪啊。它确实可以是掷地有声,可以向他人夸耀我的消化能力,但仅此而已。即便里头还有许多可以进一步消化的东西,我也没兴趣把它再加工一番。因此当我刚刚写完一篇论文时,我往往是连细细看一遍的热情都欠奉。只有当时过境迁,我把当时的感觉忘得差不多时,我才有心思重拾早前做过的课题,重新吃一遍相关的材料,拉一坨新的出来。

做哲学追求的是什么?根本的追求始终是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而不是那些从自己内部流溢出来的东西。现在我的文章大多是最粗鄙的排泄物,而以后我还要用我的血液来书写,最终我还会如金蝉脱壳般,把我的整个模样刻印出来留给大地。但这些归根结底仍是“排泄物”,我会终身对它们负责,但永远不会把它们看作财宝。

但看书真的完全不要印记什么吗?并非如此,而且这也不可能。读过书以后,想要把各种知识都忘掉根本也是不可能的。有许多帮助记忆的技巧,不过想要刻意忘记却是难事。好的选择就是不要过于刻意,顺其自然,让自己的爱来作选择。

这就好比在生活中我们记忆朋友们的姓名,以及他们各自的来历、性格和喜好等等信息。这需要刻意去背吗?不需要!多照面、多接触,而且有爱,自然就会记住,而且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去读哲学史时为何不该如此记忆?如果你把哲学家们看作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对他们有爱、有兴趣,那么多打照面,看着看着,该记得的事情自然都会记得。最后完全有可能说起来“如数家珍”。为什么要去刻意记忆呢?特别是,假如当你在深入接触一个朋友之前,就通过二手的信息了解到了他的各项特点,背熟了这些信息后再去亲自和他打交道——这样的做法究竟是有助于你对他的了解,还是有害?即便是你通过直接的交往而获得的某些印象,如果你把它们固定成为一条一条的断言,以后总是带着这些框框去理解你的朋友,这种做法是值得的吗?所以,在我看来,读哲学史或哲学著作决不应该以获得了一二三四条知识而自满,这些固化的知识非但无益,而且有害。与友人们打交道时当然可以经常总结出他们性格行为的一些特征,但切忌不应把这些知识看得僵死固定。一些简明的介绍有助于你结识新朋友,有助于挑起你对认识他们的兴趣,但这些信息都是死的,并不值得去为之执着和羁绊。

马上就要动身回上海了,写得仓促,这篇文章就到此为止吧。按理是未完待续,还没具体写到我的读法呢。不过恐怕我回去后是懒得再续了……再说吧……

2009年1月21日

最新评论

  • 三白居士2009-01-23 22:31:17 匿名 124.206.38.39

    “哲学是好玩的、有趣的,如果一个人从来就不爱好玩乐,又怎能够体会哲学的妙趣呢?”
    文章很长,先赞一下这句话。

    耘籽

    2009-01-28 21:02:45 匿名 221.225.80.148 

    不错,很多恰当贴切的比喻~~不过现时中哪有那么多人要对你报那么多的批评反对呀,诸如“不刻苦,浮躁”之类的~

    古雴

    2009-01-28 22:00:28 

    当然当面批评的几乎没有,但是这一类的反对肯定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不刻苦之类也都是实情,这样的批评是完全正确的。甚至这样的批评也可能出自我本人的口中——如果你并不是像我这样,选择了海贼之路、冒险之路、哲学家之路,而是希望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希望切实在学术界有所建树,那么,我这样的做派就是万万不行的。我很清楚我的冒险,获得探险的是需要代价的,那就是很有可能遭到学术界的鄙夷和排斥,自己也没有做出伟大的开拓,最终一事无成。对于探险之路,我是有足够的觉悟的,因此我能够既理解,又不接受那些可能的批评。

    耘籽

    2009-01-29 17:13:49 匿名 221.225.80.148 

    我只是尽力而为。因为在实际中,也无法直接就简单化归为是踏实还是浮躁。也就不去标定自己路的名称了。我想,无论是自己感兴趣的还是必须要完成的,都努力去多探索一点,但前提是最后不让自己太累,有所得就好。至于建树,本就是很难控制的。
    其实总觉得你不用那么刻意的强调你的道路的与众不同。

  • 古雴2009-02-03 03:35:04

    “不同”就是我的追求,强调多些是自然的,当然显得过于刻意就不好了,谢谢提醒。无论如何,我认为一个走哲学之路的人应该对自己的道路何以与众不同有所觉悟。你可以注意到我强调的不是我的智慧、洞见、思考、知识等等方面是多么与众不同,事实上我认为哲学家在这些方面并不比常人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不同之处,那么不同之处在哪里?完全与常人无异,那也不好,回避差异与我的哲学旨趣是相悖的。我要寻找差异,那么差异不在智慧,不在见识,又在哪里?所以我强调着如此这般的方面,就是要清醒地给自己定位。

  • 小月2009-02-09 15:50:53 匿名 116.242.238.152

    "天才对于哲学的坏处并不在于它使人不思进取,而是在于它有可能让人过早地成熟,过早地确立起太多的成见并对这些成见过于自信。"认识很清醒啊,可是我觉得天才自身是无法克服这个缺陷的咯...
    很能理解你的海贼王之路!更期待你的读书方法续集!
    专业书如何一天翻掉两三本呢?我好想学啊,希望下集可以详细介绍.谢谢啦!

  • 小月2009-02-09 16:00:04 匿名 116.242.238.152

    强调与众不同没有什么不妥,表达出来并不只是让自己意识到,还能让与你一样想法与众不同的人知道.如果不试试,怎么能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呢?
    至少我是很认同你的海贼王之路的,也许是因为我跟你一样是一个贪玩又爱冒险的人吧...至于这样的道路能不能通向历史,谁都不知道呢,是不是?

  • 古雴2009-02-09 16:23:31

    下集也不可能介绍专业书如何一天翻掉两三本的方法,其实我根本没有什么读书方法,如果写续集的话,我也只是会谈一谈我读书时是怎么个样子的,没什么方法可言。若论速度,有些专门练过速读法的人肯定比我快几倍。
    一天读几本学术书是有条件的,要么它们都是一些粗浅的入门读物或二手读物,要么则是在我正在构思或写作某篇论文的时候。
    看着IP你在当泽?有机会可以网下找我~,今年我会多在网下活动,并且尝试启动我的哲学沙龙。

  • 小月2009-02-10 09:46:35 匿名 116.242.238.96

    我现在水平有限,有幸去你的沙龙的话,旁听还可以,哈哈.QQ182002629,如果你的沙龙启动,就告诉我吧!

  • 古雴2009-02-10 11:01:05 

    少来~ 你啥时候能水平“无限”啊?每个人的水平都是有限的,但人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 小月2009-02-10 11:03:20 匿名 116.242.238.96 

    奇怪,我明明加了你,怎么没看见你啊?还是你没说话我就看不见你?你再加一次吧...

  • Chern2009-02-10 11:23:59 匿名 64.255.180.56

    沙龙有酒乎?有我就去^^
    http://steorra.spaces.live.com
    这是我的SPACE,公开的,BBS的所有ID都送人了,以后如看到MIST,记得ta不是我就好了。
    Chern

  • 古雴2009-02-10 11:39:09

    咖啡馆总有酒的,请你一杯鸡尾酒也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