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所写的论文

关于我所写的论文

去山西前有次在书店遇到LY,他提到我写论文的问题:涉及太多,内容较杂,主题不够清晰,逻辑不够连贯,关键是不够“规范”——也就是学术论文的套路没有很好掌握。还说我的学年论文在评审组讨论时几乎就已经被淘汰,全靠LY为我说话才上优秀等等。其实这些问题我也了解,我的论文一般的风格都是按照某几个关键词作为各章的主题,而这些关键词之间的逻辑联系是较弱的,整个论文的层次架构并不会十分鲜明,更难以达到逻辑环环相扣的境界。

其实,环环相扣并不是我所追求的境界,过于严密的结构近乎于使论文“密不透风”,更理想的论文应该留出足够多的“空隙”,既是给自己,也是给读者留下可能得出不同结论的余地。我还不太喜欢看或写摘要——尽管我了解摘要的重要意义——因为摘要是为了告诉读者这片论文写些什么,这样就把整篇论文的主体框架限制住了,而我更喜欢随着论文的展开再慢慢体会。当然,提纲挈领性的东西,介绍性的东西还是需要的,相比而言我更喜欢的是目录,要么是关键词——因此我早前的论文喜欢开列非常多的关键词,直到刘老师提醒我关键词一般只要三、四个。

以前我曾考虑将论文与随笔相分离,不过最近我已经完全治愈了这种精神分裂症。当然,我的论文肯定还是会写得正儿八经一些,然而这只不过是一种妥协,却不是我要去“追求”写得规规矩矩。我所希望的是要在严谨与随意之间保持恰当的张力,“随轩”之名不是白叫的,一个“随”字始终是我更为侧重的。

对于学术“规范”,我当然还是要尊重的,就像我尊重礼仪、尊重习俗。但是它们不能成为我的束缚。正如礼仪是形式化了的伦理,学术规范背后更重要的是学术修养和诚实。我写的论文或任何文字都不会抄袭或剽窃,引用他人原话或者借用他人的灵感都务必会尽力注明。更进一步地,经常会有许多思路或主张事实上是由我独立想到的,而如果在随后的查阅中发现已有前人提及类似的东西,我也要做引注——无论他是权威大家还是无名小卒。

任何一篇论文,即便是某些专业课的小作业,都务必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最低来说,我总是至少要读过两、三本书后才敢动笔写一篇文章——零碎的浏览和翻阅不算。有些时候读到的书都没有用,但是即便是关于某个主题只能找到烂书,也还是要翻过几本才行,读经典当然有益,但有时候也可以从烂书获取助益——因为我要思考为什么他能写得如此烂,究竟是如何地烂……

我的论文以及除了政治课考试以外所写下的任何文字都是完全真诚的,绝对不写违心之言。我可能会隐瞒实情,但决不会写假话。我的论文当然更是表达我真实的立场和观点。尽管我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下所强调的东西或许会存在某些矛盾,但这一般只是视角和侧重点有所差异,我愿意为我所写下的东西负责——也就是说,我可以随时解释我所写过的东西以及其相互联系。

我会鄙视论文抄袭,不过既然我将几乎所有的论文都在博客上公开,我当然是不怕别人抄袭或剽窃我的观点的。这一点我以前早已写到过:对于我来说,我不认为目前所写的哪些东西会有多么珍贵,我将会不断地超越自己,无论什么时候,剽窃者只能窃去我目前的幼稚的实力,却窃不走我的未来;对于抄袭者来说,我要感谢他对于我的认可以及对我的理念的传播。

我目前的论文都不会主动寻求发表,之前的两次是老师主动提出推荐发表,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接受并感谢老师们的赏识,然而这两篇文章也都是随笔性的,并且也不是我的主攻方向。关于科哲方面的论文我在目前以及未来的几年内不会以任何方式寻求发表。

2007年7月10日

最新评论

  • mist

    2007-07-29 11:08:11 匿名 124.17.16.85

    我的风格不同,看得少,前人们对某个问题有什么表述,纵使再好,那也是他们的,与我无关。而我自将我笔写我心~
    不过后来发现,这么做就和原始人弄了个轮子出来就沾沾自喜,却不知外面早已飞机、动车。。。

  • 古雴

    2007-07-29 12:54:35 

    基本上我是赞同你的。我则是且读且思,我不太喜欢啥事也不做闷头思考,而是一边读书一边想问题,最终重要的仍然是我自己所想的,因此读完一本书后我不太善于归结作者的思想,因为我对此并不特别在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