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Gox杂谈:能公开的不公开,就一定有黑幕

MtGox杂谈:能公开的不公开,就一定有黑幕

本文写于3月17日。参与了比特人3月精华帖评选。并未获奖,按规则可以自由转载,但请注明比特人论坛的出处:http://bbs.btcm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145

——————————————

虽然最近比特币圈内波涛汹涌,但我最近一直在应付论文答辩,没多大心思紧追事件进展,Mt事件过去半个多月了,想到我好久没更新博客了,不如马后炮地谈几句感想。当然其中许多都已在微博上说过了。

上个月,法币提现早已越来越难的MtGox突然把比特币提现也暂停了,接着爆出了比特币存在“交易延展性”漏洞,造成市场严重恐慌。随后MtGox部分开通了法币提现,造成MtGox上比特币行情一泻千里,从前一阵刚刚重返四位数,一度跌到二位数。

比特币的交易延展性漏洞确实存在,这是一个2011年就发现的bug,至今仍没有彻底解决。但它的影响是有限的,绕过也很容易。只要交易所以更严谨的方式核对提现记录,这个漏洞完全不会造成危险。因此除了MtGox之外,绝大多数比特币交易所都没有因此漏洞遭受损失,在MtGox事件之后也顶多只是经过短暂的维护就正常运营了。唯独MtGox始终不能恢复正常运营,只是三天两头更新一下公告,表示我们在忙,从没有许诺解决时限,也从来没有交代过他们究竟有没有因此漏洞或别的原因丢了币。

人们越来越怀疑MtGox将无法正常运营,认为MtGox的比特币——无论是因为黑客盗取、内部挪用还是虚增假账——不足以兑付给投资者。因此MtGox中的币价跌成了其它市场中的四、五分之一。但仍然有许多人非常乐观,相信MtGox面临的确实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重新编写网站程序后还会复原的。因此还有人愿意低价收购MtGox中的比特币,甚至还试图往MtGox充钱去买币。

正是MtGox和其它交易所的巨大的差价,让许多人相信币最终能够提取出来,因为MtGox内部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差价,以及利用对消息的控制,低买高卖,赚个盆满钵满,等赚够了自然就能恢复正常了。当然,最坏的情况是,他们一方面在操纵市场谋取暴利,但另一方面投资者的币还是不会吐给你。

Mt事件至今仍未尘埃落定,但真实情况看起来要比事先的任何恶意揣测都要更糟,假账、欺骗、操纵和黑幕一样都不少,甚至比特币基金会也卷入这一丑闻。

毫无疑问,无论是MtGox还是比特币基金会,它们的问题都不会破坏比特币的未来,比特币的安全性并未受损,它的去中心化开源特性使得它不会因任何一个“中心”的倒台而崩溃。但去中心化并不代表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和相应的生态层面上没有相对意义上的中心,例如比特币基金会在现阶段就是比特币开发社区的中心,正如中本聪则是最初阶段时的中心,MtGox则是去年之前比特币和法币兑换的交易中心。这些“中心”都是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它们随时也会被新的竞争者取代或超越。

这种意义上的“中心”事实上无非是业内“龙头”,而不是像传统的中央银行体系下的“中心”,即政府或央行,它的地位并非通过市场竞争取得,而是由法律赋予,它不参与市场竞争,反而要站在更高的地位去管理和干涉市场竞争。

但也始终有人相信,我们需要一个凌驾于市场之上的监管者,这次的Mt事件似乎也印证了他们的忧虑:你看看,比特币需要监管不是吗,不然谁能保证交易所不像Mt那样做假账呢?

的确,比特币市场也需要“监管”,但如果还是和以往一样,必须引入一个权威的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地进行监管,那么比特币的革命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传统的黄金或纸币,谁存了多少谁取了多少都并不公开,金库也不可能随时向公众开放,一般人根本无从知晓银行或交易所的内部运作,看不到他们存着多少钱,更看不到他们是否挪用或虚报资金。因此,不得不依靠某些自上而下的监管制度,需要有专人去视察、监督和审计。

但是即便如此,监督和审计的工作也未必需要一个掌握绝对权力的上级机构来执行,事实上,监督者完全可以是市场中的另一家独立的企业或机构。比方说,市场中有好几家“政府”,每一家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监管方案,一套法律规则和审查机制,企业可以自由选择监管者,向这一监管者纳税,选择自己需要服从的法律和监管,而监管者则向公众给出相应的认证。也就是说,有待选择的不仅是受监管或不受监管,还可以选择受谁的监管。不同的监管者之间也在自由市场中展开竞争,他们给出的认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也有高低。当然,随着市场竞争的展开,相对的胜出者总会产生,会有一家或几家监管者获得最高的认同,占据着市场的中心,但和任何行业一样,相对的中心或暂时的垄断地位都不能永远维持,其它竞争者随时都可能取代其地位。

然而现在的政府把持了监管的权威后,再也不肯放手,即便公众早已不信赖政府提供的监管认证,但政府也不允许其它竞争者自由兴起,而虽然普通消费者不相信政府的监管,但另一方面也想不到去寻求自由的第三方监管。至于商家,由于被政府监管是完全强制的,他们也没有动力去寻求其它额外的监管者。政府的权威就这样维持下来,以至于人们说起监管就想到政府,说起政府就想到监管。但这是不合理的。

即便是在自由市场中,商家也仍然是需要监管的,但请注意,并不一定是需要政府来监管。例如在Mt事件之后,@洋洋访谈 就主动发起了她自己的监管团,她邀请各路人士加入,去实地考察交易所的内情,并提供“洋洋认证”的标识。这就是一种自由市场下的第三方监管机制。洋洋当然不是政府,但她要做的的确就是监管。商家也没有义务接受洋洋的监管,但如果洋洋认证的标识确实能够加强客户的信任,提高商家的人气和名气,那么商家就完全有可能乐于接受洋洋的监管。当然,别人也可以随时发起竞争。例如我也去搞一个“胡博士认证”,没准儿也有市场。采用洋洋认证的商家和接受博士认证的商家之间在竞争,洋洋与我也在竞争。自由市场不会缺乏监管,只要市场需要监管,就总会有人去实行监管。

以上这种自由市场的第三方监管即便是在传统环境下也有可能,只是因为政府的集权和公民意识的欠缺而难以推广,特别是在中国几乎无法想象。但是比特币能打开的世界远非如此。事实上,比特币不仅促使监管的市场化,更能支持监管的社会化。这种监管既不是自上而下的,也不是来自平行的机构,而是自下而上的,全民参与的。

传统的银行不能向公众开放他的金库,交易所不能向公众开放他的总账,这都可以理解。而且即便公开了总账,这些账目与实际收支是否吻合仍然需要专人去核查。但如果可以轻易地做到完全的公开透明呢?

传统上商家无法做到公开透明,无外乎三个理由:安全性、便捷性、真实性。把金库暴露在公开场合当然是不安全的,而在互联网时代之前账目的整编和发布都不容易,最关键的是人们没有办法确定发布出来的数据与真实情况相吻合。而比特币一举解决了各项问题。比特币的全部交易都在以公开的区块链呈现,只是参与交易的地址是匿名的。只要交易所公示哪些地址是我用来存储客户所托管的比特币的,那么一切都摆在光天化日之下了。如果“露天的金库”无损安全性,那么何不露天摆置呢?

比特币的公开账目本身是确保真实的,但还不知道这些账目和实际的客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但这也有许多方式解决,或者把客户数据也匿名化公布出来,或者即便不建立精确的对应关系,公开出足够数量的资金储量也能够让人相信交易所并未挪用,或者说不会挪用太多。大户的实际操作和交易所的市场深度都可以侧面反映交易所应有资金的大致量级。

至于有人说这些数据涉嫌商业机密,这是可疑的,这里头能有什么商业机密呢?可口可乐的配方可以是商业机密,是因为保持秘密更能让他们赚钱,但如果公开配方更能吸引消费者,那么公司一定会公开它。如果消费者明明更希望公开,也不涉及被别的竞争者偷学的问题,但商家就是不公开,那么我们只能怀疑其中有鬼,也许有些见不得人的成分在里头。交易所的数据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公开数据并不会让自己陷入市场竞争的劣势,交易所仍不肯公开,那么恐怕其中也有鬼了。

有人说公开资金池会让人发现资金的流入流出,比如你看到一笔巨额的比特币存进来了,看起来必定是要卖,那么你就可以在该存款到账前在市场上抢先做空,这样造成不公平。但是这种说法更加可疑。如果这样算不公平,那么在公开数据之前也能够看到资金流动情况的交易所内部人员是否就更有机会掌握先机了呢?只有信息的垄断才会造成不公平,但公开透明的信息,每个人都能看到,每个人都能操作,对谁不公平呢?甚至多头也可以故意存入一笔巨额比特币,然后不卖反而伺机抄底。因为信息是公开的,所以市场上的各路玩家可以在一个公平的舞台上斗智斗勇,这才是公平。

当然公开“金库”仅仅是第一步,只能保证交易所不虚增或挪用用户托管的资金,但只要金库的控制权在交易所手中,那么就总是无法避免交易所老板跑路的情况。当然这也有许多解决方案,一种是我早先提到的第三方监管,还可以有第三方保险、第三方存储等业务,以分担交易所和客户的风险。不过,比特币本身也蕴含了更精妙的技术空间,有可能用代码保证即便商家跑路,也难以带走托管的比特币。例如最近新出的greenaddress.it,似乎就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就目前来说,我们不能指望比特币世界一步登天,一下子把它所蕴含的可能性统统实现出来,像greenaddress.it之类的也是在探索阶段。但是路得一步一步往前走,不能号称走进了比特币世界,但行事方式完全还停留在中心化的法币世界。如果谁止步不前,拒绝公开化和透明化的趋势,那么他要么是未曾接受比特币的理念,要么就是心中有鬼。

Mt事件应当给比特币玩家足够的教训,那就是要以恶意去揣测交易平台:能公开的不公开,就一定有内情。能透明的不透明,就一定有虚假。当Mt可以轻易地证明自己还有兑付能力时,他没有自证,那么他多半就是没有兑付能力了。当Mt可以轻易地指认黑客通过哪几笔交易盗取了多少比特币时,他没有指认,这就意味着丢币根本不是因为黑客。比特币世界共同尊奉的就是一本透明的总账——这本总账就是比特币本身,它不会说谎,每一笔交易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上面,别有用心的人就连伪装失窃都难以做到,因此Mt只能选择沉默,选择顾左右而言他。

善良的人们愿意替阴险的商人开脱,寻找一个又一个他们不愿意开诚布公的理由,但事实证明不公开的理由除了蠢就是贼。聪明而坦诚的商家根本没有理由不在比特币世界开放透明,因为这就是比特币应有的精神。

Mt事件之后,BitStamp选择了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这虽然是“前比特币时代”的做法,但也是起码的一步。而国内几大交易所,除了说几句空话之外,迟迟没有展开行动,甚至也没有郑重的许诺和明确的时间表,现如今甚至连空话都不怎么说了,变着法儿在转移话题。为什么?我们应该学会用恶意去揣测他们。现在即便他们再抛出方案,也已经晚了,我不会再信任。除非他们还能解释清这半个多月为了什么耽误了:密谋串通?改假账?补亏空?

我们基本可以确信,各大交易平台或多或少心里都有鬼,虚报、挪用、监守自盗……但还是有善良的投资者挺身为他们开脱,认为交易所本来就有权使用托管的资金,本来就不需要100%保证金。的确,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是否100%保证金,而是是否公开透明。如果我说我就是50%保证金,可以开交易所吗?当然可以,但你将面临与其它100%保证金的交易所自由竞争。如果100%保证金的交易所能够证明自己的确是100%保证金,那么客户会用脚投票,作出选择。

现在的尴尬在于,几大平台都没有底气宣誓100%保证金,投资者暂时还没有更好的选择。但我相信这种现象是暂时的,如果市场没有及时转变风俗,如果人们还像Mt之前那样,对拒绝公开透明的商家加以纵容,那么下一个Mt迟早还会不断出现,投资者迟早会在惨痛的教训中不断转变观念。

事实上早在半年多之前,Mt的问题早已出现,它的法币提款越来越困难,表面上的理由是他存在两家美国机构的美金被冻结了,但这实质上也不过几百万美元的 量,顶多引起短暂的恐慌或挤兑,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兑付的速度,但不应该持续几个月。比特币中国和OkCoin都能拿到数百万的投资,MtGox引入投资来 缓解资金冻结问题理应是不难的。但Mt始终没有解决问题,更没有公开透明地展示为何解决不了提现问题。问题一直拖着,以至于Mt的高溢价成为常态,对此投资者长期保持纵容:即便明知道Mt内部完全可以利用如此高的溢价轻易地谋利,但投资者们仍然愿意继续陪着Mt玩,继续把币存在Mt的账户里。投资者明知有 内幕,有鬼,也不以为意,只要能分自己一杯羹就行,但到最后自己的资金也打了水漂时,悔之已晚。如果这次投资者再不吸取教训,仍然不把商家的开诚布公看作必须的要求,仍然不在乎公开性和安全性而只在乎表面上的利益,仍然纵容和默许商家进行暗箱操作,那么Mt的做法将是贪婪的商家们的榜样,会有更多的商家学习Mt的方法坑骗投资者,最后倒霉的还是投资者自己。

“能公开的不公开,就一定有黑幕”——只有这种“恶意”成为市场中普遍的态度,那么自然就能逼迫商家们开诚布公。如果说我这样的笔杆子能够为比特币生态的发展做出一些积极贡献的话,那么最近能够做的也就是努力传播“恶意”,继续对虚伪的商家和天真的用户进行无情的嘲讽,也许你觉得这没什么建设性,也许你觉得我想法很消极,但我相信我所贡献的力量最终是积极的。

One comment

  1. Pingback: 随轩 » 比特币交易所要不要100%准备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