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式的爱情

柏拉图式的爱情

有人会问“你信不信柏拉图式的爱情”,这种问题是莫名其妙的。难道相信柏拉图式的爱情存在有多么难吗?只有那些自以为所有人的想法都和他自己一样的幼稚者才会不相信,既然我们能够相信有各种不可理喻的人的存在,乃至相信各种变态的感情的存在,为什么会不相信某种爱情的存在呢?真正值得问得问题是“你是否赞同/认可/向往柏拉图式的爱情”。当然,在此之前,也得搞清楚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什么意思。

柏拉图式的爱情这一词汇是后世的创造,大约指的是纯精神的恋爱。这种恋爱,在我看来,绝不是什么爱情的最高境界,而是爱情的前提或基础!想一想那种建立在肉欲之上的男女之恋,配称“爱情”吗?那根本就没有爱情。一旦我们说爱情出现了,而不仅仅说迷恋或依赖,那么这种爱情一定是精神上的。不管说这种精神之恋之前是否先有肉体之恋,总之一旦说爱情,就已经超越了肉体了。

绕过肉体之恋的精神之恋当然可能,比如丑陋者、残疾者之恋,无性婚姻也不少见,或者有时候网恋也算是吧。然而,为什么非要摆脱肉体呢?既然人家生得丑陋残缺也能够去爱,那么如果人家凑巧生得年轻貌美,反倒不能去爱了吗?真正的精神之恋是要超越肉体,却不是要绕过肉体。

那么,当超越肉体而达到精神恋爱的时候,是不是就要排斥肉体,直白地说,一定要排斥性交呢?那当然也未必。话说爱情在柏拉图那里是什么意思呢?我看了《会饮篇》,感觉以最简单的话来总结,典型的柏拉图式的爱情大约就是“没有性交的男同性恋”(注:柏拉图的柏拉图式的爱情似乎并不完全排斥肉体,在古希腊,身体的健美往往也是德性的一部分,不过,古希腊人,特别是哲学家们的大男子主义过于强烈,以至于认为女性的灵魂比男性要低一个档次,女性的身体美也要比男性低一个档次,总而言之,最理想的爱人乃是英俊健美的男性……)。我并非鄙视同性恋者,但是如果我们要讨论异性间的爱情,却以同性恋作为榜样或范例,岂不是不伦不类,说得难听一点,岂不是很变态?这种意义上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我并不赞同,更不向往。柏拉图没有说清楚的是,为什么异性之恋爱是如此特别的,与师徒之爱、兄弟之爱、父子之爱有何区别。当然,究其根本而言,可以说所有的爱首先都是精神之爱,都是无条件的付出。然而具体说来,付出什么、欲求什么,都各有不同。而且,相爱的人要在一起生活,如果始终只是精神上活动活动,而在现实中什么事也不为对方做,那算什么?如果真正充满着精神之爱,自然而然地应当在现实中流溢出来、表露出来,为何偏要克制?柏拉图认为肉体是精神的桎梏,这没错,但柏拉图因此仇视肉体,这却是过于偏执。千方百计要逃避肉欲,恰恰说明仍然受其束缚。是否是害怕因为肉体上的欢愉而沾污了纯洁的精神之恋呢?但如果两个人的精神之恋是如此坚固和真实,又怎会轻易沾污?既然两人已经心意相通、不分彼此,又为何要有所保留?

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是密切的。首先,肉体是精神的基础;其次,精神要超越肉体;但最后,精神要在肉体中流露——例如一个人如果在精神上是善良的,他的善良当然会通过他的肉体表露出来,心存善念最终还要身体力行,这种由肉体来实现的善行是发自内心的。性与爱的关系也是类似,首先,性是异性之爱的基础;其次,爱要超越性欲;但最后,爱仍然可以在性中流露,性是爱的仪式。对于心怀恶意的人而言,善行只不过是一种虚伪和欺骗,但对于心怀良善的人而言,善行无非是自然而然的真诚表露;对于没有爱情的人而言,性交只不过是一种兽欲的发泄,但对于相爱的人而言,也无非是自然而然地真诚表露。拒绝性而讨论爱情的人,就好像那些拒绝身体力行而空谈道德修养的人那样无趣。

最后顺便提一下的是,柏拉图试图抽出爱情中最纯粹、最绝对的部分,但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仍旧是有条件的,而不是纯粹的爱。试想两个人因为对方精神的高尚而相爱后,一个人因为出了事故或患了病,精神发生了问题,或许人格完全改变了,或许记忆完全丧失了,或者干脆成了只有肉体而没有精神的植物人,另一方将怎样呢?当然,因为对方简直变成了另一个人而离开他也是容易理解的,我这里并不是要做价值判断,说应该还是不应该离开对方;但至少确实会有一些人,尽管所爱的人不仅在肉体上衰老,而且在精神上质变的情况下,仍旧不离不弃。这样的人当然是存在的。那么,维系那些人的东西是什么呢?仅仅是责任或义务吗?又或者仅仅是依赖乃至习惯而已?我想,这里头仍然可能存在着爱情。但这种爱情当然不是精神之爱,那么又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因为……,所以爱你”——无论这个“……”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东西,这样的爱终究是局限的,纯粹的爱应是无条件的。当然,绝对的纯粹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007年8月29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