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道白皮书2.1.1版

華文道白皮书2.1.1版

这两天一篇哀叹web3华人创业者的文章爆火出圈,刺激我提前把正在酝酿建设的DAO公开出来。

这篇文章的流行说明华人创业者寻求认同的需求还是很广泛的,所以其实做一个Chinese help Chinese的社区不难,难的是真的要发扬中华文化的积极要素,而不是在一个消极的负面的意义上理解何谓Chinese(非白人,非西方,非英语…)。犹太社区为什么强大,关键还是有信仰提供凝聚力。但中国人的特色恰恰是没信仰(一神教意义上的),那么中国人真正的文化凝聚力是什么?我的理解:第一就是汉字,第二就是记史。这是我们Dao的着力点,这就是说为什么我们的dao要主打人文。

我把华文DAO的白皮书(未定稿2.1.1版)贴在下面

1.   基本设定

1.1 叙事背景:新大陆

自中本聪于2008年发布比特币白皮书以来,人们在数字世界中发现了一块“新大陆”。最初人们称其为区块链、加密货币圈,最近人们称其为元宇宙或Web3。

无论如何,这个新大陆超越了传统的国界,是一片充满机遇的无主之地。最初是一群追求自由的开拓者来此探险,但当先驱者们不断从新大陆带回可观的财富和新奇的事物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决定移居新大陆,成为这一自由之地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当然,和大航海时代的美洲大陆相比,数字世界的新大陆略有不同,它并不容纳人类的肉身,人们是通过把自己的精神投射为各种数字化身,才进入这一世界的。而且至少目前而言,人类无法永久地“灵魂出窍”,扎根于数字世界。但正因为此,人们在数字世界更加自由无羁。这里没有风浪、疾病和杀戮,但仍然有财富、权力与人性。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与合作,新大陆的开拓者也将形成大大小小的社群。有一些社群无非是旧秩序的延伸,例如公司;而另一些社群则试图建立新的秩序,例如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试图创造新的社群共识和管理机制,以便适应新大陆的环境及其特性(区块链和去中心化)。

我们认为,DAO的重点在于“自治”。如果我们的目的只是掘金或赚钱后带回旧大陆,那么DAO的组织未必是最高效的,但是如果我们试图在新大陆中探索新的自治形态,那么DAO是必经之路,是开拓者们最终能扎根于新世界的起点。

1.2 身份认同:华羿

创新需要打破旧的锁链,但并不是要打破一切旧有的东西。只有站在历史的基础上,人类才有可能不断进步。

新大陆是自由的,但人们不会退回野蛮。新的共识和新的秩序也总有传统的渊源。

美洲大陆的文化由殖民者们重塑,这些殖民者包括拉丁裔、法裔和英裔等等,他们各自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惯例构成了美洲大陆新的秩序的底色。闯荡数字世界的新大陆的“移民”们也是有根有源的,他们并没有抛弃旧世界的一切东西。

如果说新大陆的未来如果是繁荣而美好的,那么这里的文化和语言不可能是铁板一块的,这里将会有欧裔、美裔、非裔等等文化各异的社群共生共荣。当然,我们希望华裔在这个新世界也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希望中华文化也在这个数字新大陆中复兴。希望海内外华人群体,包括受到中华文化影响的各国人士,汇聚力量,开辟出独具华人文化特色的“生态位”,在自由而多元的新大陆中绽放独特的光彩。

事实上,从比特币的早期发展开始,海内外华人就一直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最近的NFT、元宇宙、Web3等热潮也都不甘落后,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建设。但遗憾的是,华人群体在这个新世界还没有树立起良好的名声,甚至许多投资者看到华人主导的项目就敬而远之,许多华人创业者也不得不把自己包装为外国项目。

除了语言和国情等因素造成的隔阂之外,华人探索者们确实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例如,第一,部分华人项目过于急功近利,部分华语社区充斥着薅羊毛、赚快钱的氛围,缺乏长期眼光,难以形成扎实的沉淀和积累;第二,部分华人项目经常陷入互相山寨、恶性竞争的僵局,缺乏共享、共创、共荣的交流环境;第三,许多华人项目并没有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内涵。

我们认为,正是在这种境况之下,我们更有必要坚持华人的身份认同,坚持华人的抱团共建。我们相信中华文化的底蕴,相信华人的潜力。任何一种文化传统都有糟粕的一面,而在“新大陆”重建华人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审视和升华我们的文化传统的契机。

所以我们自豪地以“数字华裔”自居,为表示新意,我们也不妨自称“华羿”。假借“羿”字一方面寓意“去中心化”的自由和解放(后羿射日),另一方面寓意我们是以数字分身的形式“羽化飞升”进入数字新大陆的。

1.3共识基础:华文

我们这一群“华羿”并不是第一批进入数字新大陆的华人移民,正如乘坐1620年的“五月花号”前往美洲的,也不是第一批英裔移民。

“五月花号”只有102人,其中一小部分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寻求自治乐土的清教徒,还有一些乘客并不是为了信仰,而是为了寻求自由或财富而一同前往美洲寻求机会。他们中包括逐利的商人,有技艺的工匠、渔民,也包括普通的贫民、奴隶。

之所以这部分移民被追认为美国的始祖,正是因为他们订立了《五月花号公约》,这一自治公约标志着新秩序的形成。当然,他们之后贯彻了公约,坚持定期议事,不断完善自治法规,这才使得简短的公约最终发扬光大。

现在,我们也想效法先贤,建立我们自己的共识和公约,形成有长久生命力的自治组织。

我们中也有许多“去中心化”或“加密精神”的信仰者,也有许多有技艺的工程师和创作者,当然也有逐利的商人和搭便车的贫民。但无论如何,相信我们也能够求同存异,凝聚属于我们的共识基础。

作为华人,“华文”是我们的共识基础。中华文化向来海纳百川,古代儒释道并存、百家争鸣,现代也能够接纳西方文化、拥抱全球化。在思想、观念、信仰、生活方式等层面,我们追求多元,兼容并包,但汉字是所有海内外华人乃至大中华文化圈的公约数。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数千年底蕴,也将是新大陆华人文化的基石。

在世界现存的文字体系中,汉字是独树一帜的。汉字既不是字母也不是单词,它是一种独特的“元文字”,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而开放的节点。

汉字正如DAO的社区成员那样,一方面,每一个个体都是棱角方正、独立而自足的;另一方面,每一个个体只有在上下文的搭配和串联中才发挥出恰当的意义。

我们的DAO名为“华文道”,我们用汉字作为社区成员的标识,每一个社区成员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名字”。

1.4权益凭据:名望

以汉字标识的“名字”不止为每位社区成员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身份认证,同时,也是凝聚共识的第一个锚点。

“名字”不是某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标签,当一个人以某个名字加入社区,并通过他的一言一行与社区建立起羁绊之后,他的名字就不再是一个任意的编号,而成为在社区中广为接受的公共知识。

所谓的名气、名声、名望,都是指这种凝聚在名字之上的社区共识。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名望之后,他的名字本身也就蕴含着权力和财富。

名望带来的权力或财富和一般资本市场作为权益凭据的股票或证券大不相同。一个持有大量股权的人也会在某一群体(比如相应的公司)中获得权力和财富,但他随时可以抛售离场。特别是对于普通的“散户”而言,持有股权的目的可能就是短线抛售,他并不一定会与相关的群体建立羁绊,也不一定真心关心该群体的长远发展。

我们的目标不是赚快钱,而是为了共建自治的社区,所以我们不用股份或资本来规定奖赏或投票的权重,而是以“名字”及其凝聚的“名望”作为社区权益的依据。

我们将把“名望”量化,通过社区共识动态地记录每位社区成员的名望增长。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不只能获得一次性的奖金或悬赏,也同时积累了名望。名望越高,社区中的权益就越大,但与社区的羁绊也就越强——因为名望并不能“套现”,一个人要长久享受名望带来的福利,他就会倾向于继续留在社区之中,保持交流和互动。

“追名”与“逐利”并不矛盾,但谁先谁后大有不同。如果人们优先关心利益,坐拥巨额财富的人能够自动获得名望,那么社区的氛围将是浮躁的、野蛮的。而如果人们优先追求名望、珍惜名声,最终也能让让那些通过持久的努力经营起好名声的人获得配享的财富,那么我们就可能营造出友爱、体面、目光长远、注重积淀的社区氛围。

1.5治理要素:记史

虽然我们为了社区管理,需要把“名望”量化累计,但名望不只是单纯的数字积分。名望是每个社区成员的言行和功绩的体现。我们不止要为每位社区成员记录抽象的名望点数,还要把人们互相帮助、建设社区的历史过程记录下来。

区块链的实质就是“不可篡改的公共历史记录”,我们将借助区块链技术记录历史,以“链上历史”作为社区治理的依据和成果。

楔形文字最初多与商业活动相关,而中华文字很早就与记史活动联系在一起。从甲骨文和金文开始,汉字就总是与记史联系在一起。二十四史连绵不绝,对历史的重视是中华文化的固有内涵。

名望自古以来就是由历史记录提供背书的,所谓“青史留名”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最高追求。当然,这不只是中国人的专利,西方科学家也会为科学发现的优先权、冠名权而争先恐后。但在古代中国,记史活动特别地被制度化了,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史官制度也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治理模式。史官在治理体系中既扮演着提供礼仪标准和意义寄托的宗教性职能,也扮演着负责监督和考评的现实职能。

作为基于区块链建设的华人文化社区,华文道在社区治理中引入“历史”元素是应有之义。

在社区壮大之后,记史活动也不仅限于对社区内部的活动进行记录,我们可以产出各种形式的带有历史元素的产品,如Web3档案库、历史文化NFT等等,在“新大陆”进行文化输出。

2.   实作环节

(只有前两条是项目启动前部署的,后续环节可能在项目启动后经过社区商议进一步修改)

2.1 《千字文》NFT

首批发布千字文NFT,一共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繁体),以Unicode形式上链,无图片,无属性。

其中『華』『文』『道』三字由三位发起人保留(作为发起人身份标记),其它汉字都以盲盒形式铸造,在公售完成后一周内揭盲。

为打造良好的社区初始氛围,由各发起人寻觅华人精英发放白名单。每位发起人保留40个白名单以供后续活动,其余铸造名额尽量发放。

获得白名单后可以0.1ETH的价格铸造一个汉字,铸造日待定。在白名单用户完成铸造后,如有剩余,剩余汉字将以每个0.15ETH的价格公售。

汉字NFT盲盒期间和揭盲后都可以自由交易,版税5%。

所有铸造费用和版税收入都进入DAO公库。用于支持社区项目或后续论功行赏。

如果公售环节后如果还有没有卖完的剩余汉字,都将收回公库,由社区决定处理方案。如择时上架、分批拍卖等,所得收入也进入公库。

2.2官方网站、推特、Discord等

建立简单的官方网站,提供基本介绍、白皮书、铸造界面等。

官方推特用于发布消息、和其它项目互动。

社区主要的活动场所为Discord,需要数名管理和运营人才。拥有汉字NFT的用户才能进入内部讨论区。

启用Notion等共创工具。

2.3 《史册》NFT

定期编纂《史册》,以NFT形式发布。《史册》包括文字记录(如2022年7月27日,『華』撰写华文道白皮书初稿)和名望量化记录(如『華』(ETH地址)名望+100,共计1100)

编订每一份新《史册》都需要社区投票认定,先由相应管理员进行事实认定和量化计分,提交社区公示讨论,初步形成共识后投票表决。

名望同时与“字”和ETH地址绑定,如『華』从ETH地址1转让到ETH地址2,那么之前记录在“『華』(ETH地址1)”名下的名望清零,“『華』(ETH地址2)”将被当作同名的新成员重新记录名望。如发生钱包被盗等特殊事件,需经社区商议表决才能转移名望(在下一期《史册》中记录)。

每一期《史册》可以做成勋章或里程碑的形态,奖励给这段时期贡献最大的成员。

“名望”不需要额外的token,只需要读取《史册》NFT即可。即读取《史册》NFT中的最新一个NFT中的量化记录,即可得知某一名字积累了多少名望。

我们的社区着眼长远,名望并不需要实时或频繁更新,在发行《史册》的间隙,有充足的时间公示和纠偏,以避免钻空子恶意“刷分”之类的情况。

2.4投票机制

首先拥有至少一个汉字NFT才可以参与各种社区投票,而根据议题不同,投票可以按照一“字”一票的机制或按名望计算权重的机制。涉及重大决策时,一律按照名望作为投票权重。

投票不一定都需要链上合约,大部分投票表决活动都可以在社区灵活开展,并以公示并录入《史册》的形式在事后上链。

日常可能进行的决议活动包括选举社区管理员、记录员等职位,认定某一历史记录真实有效,对某项贡献进行量化计分、决定社区下一步共同攻克的小方向或大方向等等。

随着社区成熟,共识稳固,再逐渐对一些例行操作编制合约,上链进行。

2.5初期项目

除了共同完善社区治理之外,我们当然也需要设立一些能够互助共创的社区项目。这些项目可以由任何社区成员提议或引入,取得共识后即可成为社区孵化的项目,可由社区成员私人悬赏资助或在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动用公库资助。参与者将记录名望,项目成功后的收益也应以一定比例反哺社区。

社区孵化的项目未必需要直接贴合“华文”特色,任何web3领域的项目都可以在社区寻找支持。我们相信,任何华人主导的优秀项目,都是有利于数字华裔在新大陆立足这一基本共识的。无论如何,我们不需要遮遮掩掩地把自己伪装为一个洋人团队去寻求支持,而是可以堂堂正正地以华人的名义建功立业。

创始团队将提出一些抛砖引玉的项目设想,如:

1.《千字文》配图工程

利用AI绘画为《千字文》配图,我们可以为每一个字制作一副配图,或者为每一句话(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制作一副配图。制作完成的配图可以送给每个汉字持有者作为头像或banner展示。甚至可以制作《千字文》实体图书发售或赠礼。

2.小说共创工程

由社区共同创作金庸式的中华风小说。

3.币圈史记工程

由社区共同编写区块链发展史,形成wiki档案库、人物志、像素风小动画、特色NFT等产品。

4.共创论文工程

分工合作写作一些关于区块链/元宇宙/web3历史的学术论文,特别是和华人相关的贡献,发表到国际刊物中,向国际学界介绍华人的贡献和思想。

2.6成员扩容

初期社区坚持精英路线,在形成一定的共识和规范之后才会考虑进一步扩展成员。第一批扩容可以是引入《说文解字》,大约扩容到10000个汉字。远期的扩容方案可以通过“组词”进行,汉字持有者可以租出汉字以供组词,形成新的“词组”NFT,最终可以吸纳无限多的新成员。

2.7代币发行

初期社区围绕两种NFT就足以运转,不需要发行可交易的代币。为了尽可能避免过度逐利和法律风险,我们在条件成熟之前不会急于发行代币。

但是作为远景提供想象空间,我们不排除在经社区共识的恰当时机发行代币。当然,代币不能取代名望的地位,也不能直接换取名望。但可能有间接的使用方法,例如,代币可以用来在社区中发布悬赏,完成悬赏者在获得代币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名望(需要社区认可)。

2.8文化输出

长远来说,我们可以把社区形成的记史制度标准化,为整个数字新大陆提供客观中立的第三方“叙事”服务。

智能合约需要第三方审计来确保安全,历史叙事也值得有客观中立的第三方来评审。某个项目及其团队成员的信誉、口碑、贡献和黑历史等等,很多时候比合约本身更重要,我们可以对外提供中立而可靠的编史服务。

另外,我们也可以推动一大类NFT产品的价值。例如推特创始人把第一条推特制造为NFT拍卖,卖出了高价,这已经证明了,是有人愿意收藏“有历史意义的标记物”的。但是这类NFT目前还没有发展起来,部分原因是类似的NFT还只是个例,尚未形成气候,没有引人关注的系列产品,也没有任何标准和规范。

如果我们能够为这类“历史纪念物”营造技术标准和文化共识,则可能带动一整个NFT收藏品类的兴起。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