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能够去爱整个世界和所有的人时,才能够真正地爱一个人。

只有当能够去爱整个世界和所有的人时,才能够真正地爱一个人。


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
——弗洛姆

上面那一段话真像是我亲自说的,事实上我也确实早已说过类似的话,只是尽管我翻过《爱的艺术》,当时却没有注意到弗罗姆的这句话,显然,这句话很简明地提示了我的观点。

为什么我要特意专门摘出这句话来?我是想在继续写我的《爱情哲学》之前,把这句话弄得醒目一些。因为我关于爱情的某些说法,比如缘分啦,爱是终极的啦,可能让人误解与弗罗姆相悖,以至于曾有人愤愤然地责令我去读《爱的艺术》,(见http://epr.ycool.com/post.963321.html)这一指责可能是我博客上至今为止没有被我认真回应的批评,因此始终记在心里,现在的我已经能够做出回应了。讽刺的是,我现在的反应倒是想把这个责令回敬给她,不过她的“责任”不是因为非得读了某本书才能懂得爱情,而是因为如果你要利用某本书、某个人来向别人说教,应该有责任自己先把这本书消化吸收,而如果自己根本就没有充分理解和接受那本书的说法,又怎么有资格去依赖它们向别人说教呢?当然,自以为是却又滥用权威是人们在争辩中难以摆脱的坏习惯,对于初学者而言也是很正常的。

事实上我对弗罗姆的爱情论是非常赞赏的,除了我在“引子”中已经引用的几句话,更典型的是上面的这一段话——尽管我以前并没有留意到弗罗姆的这句话,但通过草草的阅读,我也能够体会到弗罗姆有大致的意思。

这也是“星空哲学”的核心要点:爱整个世界(包括那无尽的黑暗)和爱所有的人(包括最凶残的暴徒)。当然,我会采用我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去论述而不会依赖弗罗姆的理论,因此我特别在此专门摘录弗罗姆的语句。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一般来说可以用另一个说法来表达,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弗洛姆

 评论回帖
  
古雴

2008-06-01 22:14:46 [回复]

顺便提一下哲学关注问题的方式。 
我说过:哲学不是政治表态。关于某一个问题摆出一个“是或否”、“对或错”、“干或不干”的结论,并不是哲学首要关心的事情。哲学是“编织”,是搭网,是建立联系。关注的是在概念与概念之间,在观点与观点之间,在概念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并反省已有的联系。 
在这里,我们看到有三个问题。如果我们这样说:“你应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你应该多与人接触;你应该不断改进你的思考。”这样提出三个要求,就是直白的,不拐弯抹角的,但并不是哲学的方式,而是说教的方式。 
如果我们说“A与B是相互联系的,同时B又能够促进C,所以你应该为了C而去B。”那么,这是一种哲学的关注方式了。哲学就要追问:A与B之间究竟怎样联系,C如何依赖于B,等等。哲学式的思考可以去建立这些联系,也可以去质疑现成的联系。 
当我同时承认A、B和C时,未必也认可它们之间的某种联系。当我反对某些人提供的联系方式时,并不代表我就反对这些孤立的观点本身。两个同样支持A、B和C的人,他们的哲学立场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而只有微妙差别的两种立场和思路也可能导致具体选择的截然相反。 
我不能质疑他人的选择本身,他人是自由的。我能够去质疑、去反对的,是他人之所以做出选择的理由。

  
古雴

2008-06-01 21:53:23 [回复]

不过还是可以向其他朋友说明一下。我当然不会当“啃老族”,我当然会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我也会保持与人接触。我所强调的不过是:与人接触、自己赚钱与学术思考这三件事是无关的,我不会为了赚钱而去与人接触,也不会为了与人接触而赚钱,更不会为了改变思想而去赚钱。我只会同时去坚持自己挣钱、与人接触以及独立思考,当然优先级会有分别。我只是拒绝把这三个问题纠葛在一起,缠来缠去,绕来绕去……

  
古雴

2008-06-01 21:45:59 [回复]

呵呵,我要是早点看到这样的话,蚂蚁就可以少死几只了~ 这样的指责我是没法回应的,就像我妈批评到发急了时我也只好闭嘴,嗯。

  
依芜

2008-06-01 15:58:15 [回复]

现在是什么时候?21世纪?自己养活自己难道不对吗?我要你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了?我要你离开你可爱的学者职业了?文革?我否认知识分子了?知识分子就可以不用脑力劳动挣钱了?送的,好啊。我告诉你,假如你没有自己的经济生活就永远没有真正进入这个社会! 
改变生活就改变思想?谁都可以就是古雴不可能的,人家思想是一贯的。 
还清?肯定还不清,钱是次要的,是情,你还不清。到成家为止,呵呵,我问你,这样成的家是你自己成的吗?! 
不过你还是安安心心的先去追问你的社会经济问题吧。 
还有,我就是要强调和真实的社会人接触,我再给你说一遍,这和前面说的自己挣钱不能等同,也不是拐弯!

  
古雴

2008-05-31 17:01:54 [回复]

就找出这句话啊。我哪能不知道你喜欢强调“人”呢?看来你也有些哲学家风格:把所有自己想强调的东西说成是同一个问题。不过你的联系能力显然薄弱,怎么看都只觉得是牵强附会。 
好了,为了保护蚂蚁,我不想和你多纠缠了。当然如果你再写我也会再写,也算锻炼我的耐力吧,你若不想听,不看即可。

  
UNIC

2008-05-31 15:55:14 匿名 124.117.19.238 [回复]

对啥不爽就直说,别拐弯抹角地扯那些个貌似深奥的“与人接触”云云。 
与人接触也是我想强调的,不是拐弯。

  
不厌空静

2008-05-31 11:07:56 http://deleted [回复]

天啦,幸亏是手写,不然不知道有多少唾沫,要淹死多少只蚂蚁,哈哈~~~(纯属娱乐,请不要在意,还是很敬佩你执着的精神) 
很想知道楼主对我说“如果”后面的话是什么。

  
古雴

2008-05-31 08:50:04 [回复]

至于所谓“自己挣钱养活自己”、“钱的来源就是你的工资”,你的说法换来换去,总之意思就是觉得我现在靠父母的钱生活看着不爽是吧?对啥不爽就直说,别拐弯抹角地扯那些个貌似深奥的“与人接触”云云。 
我当然不会无止境地向父母要钱,父母早就说过供我到成家为止,而我也真诚地盼望着早点成家,因此绝不会无止境地依赖下去.不过父母所谓为我付出的,以及为我提供的条件,我是还不清的,我对父母没有负什么债,如果说有负债,也绝对不是金钱意义上的.因此我会继续享用父母已经给我的东西,例如说这套房子,从一开始就是送给我的,难道我应该还掉、送掉不成?难道我应该先还清父母的恩惠再谈独立?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 
许多人急于在经济上摆脱父母,这说明人们毕竟还是觉得自由独立是好事。但有些人即便在经济上独立了,思想上却始终没有离开童年。而我坦白地说:我对经济上的事情根本就不重视,哲学家确实与某种生活方式有关,但这既不是富裕的生活也不是困顿的生活,而是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不为之纠缠的生活。我关心的是我的独立思想,至于钱从哪儿来,我当然会去追问——比如我会指出“钱”在任何时候都并不整个就是你赚来的,钱的来源很简单:印钞机印出来、并通过层层传递最终由某个人(比如老板、父母之类)发放给你的。我不会认为钱的来源就是我自己的工作,这个在现代社会是不可能的,马克思批判的就是这个:“工人挣得的东西并不是他们工作所创造的东西。”我会追问和反省这些问题,但我不会让自己的生活围绕着金钱,不会让赚钱的问题左右我的生活。 
听你说话时不时就能让我联想起wg。wg时人们对知识分子做了什么?不就是说:你们要改变你们的思想,而方式就是改变你们的生活。人们看不惯知识分子不愁生计的生活方式,偏要让他们受迫于生计,受迫于对家人的负担,受迫于对社会的负担,要让他们去体验下层人民的生活方式,要让他们为挣得自己和家人的平安而心力交瘁……改变生活方式能不能改变思想?确实能!非常能!wg证明了这一点。所谓的“思想改造”运动是卓有成效的,这当然也正是wg的悲剧,整整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都被扭曲得不堪入目。 
当然你不至于如此,但你与推动wg的热血青年的区别在哪里?只不过是你不至于采取暴力手段去强制别人而已,但从你对别人的要求而言,难道不是一样的吗:“要求别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而去改变思想”?

  
古雴

2008-05-31 01:14:49 [回复]

我所强调的也是,你不要来要求我朝合你心意的方向改变,正如我也并不要求你按我的要求来改变。但是你却仍然在纠缠于提出希望我做出某些改变的要求,同时又把我对你的批评理解为对你的要求,因此我说你没有理解我,不是指具体的内容,而是指我说话的动机。

  
古雴

2008-05-31 01:07:24 [回复]

我的目的也不是让你改变,这一点我也反复说了。我自己向来以“死不认错”为信念,坚持思想的一贯性和统一性。决不会要求你轻易“改变”。当你在做自我否定时,我难道没有告诉你我希望你更多地去肯定、去坚持,而不是轻易地否定自己吗?我不想看到你轻易地否定自己,我希望你要勇敢地面对自己、反思自己、确认自己。认识本身就是改变,当你逐渐地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改变,就会成熟,而这些改变是强迫不得的,无论是别人来强迫你去改变,还是你自己强迫自己去改变,都是有伤害和有隐患的。“认识你自己”,只有这才是我强调的。

  
古雴

2008-05-31 01:01:31 [回复]

换句话说,我的目的之一恰恰是要你明确醒悟到你并不理解我,你和我完全不同,你是独立和自由的。

  
古雴

2008-05-31 01:00:06 [回复]

之所以说你不理解我的第一条,就是你始终不能理解:我之所以批评你,和你争辩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得到你的理解,这一点我也早就提过了,我恰是希望激起你的反抗,激起你的独立思考,让你明确意识到我与你的歧异。这些才是我的目的。 
所谓的理解是有程度之分,我自己都不敢说对自己有多么深入的理解,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来理解我呢?而且,如果我真能够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哲学家的话,如果我所说的东西那么轻易就被你理解了,我倒是要失落了呢。

  
UNIC

2008-05-31 00:42:48 匿名 222.82.79.211 [回复]

第一句是~我看完了。

  
UNIC

2008-05-31 00:42:20 匿名 222.82.79.211 [回复]

我看玩了。恩。 
很好玩。 
我说的经济独立就是说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不是什么职业问题。我没有什么对于教师~学者的低于工人之类的看法,我想说的是,你挣钱养活自己,出书~讲课~什么方式全随你。但是钱的来源就是你的工资。 
话,不要太激动。我这5月和6月如果说想事情,没想多少。“还是不理解我”啊~之类的,你可以继续说~但是我现在也不可能有时间多想,做出和你上次说完之后多大的改变。 
我强调你的年龄,现在基本上是因为,要让一个人,像我这个人,多么快的明白你的意思,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精力的,是不可能那么快的。你这样说来说去啊~说来说去………我就可以明白? 
交流需要节奏。 
另外~恩,你的手是越来越能说了。

  
古雴

2008-05-30 11:33:41 [回复]

我同意理解最终是通过直觉,但这绝不是说理解最初也是由直觉开始。看到一句话、一段论证,就以某种先入为主的情绪霸占了它,而不进一步反思和斟酌,这谈不上什么理解。 
你可以换一些词,比如“领悟”、“认出”,但“理解”一词少不了“理”和“解”,没有理性梳理,没有解释,很难说是“理解”的活动。 
当你和你的朋友寻求互相理解时,当一个党派与另一个党派寻求和解时,当一个文化与另一个文化寻求互相理届时,是否是大家坐在一起你一句诗我一句诗就可以了?艺术和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互相理解,但毕竟理解最中还是要通过语言来对话。毕竟,你是用什么思考的?你是用诗歌的语言来思考的吗?我想不太可能,你终究是以日常语言来进行思考的,因此用日常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是达致理解的最直接的途径,其余的哲学、艺术之类都是辅助手段。 
互相理解时,同情地体验对方所经历的生活方式确实是重要的,比如一个人类学家要去试图理解一个部落的精神世界,就要亲身参与到他们的部落生活中去体验。但是,这自始至终都是对自己的要求,要注意,我反复强调,反复强调,“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去要求别人。要尊重不同的人的独立性,比如一些原始部落不能理解现代文化,比如东方人不能理解西方文化,我们就说:“只要你们也试着按我们的方式生活一样,你们的想法就会不同了。”这种说法是不错,但是,这是危险的。文化多样性就是这样被夷平,造成了现在这个均质化的世界。而这种倾向正是我的多元主义所反抗的。 
如果你不能理解对方或不能让对方理解,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去努力,而不是去要求对方改变。同时,不要先入为主地认定对方不可能理解自己。绝对的理解当然是不可能的,但相对的理解总是可求的。毕竟即便在再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是“人”的生活方式,在根本处毕竟是共通的。 
至于我累不累,倒是不用操心。在大多数情况下,进行辩解、诠释和反驳都是让人愉快的,对我自己思考的梳理和澄清也有莫大的助益。至于哪些评论我不必再回应了,我心中也有分寸。凡是以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向我挑战,我一定会尽量回报以尊重和平等;如果以轻蔑和讥讽的态度来面对我,我就回之以轻视。如果以旁观者的身份指指点点,那么如果你点一些题目,我或可以即兴演说以满足你的要求。但如果……

  
不厌空静

2008-05-30 00:33:34 http://deleted [回复]

理解不理解是靠直觉,不是推理和论证!说得越多并不见得是好事,有时候一个提示一个诗句,就能让你顿悟很多。 
不过有时候,缺乏共同语言的交流是很累的。纵使你千言万语,或者纵使你使出你浑身解数,及其温柔利诱,他就是不能走进你的内心,不能走进你的天地。 
楼主,别使自己太累啦~~~~作者并不肩负着解释的义务。你尽管写出你想写的,读者和评论家的评价,你没有必要一一做出解释和反驳了~~~

  
古雴

2008-05-29 11:17:26 [回复]

不厌空静:以上三段评论不是针对你的,你不看也无妨。 
有些话原不必说那么多,更不必尖锐地挑明,像思想自由之类我都反复再说了,这里也都是一以贯之。但似乎如果不把论证的锋锐直接刺向某些人,某些人就始终懵然不觉,只以为这个说得好,那个也说得好,自己缺乏主见,看不到不同说法之间的矛盾张力。我私下早已对UNIC给过长篇的批评和论证,接受不接受是一回事,理解不理解是另一回事,从她现在仍然在纠缠于什么经济独立的指责来看,UNIC恐怕仍不能理解我的说法。这我也就没法子了。自己的论证不能让他人理解毕竟是自己的责任,然而我也并不是强求所有的人都要来理解我的,比如我妈我爸之类,出于尊重,我反而不会和他们过多地解释和争辩,顶多是把他们的“建议”(你要多和人接触啊、多了解社会啊、不要死读书做书呆子啊)。有些人之所以难以理解我,是因为她们不善于理解“别人”,只懂得“理解”自己喜爱的说法,而不坚持自由独立的思考,逃避尖锐的冲突。这样的人不仅难以理解我的说法,也同样难以理解其他独立思想者的说法,尽管她动不动就会搬出某些大人物来压人,弗罗姆啊、弗洛伊德啊、里尔克啊、叶芝啊、鲁迅啊、一群革命英烈啊……让我应接不暇,但应来应去我就是看不到她自己亲自站出来面对我。但她恐怕也并没有真正读懂她所搬用的任何一个人,如果真的读懂了,那么就应该能够自如地把他们的思路和理由化作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并不想自讨没趣地唠叨个没完,或许到了大学讲堂中去领略一下大师们的风采,了解了大学的环境和学者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同时听到他们说出类似的话来,就容易接受些。但凡是在我博客上对我的挑衅,我仍会逐一认真答复,如果不来博客上提问,我是不会多嘴了。

  
不厌空静

2008-05-29 09:49:44 http://deleted [回复]

严密的论证总让人看起来很累,还是简约点好~

  
古雴

2008-05-29 00:50:32 [回复]

另外,你似乎把我看得太愚蠢了,我难道会怀疑和书接触与和人接触的区别的吗?而且,我似乎没有说过和书接触就是和社会接触,或许我说的是通过书也是和社会接触,又或许我只是说学者的生活也从未割断与社会的接触。书是一个媒介,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如通过电视、报纸,也都是接触社会。而与他人接触当然也是另一种接触社会的途径,要注意与人接触也并非直接与“社会”接触,因为并不是一个一个人加起来就叫社会了,而是整个由人与人、人与他们的生存环境的复杂关系建构起来的庞大体系,你永远只能触及到这个社会中的一小部分人,只能参与其中的一小部分生活。你以为所谓的“经济独立”就是接触社会?什么叫经济独立?谁能经济独立?一个人全靠自己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就是经济独立吗?开玩笑了。最起码一点,你如果不依赖于银行,你挣来的钞票就是废纸一堆,你如果不依赖于商店,你挣来的钞票仍是废纸一堆。在现代的社会分工下,你所完成的工作本身与你从中所挣得的东西往往是完全不同的,或许某个工人的工作就是拧螺丝,某个学者的工作是写文章,你说哪个算是更加“经济独立”?怎么比较?拧螺丝这个工作若要说它有经济价值,必须依赖于从中央银行到小卖部的整个社会体系,那么学者靠写文章挣钱,写文章的经济效益也同样依赖于整个社会体系,你又凭什么说学者比工人经济上更不独立?同样是拿薪水的学者和工人,你凭什么说工人接触社会了,学者没有接触社会?成天面对机械和流水线的工人又有多少“和真正的活人接触”?比起一个工人,经常参加学术会议,经常与同行交流讨论的学者,以及成天与不同的老师和学生打交道的大学生,岂不是更多地“和真正的活人接触”的人吗? 
无论从哪方面看,你所说的“经济独立”与“和活人接触”似乎是正对立的。经济最独立的恐怕是自给自足的农夫,但他离现代社会体系的距离也最远。若是你想最多地与活人接触,那么或许成为一个教师是最佳选择,因为教师能够一年又一年面对着一批又一批不同的人,而且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深入和丰富的。又或者,娼妓会否是另一个好职业呢?每天不停地与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接触啊!娼妓的经济是否独立啊?娼妓比学者更独立吗? 
你或许会说,娼妓怎么能算“和真正的活人接触”呢?但人家可是最亲密无间的接触哦。可见“与人接触”也要看接触的方式,区别在哪里?娼妓与人接触的方式往往只有肉体上的接触,但并不会彼此深入对方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说,这种“接触”毕竟是肤浅的。站在马路中间的交警,还有乞丐之类也算是每天都与无数人接触,不过那就都只是擦身而过,更谈不上任何深入了。可见,“与人接触”也有程度深浅之分。那么怎样的人以怎样的方式与人接触时更为深入呢?我想至少学者的生活方式是其中的表率,因为学者与他的同行、师长、学生之间的接触,不仅频率上极高,而且深入性也极强,而且,接触的范围也最广,因为一个学者除了能够和另一位学者深入接触之外,也同样会与领导、亲友、商人、文人、政客、记者、外国人、三教九流等等各种身份的人打交道,这其中有许多人是一般市民轻易接触不到的。如果学者同时是位教师的话,他的学生们又将会进入各行各业,如果保持联系,那么他所能接触到的人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了;相比一个一般的工人而言,一个学者所接触过人的多样性恐怕要多得多。 
总之,我看不出“经济独立”与“和人接触”有什么正相关(说负相关还差不多),也看不出学者的生活如何特别地在经济上不独立或者特别地与他人少接触了。

  
古雴

2008-05-28 21:12:14 [回复]

关键在于,你究竟是以什么身份在说话?要注意,我早已反复重申,我决不可能否认社会经历对于理论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倒底我也算读过一些SSK的东西。但是,你究竟是以一个平等的讨论者的身份来说话的,还是以一个后世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说话?作为旁观的评论(或者SSK所称的“二阶研究”),你当然可以指点说这个人的如此经历对他的思想产生了这般影响,那些哲学史家和传记作家也是这样写的。然而,哲学史的评述者或传记的记叙者与哲学家本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们有义务认真严谨地对待他们的研究对象,但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家却没有义务来搭理他们的批评,更不会回应他们的如此要求:“嗯,你不如选择如此这般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话我就能把你的传记能写得更有意思。”——你若不喜欢研究我大可以换一个人研究,也可以亲自成为哲学家,你有什么资格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我指手画脚? 
当你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或“二阶研究者”,而是想亲身参与讨论,想获得对方平等的尊重的话,那么,你也必须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人来参与,你也必须承认对方思想的独立性,以对方可能以同等方式回敬给你的手段向对方发起挑战。

  
古雴

2008-05-28 20:56:34 [回复]

理论可能因为实际经历而做出调整,但理论更可能因为思考的深入而做出调整。实际经历会影响理论的发展,这毫无疑问,否认这一点无疑于睁着眼睛说瞎话。但这并不意味着:学者必须主动地去改变生活以便调整理论,这是两码事。 
你为何执著于经济独立?而我所强调的则是思想独立,如果你去真正尝试如此思想一下,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而我并不觉得你现在明白了。 
思想独立如何可能?事实上与经济独立一样,绝对的独立是不可能的。但独立指的是一种追求或一种信念,若没有这种信念,你不可能真正同情伟大的思想家,更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 
思想是自由的,生活也是自由的。我为了自己而生活,我是活给我自己看的,不是活给你看的。如果你没有看到合你心意的演出,我只能表示遗憾,你可以换个频道看别人演出,或者我建议你自导自演。如果你对我的理论不满意,你可以不予理睬,又或者提出针对性的批评。但是,对理论的攻击不要与人身的攻击相混用,否则你也要允许对方以同样的方式回击你:你同样没有经历过我这样的生活,你有什么资格批评我呢?你先按我的生活方式生活一下再说吧!那么,如果说每个人的生活体验都是只属于自己的,那么人与人之间就没办法讨论问题,没办法互相理解了。我向来是尊重你作为一个平等的独立个体来对待你的提问,但如果你要纠缠于别人的经历,那么我也只好以同样方式回应:一个没见过世面、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学女孩而已,无视之。 
作为现在的随轩的读者,你们一定将见证我的理论的成长。事实上这也是我当初要建博客的动机之一:因为当时我常说“我早就说过嘛……”、“我曾经这么想,现在则有了更成熟的看法……”之类,有朋友就表示不满,觉得我太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其实我是诚实的,但以前说过的想过的东西没有证据。开了博客后,把写过的东西全都公开存档,那么我就有证据了,我就可以把我的整个思想历程展示出来了。 
但是,如果你想要看看我的理论是怎么调整的,那么如果你根本不能,而且不愿意静下心来理解我现在的理论,你又如何能够发现我的理论的变化呢?难道你期待着我来个自我否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我知错了,我改变了……”??我可不会称你心意。放眼古往今来的哲学家,除了维特根斯坦等少数个例,哪个不是坚称“一以贯之”的?哪个会亲自告诉你:“我改变了……”? 
也就是说,在你想看看我的理论是怎么调整的,你无疑需要先了解我的理论最初是个什么样子。你通过什么来了解?你以怎样的态度来阅读?难道你关心的并不是我的思想本身,而只是想看我一个人“表演”?你究竟为什么想看看我的理论是怎么调整的?你关心的是什么? 
不客气地说,你现在确实“啥也说不了”,因为你并没有坚持思想的自由,也就是说,你不是以你自己亲自站在我面前与我说话,而总是躲在巨人或者某个不可逾越的挡箭牌后面来面对我。因此,一方面你啥也说不了,另一方面我也啥也说不了,因为无论我说任何东西,你都可以说:“你经历不够”,于是,除了把“你经历不够”这句话原封不动地还给你之外,我也无话可说了。 
哲学讨论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仍坚持如此的态度,像看表演那样看我的文字,那么就只好请你安静些看吧,你对这一位演员不满,大可以换另外一个剧院去看另外的一些演员,又或者自己努力来成为演员、编剧或导演,但显然你对我而言并不是编剧、导演或者同台演出的同志,你没有资格对我指手画脚,我也没有义务为了你的要求而表演。如果你想平等地与我对话,请你离开座席,走上台来,以你自己的身份,和我平起平坐地说话。 
如果你是一个“过来人”,你曾经有类似我这样的观念,而现在改变了,我当然会认真聆听你的居高临下的教训。但你并没有过类似我这样的观念,你却要来反过来指责我没有“你们”这样的体验所以不可能理解“你们”,那么,我就只好承认我确实不可能理解“你们”,正如“你们”也不可能理解我,因此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你还指望我对你的批评作何回应呢?除了以无视对无视,以轻蔑对轻蔑,还能怎么办呢? 
我与他人的争论都是建立在“交流是可能的”这一前提之下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一定是可能的,如果你不承认这一前提,那么就没有理由再来和我对话。

  
unic

2008-05-28 19:46:36 匿名 222.82.76.192 [回复]

你说的我觉得我刚开始就明白。你的意思是说行和知必定是同时存在的。行的时候必然伴随思考也决策。 
但是我想我一直真正想要强调的是你和社会的实际接触,然后你又说和书接触也是和社会接触。但是我却还是想强调和真正的活人接触,那么你又想问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我想是有区别的。 
还有上次我想强调经济独立后的生活和你现在的这样不同,可能对你会有很大的影响,然后你自然是说你的理论完全没有可能被这些东西怎么毁,只有可能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是吗? 
我就这样啥也说不了了。 
我现在就想说一句,那么你去真正如此生活一下。我想看看你的理论是怎么调整的。

  
古雴

2008-05-28 01:40:40 [回复]

除了理性追求自我满意之外,我毕竟不能否认我也有将我的学说推荐给更多的人,乃至于流传后世的欲望,我想任何一个哲学家也都会有类似的欲望,否则他们为何写作?写作了又为何愿意发表?说给别人听与说服自己不一样,毕竟自己的感情无法直接传达给他人,即便自己确实感觉到满意和自信,别人也可能认定你所说的虚伪而不诚实。设想如果我的哲学要大谈爱情,将男女之性爱置于核心问题,但生活上我却像康德那样终身光棍,那么后世的人会怎么看呢?或许在他们能够耐下心来认真阅读我的文字前,首先就会报以不屑和轻蔑吧,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就像以我现在的资历,即便是说出与弗洛姆、里尔克等人相似的话来,也会被那些号称喜欢他们的说法的人先入为主地予以轻视和鄙夷,这也是很正常的。甚至包括我自己在内,也会因此减弱了些许信心,因为毕竟我不敢保证若干年后我会怎么想。因此就观点的说服力而言,实践经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它的意义只不过是事后的佐证,比方说我说我自己是苹果树的种子,那么如果我若干年后确实结出了苹果,我的说法当然就更加令人信服;但如果我没有结出苹果来(比如刚出苗就夭折了),也不能决定我的说法是错的。甚至说如果我竟结出了桃子,也或许是因为在某个不为人注意的情况下被偷换了或者进行了嫁接,总而言之可能是我自己在中途偏离了原先的方向,而不能说我当时不是一颗苹果树的种子。我之所以能宣称我是苹果树的种子,是通过我的自我反省,尽管自我省察未必总是正确的,但一定是他人无法代替的。

  
古雴

2008-05-28 01:00:05 [回复]

当然是我的意义上的“知行合一”,但决不是“理论落实于实践”或“实践检验理论”那种意义上的知行合一,我说过,那仍旧是把知与行当作两样东西。 
认知本身就足以改变世界,认知本身就能够创造世界。 
我前面说“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或许不太妥当,称之为“有待于实践的佐证”或许更好。因为任何一个具体的经历都不可能否决我的思考,它的作用仅仅是一种附加的佐证和支持。特别是在“作出表率”这一意义上,有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只是就我自己而言,即便我再遭遇一百次恋爱挫折,我也不会怀疑我的爱情哲学的可能性,因为至少我能够确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能够坚持这种爱情观(那就是我),那么这种爱情观就一定是可能的,因此我从来不需要再向自己证明这种可能。另外,我的这种爱情观是真正的多元主义的,我并不要求找到另一个与我持相同观念的人,毋宁说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与我相同的人是绝对不存在的,如果你发现有这样一个与你人生观价值观完全相同的人,这只能说明你思想的独立性还不够,或者缺乏反省。每一个哲学家的思想注定是独一无二的,非如此不能成为哲学家。因此,我对爱情的寻觅不包含对对方所持观念的期待,只要对方与我不同,并且对方也能充分意识到她与我的不同,就足够了。

  
unic

2008-05-27 23:56:39 匿名 222.82.69.130 [回复]

不容易,你提到实践层面了。不是知行合一么?我看你如何证明这种可能。

  
不厌空静

2008-05-27 23:44:21 http://deleted [回复]

性比爱简单,我现在是唯性主义者~~哈哈~~

  
古雴

2008-05-27 23:18:20 [回复]

哪里,把爱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也不难,需要的只是宽容和谅解。但你说得确实不错,“不是每个人都有生活在一起的勇气”。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共同生活将是“理想”或者说“幻想”的爱情的破灭。但我相信我的理想的现实主义将能够支持平凡而又理想的爱情,当然这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不厌空静

2008-05-27 22:56:56 http://deleted [回复]

这些都是理想的爱。不是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爱,都可以很好的给别人爱。可是我们无法很好的给别人生活。爱其实没那么难,如果把爱和生活结合在一起,那才是难的!一切伟大的爱都可能在生活的琐碎中消耗殆尽! 
所以爱是容易的,每个人都有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生活在一起的勇气!

  
unic

2008-05-27 21:21:27 匿名 222.82.69.130 [回复]

长期的悲伤是对人有所伤害的。

  
unic

2008-05-27 21:20:00 匿名 222.82.69.130 [回复]

悲伤不一定是对人有所伤害的。

  
古雴

2008-05-27 00:05:32 [回复]

不知道Uinc是怎样理解里尔克的话的。若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便不能说有了足够的理解。除非你只是说你在修辞方面很喜欢这些话,而不在乎它想要表达的道理。 
我来解读里尔克的话: 
怎样的感情能够让人集中精神向上呢?——爱、感动、追求、欢悦……怎样的感情是对人有所伤害的呢?——悲伤、痛苦、怨恨、自我否定……保持纯真的童心,真理和追求理想是美好的自我丰富而不是与丑恶作斗争。不要去迷醉于偶像或幻想,不要被忧郁俘虏,让发自内心、一贯到底的欢悦填满自己的心胸。 
看起来,这正是我的意思。

  
不厌空静

2008-05-26 16:02:04 http://deleted [回复]

二楼的unic,你说的那段,应该是第九封信里 
谈到感情:凡是使你集中精神向上的情感都是纯洁的,但那只是捉住你本性的一面,对你有所伤害的情感是不纯洁的。凡事在你童年能想到的事都是好的。凡能够使你比从前最美好的时刻还更丰富的,都是对的。各种提高都是好的,如果它是在你全血液中,如果它不是迷醉,不是忧郁,而是透明到底的欢悦。

  
古雴

2008-05-25 23:13:18 [回复]

顺便说一下,我没有备什么战,也不想战什么,而是在准备着作长篇的独白。 
弗洛姆的那本书意思很好,不过确实是展开太少,特别是我摘的这一句就没有多少深入展开。不过考虑到弗洛姆与马克思、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思想的渊源,我大约能够猜出弗洛姆的思路, 
不过我会用我的方式进行论证,尽管我的思路应该与弗洛姆不会有太大矛盾。

  
古雴

2008-05-25 23:01:39 [回复]

里尔克说得不错,确与弗洛姆有相通之处。他们都强调“爱”的关键并不在于寻找值得爱的对象,爱首先是一种自身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学习和锻炼以致成熟的。不要去责怪别人配不上你爱,总是去要求别人和世界来符合自己的幻想而不自己去努力,是永远学不会爱的。 
不过我想说,爱也并不是那么难学的,说易不易,说难也不难,需要的是一种决心或者说觉悟。只要能够勇敢而坚定地直面自己、反省自身,也就是说,不要总是既自我中心又遗忘自我地只注意到周围世界,在外在世界中去期盼和搜寻可爱的对象,而是更多地把目光投向自身,意识到爱不是等待一个世界来迎合自己,而是要在“自身内去完成一个自己的世界”。只要认定了这一方向,爱并不难,或者至少可以说:学习去爱决不会令人陷入痛苦,它需要的是决心而不是忍受力。

  
unic

2008-05-25 22:41:07 匿名 124.117.25.97 [回复]

不厌空静,你联想到的那段我也很喜欢。好像还有一段,是在最后面的几封信里道“凡是……凡是……”,也不错。 
我的联想,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是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如其书名。

  
unic

2008-05-25 22:37:42 匿名 124.117.25.97 [回复]

某人像是在备战啊。怎么晃了几眼新的文章,都仿佛是在备战…… 
那个~文章中说的是我了,不过那个时候我好像是高1?还是刚高2吧。之后我仔细看过《爱的艺术》,2遍,不多。 
对于那本书,我也有我的疑问,而且我发现他在书中有很重要的问题似乎是没有展开讲。 
我久不出现多时了,这样挺好。这里有了许多新的踊跃者呵。

  
不厌空静

2008-05-25 20:24:14 http://deleted [回复]

让我想起来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里的一段话:爱,很好:因为爱是难的。以人爱人,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所以一切正在开始的青年们还不能去爱;他们必须学习。他们必须用他们整个生命,用一切的力量,集聚他们寂寞、痛苦和向上激动的心去学习爱。可是学习的时期永远是一个长久的专心致志的时期。爱就长期地深深地侵入生命——寂寞,增强而深入的孤独生活,是为了爱着的人。爱的要以并不是什么倾心、献身、与第二者结合。它对于个人是一种崇高的动力,去成熟,在自身内有所完成,去完成一个世界,是为了另一个人完成一个自己的世界,这对于他是一个巨大的,不让步的要求,把他选择出来,向广远召唤。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