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pan>自由</span>

我为什么需要伦理学?——一本与众不同的伦理学普及读物

这是篇用于投稿的文章,尽管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自发自愿的投稿(见http://yilinhut.net/2008/09/21/2750.html),不过仍然是写得很别扭。而且由于未曾约定字数,写得明显过多,如果发表在其它媒介的话肯定也是截取片断,这就要看编辑的妙笔了。不管发表不发表,在博客上还是把原文贴出,在正式版发表之前请勿转载。 我为什么需要伦理学?——一本与众不同的伦理学普及读物 古雴 随着《沉 …

【此活动已结束】[暂停中][已解除置顶][置顶3] 征mm~【此活动已结束】

一、启事 1.  男。85年。北大科哲。随轩古雴。上海出生,定居北京。爱智、爱书和动画片。 2.  征一mm。 3.  条件不限、没有要求(除了分析地包含在mm这一概念的通常理解之内的条件)。 4.  此篇博文被关闭前长期有效, 5.  欢迎转载传播,但仅限此启事部分,转载注明出处EPR.ycool.com。 6.  除了有意者或者有意帮 …

“平等”取代了“自由”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民主之困境的共同症结

这段随笔是在评论吴老师新近的一篇博文时手痒写下的,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fdc0620100bi39.html#cmt_1382340 由于相关的问题比较重要,这段文字不以“转贴——存档”方式记录,而是试探着在这里重复贴一遍。由于这段文字既粗略又粗糙,可追问的余地很大。 ———————— 科学和民主可谓同源同流,其根都在古希腊,其现代版本都在启蒙时 …

关于言论自由的一篇随笔

“思想自由”在社交层面上体现为“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在法律层面上表现为在任何时候不能“因言治罪”。 要区别“因言治罪”与“以言论为方式施行的犯罪”,比如教唆、诽谤、侮辱、煽动、诱骗等等,通过言语而施行的罪名数不胜数,这些定罪未必是不合理的。 但始终要清醒地辨明:这些罪名都不能是“因言治罪”,定罪的根据永远不能仅仅是其言论,而必须以其言论所指向的目的或造成的结果而定罪。 比如甲说乙是个骗子,无论 …

谈谈“奥林匹克”——“奥林匹克Game”

很早就说要写一些关于奥林匹克的文章,之所以迟迟没有动笔,主要是因为我对古希腊无论是一手还是二手的资料涉猎实在太少,谈起来肯定底气不足。最近临阵磨枪地读了几本介绍性读物,当然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不过为了赶在奥运开幕前写出,也只能将就着了。 尽管底气不足,但我一直都牵挂着古希腊和“奥林匹克精神”,相关的想法有一大坨,因为时间和能力的局限,我暂时还不能把这些思路系统地整理出来,因此只能写一些散论,等到它 …

阅读与自由(一)

在“读书作为一种思考方式”一文中我大概说:光是一个人在那儿拼命思考、使劲琢磨,往往适得其反,苦恼越陷越深但问题也未见得能明朗多少。借助阅读,则既可以把思考变为一桩乐事,又可以在书籍的帮助下展开更广泛、更清晰和更深入的思考。 然而不但光是闷头空想未必是好事,闷头读书也未必总能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当一个人带着过深的成见以及不恰当的思考方式去阅读,那么海量的阅读量反而也会成为坏事。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 …

选择北大,承担自由

原定的“燕园——四院”写作计划,由于闭关锁博,停滞了许久,眼看就真要毕业了,是时候重启这一任务了。 正好学生会要搞一个“我的燕园记忆——北京大学2008届优秀毕业生毕业纪念文集”,要各院系选派写手,尽管我并不喜欢参加征文活动,特别是这类由官方牵头的征文。不过横竖本来就要写。就顺便参加一下吧。另外还有《共青苑》的征稿,或许可以一块儿对付了。 鉴于此,这一篇文章将写得和谐一些,一些攻击性较强的说法不会 …

“责任感”

记得在初中刚上预备班(小学六年级)时,在班主任(政治老师)布置的第一篇“周记”(亦即“打小报告”的途径,不过我总是只谈“问题”,不谈具体的人)中,我强调了两个概念“是非心”与“责任感”,我认为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同学们的这两点。一贯以来,我对同龄人的愤愤不平都远远超过我对老师的,我认为同学们只知道嘲弄和抵制老师的管束,自以为是,却从来都缺乏责任感,从而不能够自己约束自己。我认为老师不能只是侧重于管教, …

“可能性”的寻求

以下说法可视作对海德格尔的某种“翻译”,当然,这不可能符合海德格尔的原意。 传统西方哲学,或者说整个西方思想史,以“确定性的寻求”为主线,围绕着着对确定性的渴求而开展出的,有追求“本体”的哲学,追求普遍规律的科学,追求明确法则的伦理学,追求不朽极乐的宗教等等。一切学问都在追求确定性,追求固定不变。 本来,确定性的寻求未必与可能性的寻求相矛盾,然而,确定性的寻求最终过渡膨胀,以至于人们竟开始拒绝可能 …

略谈安乐死问题

一篇顶两篇……虽然这是不对的,不过实在赶不及……  略谈安乐死问题 对安乐死的基本界定 安乐死指:“出于仁慈,用一种相对无痛的方法杀死那些没有希望救治的患者或受伤者,或听任其死亡的行动或做法”[①] 以上只是一个词典定义,在学术讨论中自然可能有许多不严格的地方,不过笔者并不打算提供一个新的定义,在后文,笔者将主要围绕安乐死与生死问题作一些讨论。 “安乐死可分为被动的(或间接的)安乐死和主 …

可选择的第三条道路——解读芬伯格的技术哲学

可选择的第三条道路——解读芬伯格的技术哲学 引言 美国技术哲学家安德鲁·芬伯格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的代表,他的技术批判理论试图开辟技术哲学中的“第三条道路”——芬伯格希望在传统的技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开辟新的出路,既继承法兰克福学派、海德格尔、埃吕尔等悲观主义者对现代技术的批判和反思,同时也保留在马克思以及技术工具论者那里的某种乌托邦理想。芬伯格相信他“在开辟了根本性变化的前景的同时, …

自己选择,死不认错

真正的勇者对于自己独立做出的选择才不会后悔;而懦弱的人则恰好相反:别人帮他做的选择才不容易后悔,因为最后总可以把责任推卸到别人头上。 自己权衡,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担负。 适当听取他人的意见,但永远不向他人“求助”,更不要依赖他人的意见。 如果最后的结果如愿,去感谢那些曾无私地向自己提供建议的人;如果最后的结果不如人意,一切责任由自己——做出选择的人——承担,如果自己的选择为他人带来了麻烦,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