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科学</span>

科学史作为自然保护区——一种达尔文主义的科学观

上周五(3月30日)应邀去上海自然博物馆参加“品读会”,介绍我自己的《过时的智慧》,虽说是个内部的活动,但听众不少,有50多个来自博物馆和出版社的朋友参与。 我定的报告题目是“过时的智慧及其现实意义”,听说刘夙也去之后,我特意强化了其中达尔文演化论的逻辑,博得一句“有启发、没想到还能这么用。”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篇报告对我来说挺独特的,因为我似乎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表达某种“自然主义”的立场,而这 …

“发明大王”不白叫,他是发明了“发明”的人

本文发表于《科技日报》2017-11-24“嫦娥副刊”。原题为“爱迪生:发明之发明”,编辑改的题目也不错,就按编辑稿转载了。   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电灯。但许多人并不清楚,其实爱迪生只是电灯的改良者,在他之前几十年就有电灯了,甚至在商用普及方面,他也不是第一人。但爱迪生仍然是当之无愧的发明大王,他的贡献不只是电灯、留声机等伟大发明,更重要的是,他在某种意义上重新发 …

作为艺术家的伽利略

本文发表于《科技日报》,发表时改动不大。   艺术家伽利略 伽利略生于1564年,米开朗基罗恰好在这一年去世。从米开朗基罗到伽利略,标志着近代欧洲历史从文艺复兴的时代迈向科学革命的新时代。 伽利略与米开朗基罗的缘分不仅在于生卒年的巧合,他们有着更深的渊源。 伽利略出生于破落的贵族家庭,其祖上曾经有过德高望重的医生,所以伽利略的父亲着力培养小伽利略攻读医学,虽然伽利略本人对数学更感兴趣,但 …

科学普及应该站在“创新”的对立面

此文发表于今天的《中国科技报》,是约稿后半天就写好的即兴随笔。原题为“如何理解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发表时改了标题并删了两段,删的还不错,所以我这里也就直接贴转载了: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7/5/323655.shtm 自2001年起,每年的五月第三周被定为全国科技活动周,今年已经是第17届了。 科技周定位于“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 …

造超大对撞机值得吗?

最近杨振宁先生发文反对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让此事成为热门话题,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已经逐条反驳杨先生的论点,我就对他俩的说法,随便评论几句。 杨振宁先生是明白人,而且向来都颇从底层人民角度考虑问题。记得他在北大演讲时,说到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比较,他认为一般人所谓美国教育激励创造性,中国应试教育如何呆板之类,是站在精英教育的角度上看的,但从一般底层民众的知识普及方面,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教育可谓 …

结果遮蔽过程——《科学素质基准》与三聚氰胺

最近参与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评论,应邀给中国科学报写了一篇文字,和诸多老师的采访放在了一起,见这里。 因为字数限制,我不小心写多了,文章发表时经过编辑删改,其实删改得挺好,重点都保留了,而且减少了攻击性。不过我在这里还是把未经编辑的原文贴出来以供参考~   新近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引起了许多争论,除了看笑话挑毛病之外,也逐渐有一些科学家和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学 …

我也来吐嘈《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最近科技部和中宣部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引来大量吐嘈,我也好奇找来看看,看过以后也忍不住想吐嘈,然后就动笔写了(最近在刺激自己的行动力),本来只是想找几条网上吐嘈少的条目讲讲,写了之后才发现嘈点比想象得多,一不小心写多了,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过写都写了,贴出来玩玩吧。 原始条目从官方文件中复制出来,我的吐嘈以“//”开头。   4/25补充评论:   这份文件传 …

过时的智慧 (《科学通史十五讲》自序)

我即将把我的科学通史课讲稿整理出版,原定书名就叫《科学通史十五讲》,但编辑建议换一个更加抓人眼球的主标题,我搜索枯肠,想了这么一个词:“过时的智慧”。下面是我对这一题目的说明,或者可以用作序言或导论中的第一节。当然这个题目没有最后确定,随时欢迎各位师友赐名~   理直气壮地研究过时之物 当我们说某件事情“已成为历史”的时候,意思往往是,它已经“过时”了。 今天的一个物理学家不必去引用牛顿 …

自然史还是自然志?

上周五吴老师作了名为“什么是博物学”的讲座。关于natural history的中译名,很早以前我与吴老师就展开了争论,我主张应译为“自然史”,这个名词之争后来牵涉出更多的内涵,特别是关于现代科学之起源的理解。在这次讲座中,吴老师正式表达了退让,他不再坚持“博物学”是唯一正确的译法,承认我的观点有道理,最终支持在学术语境中使用“自然志”的译法,而在大众语境下可以继续使用“博物学”。 当然我的争论也 …

关于转基因

归功于小崔的努力,转基因问题日益成为公众话题,相关的争议也日益摆上台面,例如最近凤凰大学问举办的讨论会,看起来还不错。 转基因和中医,基本上成了某种划分阵营的标准问题,似乎挺转基因反中医的是科学派,而反转基因或挺中医的就是“玄学派”了。我也被问过类似的问题来“表态”,不过我的回答比较暧昧,科学派的网友就没有进一步讨论的兴趣了。 十年的哲学训练至少能让我对任何判决性的问题保持怀疑,因为一个明确的答案 …

关于科学通史编史学纲领

  按照吴老师,科学通史编史纲领主要应解决如何“通”的问题,除了时代沿革的连续性之外,我们还希望打通科学与技术、西方科学与中国科学,把它们放在一个大的整体框架下讲述。 我和胜利师兄、晋世翔他们讨论,达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首先是我们可以坚持“意向历史”的大旗,作为一个基本的辩护方案,当然,在阐释编史纲要的时候,没必要过多涉入其中的哲学细节。 大略上说,所谓意向历史,或曰先验历史,是从现时代 …

关于中医科学性问题

昨天胜利师兄回来讨论班接受拍砖,结果演变为胜利师兄舌战群儒,从上课到吃饭一直争得不亦乐乎。 毕业之后,胜利师兄的研究重点完全转向中医问题,他试图基于梅洛庞蒂现象学为中医的“科学性”正名。胜利师兄把梅洛庞蒂“现象身体”和“对象身体”的区分延伸为“现象科学”与“对象科学”,认为中医的科学性可以在“现象科学”的范畴下得到支持。 关于“现象科学”和“对象科学”,我的批评在庐山会议游记中讲过了。关键是“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