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文化</span>

公平的悖论——关于叫停抢票插件

下午刚看到铁道部说他们不会也没有权限去禁止浏览器抢票插件,还略感欣慰了一下,没想到其实是去找工信部来禁止了,只能叹口气。 禁止抢票插件的理由听起来很冠冕堂皇:抢票插件确实有效,但对其他旅客不公平。 是这回事吗?的确没错,刚出票几十秒就被抢票软件抢光了,其他旅客咋办呢? 但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公平还是不公平,而是怎样的公平。如果说火车票始终是供求不平衡,总归会有一部分人买不到票或买不到理想的票,那么就其 …

鄙视与地方性

这篇文章早在半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就准备写了,当时是奥运期间,我写了几篇“…与…”形式的文章,其中也包括两篇烂头文,只记上“鄙视与地方性”的标题就没再写了。现在虽然想换一个更挑畔的题目(例如“我们为什么鄙视民工”),但想想还是不搞标题党了。 最初我想从奥运会中的国际间鄙视说起(比如中国人眼中的韩日),最近想起重写时,试图从上海人和“外地人”说起,而最近又有一个突出的事件更适合作为话头,也就是农民工被老 …

平等还是自由:关于异地上学问题

最近非沪籍女孩占海特的事情引人注目,特别是发生在上海,我忍不住也要发表一些评论了。 当然,我支持占海特的抗争,支持每个公民公开表达自己的诉求,但是就其诉求的内容而言,我并不支持。 这一件事情牵涉出太多问题,纠缠在一起,让原本复杂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因此首先我们需要分解一下其中的问题。 大的问题有两条:一是教育问题,二是地域问题。要注意,问题根本不是“公平”的问题,如果首先扯出公平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将 …

关于精英主义与秘传真理

今天去旁听世界华人哲学家会议,看了看一些只闻其名的学界名人,大感失望,明天懒得去了。 汤一介不靠谱我早就知道了,陈来靠谱我也早就知道了,但别的好些名人我不太了解。今天一圈听下来,基本上有意思的只有陈来,别的如林毓生之类听起来学问还算靠谱,但报告本身略嫌无趣,至于大名鼎鼎的甘阳、刘小枫,则是报告乍听起来听抑扬顿挫的,但总体而言较为失望,感觉都是能扯而已,煞有介事,别人可能感觉头头是道,或者“不明觉厉 …

奥数:高考的辅路

谈过奥运后就想谈谈奥数,今天正巧又看到一篇报道,不妨就写点想法吧。 谈奥运的时候我就在反省自己:我对奥林匹克的热情支持是否与我的奥数经历有关?答案是肯定的。我在回忆成长经历的时候也多次提到奥数对我的重要性,奥数的经历不仅帮助我一路保送,更重要的是让我体验到窥探真理的狂喜和自我超越的成就感,这些无法取代的经验对我现在的哲学理念有着直接的影响,以至于我觉得可以理解柏拉图所谓“不通几何不得入内”的意义。 …

举国体制与追求卓越

奥运时节不谈谈奥运总觉得说不过去,不过四年前四谈奥林匹克已经说得够多的了,暂时也不想改写什么。 关于最近的羽毛球消极比赛事件,我在微博上说了不少。首先,这场比赛当然是丢人的,问题是它丢的是谁的人。显然,不是运动员,运动员完全是为了最终的胜利而尽量采取最佳策略,无可厚非。第一个糗的是国际羽联的X屁规则,定了这么个鬼规则就算了,还得逼着运动员为了一场赢了只有更糟的比赛拼尽全力给观众看,难道是耍猴吗?运 …

少年与政治

今天环球时报发了篇好评论,“不应鼓励中学生走上冲突一线”,其中说道: 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思想尚不够成熟,但热情高,敏感度高,没什么牵挂和社会压力,因而无所畏惧,爆发力和冲击力很强。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利益诉求,也没有稳定的理念,很容易被成年人推着走,或者成为正确社会心理的表达,或者被带往错误的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生爆发力量最突出的一次就是文化大革命。“红卫兵”的主力就是包括中学生在内的年 …

爱国主义与恨敌主义

在之前的关于左右派的文章中,我提到所谓左派的精神动力其实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这种民族主义虽然打着“爱国”的旗号,但其实根本不是宣扬“爱”,而是宣扬恨意: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那些人鼓吹和强调“爱国”一词时的语境,有多少是温柔而充满爱意的肯定性的场景,又有多少是奋勇斗争、勇敢牺牲、前赴后继、与敌偕亡的破坏性的场景?左派的民族主义的实质是仇,是仇外、仇敌,是对西方的憎恶,而根本不是什么爱国。爱自己的母亲 …

春秋笔法还是科学研究?——传媒的使命是求真吗?

几个月前名古屋出了个追求真相的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中国人也不甘落后,出了个质疑三年大饥荒的林社长。 这两个事件有一定的可比性,质疑的路数也相似:这么大数字,怎么可能?我没听说过……没人目击…… 不过比起对民众感情的伤害而言,林社长也许更有力一些。毕竟三年灾正好比南京大屠杀晚一代人,亲身经历过三年灾的老人们很多都还活着,而且分布范围也比南京广得多。更关键的是,否认大饥荒的是一个中国人,而不是中国人民 …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之前提到要写一写“为什么学习西方”,便想到“西体中用”这个词儿。网上一搜,原来早有李泽厚先生提过了。他把“衣食住行”解释为“体”,他所谓的西体中用指的是“现代化的‘西体’‘用’在中国这块土地上”。 李泽厚先生的一些说法很好,不过我的思路与他不同。黄仁宇先生似乎也提过“西体中用”,但似乎更加笼统。 我要说的“西体中用”,并不只是“西方之体用于中国”的意思,而还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缩写。当年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