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务员

谈公务员

说好的每周2时评+2书评被例行拖延症拖了一周,从今天开始正式发力。时评和书评可能篇幅很短,主要是为了保持写作状态,搁置已久的会议游记也将在这几天内搞出来。

今天是公务员国考的日子,据说今年的报考人数达到5年来最低,这或许是因为公务员待遇的下降,也可能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有想法,或者现在的家长们越来越开通,总之这是件好事情。当然,实际的情况也许不容乐观,所谓报考人数下降,其实也并不特别显著,公务员仍被广大学子及其家长们视为毕业出路的首选,报考公务员仍然有百万以上,与应届毕业生保持在一个数量级内。

这是一件“细思恐极”的事情,在这个应试教育主宰的国度里,那么多年轻人把自己全部的激情投入且只投入到一个又一个考试当中,这一系列的考试的最终成果是一个稳定的金饭碗,也就是说,很多人最后追求的是所谓“稳定”,换句话说,考完这一系列试后,一个年轻人的火热激情就算是燃烧完毕了。

所谓应试,意味着这么多的努力和拼搏,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考试完结之后,这些“能力”几乎再无用武之地。

公务员的考题我也看过一些,除了许多小学奥数题算是能体现一点头脑的敏锐度之外,绝大多数的题目都非常无聊,比起至少包含数学、物理等严肃的学科的高考而言,公务员国考更加是“为考而考”,为筛选而筛选。为了这样的考试,许多学生和家长却仍如临大敌,这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为了高考而拼搏无论如何还算是值得的,因为我们争取的是一个上大学的机会,而大学意味着“自由”的开始,只有在大学中,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未来才真正像年轻人展开。虽然社会本身更加开放和多元,但如果是中学毕业后直接踏入社会,而不经历大学的缓冲,习惯于应试的年轻人太容易就此沉沦于忙碌之中,迷失自己的追求。而大学提供的“闲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虚度”这一段暂时失去明确目的的年华,才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追求(关于大学的意义在于虚度,我之后另写文章来讲)。

但也有许多人自始自终都没有从单向度的应试教育中走出来,他们没有发现,或者不敢面对未来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而是始终希望庇护于某一个既定的、安全的、单向的轨道之中,这样一来公务员是他们的最佳选择,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年轻人都有海贼的精神,都去拥抱多元性,勇于承担自由。毕竟自由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还是过于沉重,大众总是宁可依附于其他人的庇护之下,比如家长、老师或政府。

不过讽刺的是,在中国,即便我们只满足于做芸芸大众,满足于一个受到庇护的安稳职业,公务员其实并不是什么好选择。

在我看来,考上公务员的好处都是短期的,例如,比较容易解决一个大城市的户口,尽管户口的作用从长远来看,削减或废除是必然的,但是在未来的几年乃至十几年内,很可能还是在中国大城市生存比较有用的一个身份。另一个短期的好处当然是让自己的家长高兴一下,在亲朋好友之间涨点儿面子。这一个好处非常实在,毕竟认为公务员好的人,基本都是随大流的盲从者,周围人的口舌对这类人的影响非常大,考上公务员无疑是在亲朋好友间有所交代,在家长面前抵抗“别人家的孩子”的最佳选择之一。至于你如果去选择某些只有你感兴趣的行业,或者是那些你认为有远大未来,但并没有华丽的过去的新兴领域,长辈们自然难以理解,于是就无法显摆,于是就难以提供支持。即便如我这般自由散漫的人,也不能完全无视长辈的心意,更何况那些本来就意志不坚的年轻人。

顺便说一句,虽然我希望一个好的家长,特别是作为男性而言,应该成为子女的后盾而非前锋,应该提供一个无论子女如何挫折,最终都能够获得支援的可靠的退路,而不是提供一个现成的未来道路让子女放弃选择。但事实上这样的家长真的很少,更多的家长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失败(这听起来很讽刺,但事实如此),感觉自己的意义在于防止子女走弯路,却不知自己其实在剥夺子女的未来。事实上未来之所以为未来就在于其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三年一代沟”的日新月异的当代,每一代人都将面对一个全然不同的新世界,每一代人都将走过自己独特的“弯路”,长辈有再多的“失败的经验”,也都是过去时,并不能取代年轻人在自己时代中必将经历的困难。就好比生活阅历并不能让长辈比孩子更容易适应电脑,毋宁说恰恰相反,总是孩子更容易适应新技术,为什么?其实就在于孩子更不畏惧挑战和失败,而成年人一旦发现自己的固有经验无法应付新问题时,便开始畏缩,不敢独立试探而很快就要求助他人,但孩子无所顾忌,勇于试探未知的环境,面对失败不会手足无措,所以能很快适应这些新环境,电脑高手都是在一次次死机中成长起来的。对新时代的适应,与其说与上山下乡的艰苦奋斗更接近,不如说更接近于对电子产品适应,在这方面,长辈的经验越多,往往越成为累赘,这一逻辑其实不难理解,但很难被长辈接受。

为了短期利益而去考公务员当然无可厚非,但为了长远的未来而去做公务员这就有些滑稽了。公务员的所谓好处,除了上述短期效果之外,无非是待遇、福利和稳定性,然而这些好处也许在几年内还靠得住,但几十年后呢?到了这一批年轻人的年轻时代过去,到了他们真正需要享受“稳定”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这个样子吗?在我看来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如果公务员体制仍然是一种脱离市场机制的铁饭碗,而且这一饭碗的待遇始终有那么高,那么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就不会一直那么安稳,失衡的体制早晚会崩盘。而如果我们期待中国的经济环境能够稳定发展,那么体制改革是必经之路,就像毕业生包分配、福利分房,国企铁饭碗等反市场的制度性福利在过去若干年里逐一打破一样,公务员的制度性福利被打破恐怕也是早晚的事情。

也许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公务员的铁饭碗在未来的几十年都没有打破,这当然是有可能的,正如北朝鲜这样的社会都能坚持这么多年而不瓦解,但这种“稳定”显然不是一种可以让人安心的稳定,除非自己骗自己,把头埋在沙堆里的鸵鸟当然能感觉到安稳,但这纯属误会。

要在不确定的未来谋求稳定,一种做法是拒绝未来,停留于过去既定的现成轨迹,但这犹如在钢丝绳上行走,一旦跌落就很难再回到原处。更好的做法是去直面不确定性,培育自己应对未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任何可以教条化的程序,就好比孩子比长辈更容易适应电子产品,并不是因为他们更善于阅读说明书。这种能力恰恰难以在权威的庇护下养成。

在这里我暂时不多谈什么理想主义,也不想多说事业与职业的区别(公务员也是一个缺乏“职业道德”的行当,难以成为一种人的“事业”),而是试图谈一些即便是一般的长辈也可能理解的道理,但事实上恐怕也无法打动他们分毫,因为对于一般习惯于从众的人而言,“他们”的说服力比“我”强得多。

 

 

 

2 Comments

  1. Pingback: 艾美网 | 语不惊人死不休(139)最深沉的爱,总是风雨兼程;最浓厚的情,总是冷暖与共。

  2. Pingback: 语不惊人死不休(139)最深沉的爱,总是风雨兼程;最浓厚的情,总是冷暖与共。 | 天睿资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