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在”与海马主义之马

“共在”与海马主义之马

《存在与时间》读书小组的进展还算是比较顺利,现在读到了共在与常人的部分。我当时写“海德格尔媒介存在论初探”最后停止的地方,当时我写道:“说到‘常人’,又将牵扯出海德格尔关于‘共在’、‘沉沦’等等的相关论述,此在的在世界中存在不仅总要与事物,还总是与他人打交道,而这也恰是‘打交道’及‘媒介’的概念本该适用的地方。不过作为对海德格尔媒介存在论的一个最初步的窥探,本文梳理至此,已能告一段落了。”

之所以当时恰好在这个地方“告一段落”,是有更内在的原因的,因为在这一个方面,可能恰恰海德格尔的一个薄弱环节,之所以当时没能把这个最重要的方面写出来,是因为我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迟疑,难以再顺着海德格尔的思路梳理下去了。听过李猛的课以及经过读书小组的讨论之后,我再次反省了这个问题,觉得在这里似乎确实隐含着海德格尔哲学的一个自身的困难。

海德格尔的洞见是深刻的,在他那里,人与人的交流问题,不再仅仅是一个社会学、人类学或心理学层面上的课题,而上升到了一个最源始的存在论的层面。“他人”与技术物、用具一道,或者通过上手用具或者说媒介,成了此在的一个基本的生存论环节。此在虽然向来都是我,但是这个“我”恰恰首先是一个“他人”,“他人”在源始意义上参与着“我”的组建。

但是海德格尔一方面把“他人”提到了这样重要的一个位置,但另一方面却总还是试图扭头不看他人,努力寻找某种不受他人支配的,纯然的本己的本真的自我,但这个本己本真的自我却始终又是空洞的,正如李猛老师所说,海德格尔后来也始终没有很好地充实这个自我。虽然海德格尔深刻地指出了“向死而生”等思路,然而这个从“他人”那里扭头转向自己的死亡的本真自我,始终总是是空虚的。当一个人真正与本真性相照面之后,他总还是要回过头来面向他人,面对自己的实际生活境遇。

我们看到海德格尔后期逐渐把其聚焦点从虚无而孤独的自我转向了实际的境遇,他把目光投向了“时代”,投向了技术,投向了“栖居”。然而这个在存在论意义上至关重要的“共在”或“他人”的问题,似乎仍然在海德格尔的视野之外。海德格尔拒斥“伦理学”是有道理的,然而沿着海德格尔的思路,本也可以开辟出某种关于“站出来(作出表率)”的德性伦理学来,但海德格尔也从未尝试过类似的问题,关于人与人相“共处”的任何问题,海德格尔似乎都没有太多的挖掘。

虽然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运思中,“常人”、“共在”的地位如此源始和重要,但是无论是在《存在与时间》这本书内,还是在海德格尔的整个学术生涯内,关于“共在”,“他人”,“顾视”等问题的讨论,实在是太少了。这即便谈不上一个缺陷,至少也是一个缺憾之处吧。所以无论是列维纳斯、马尔库塞或是阿伦特,受海德格尔影响而又从中反叛出来的一些思想家,都特别地去关注他者、社会性、公共性这样的领域,海德格尔的思想提示了这样一个维度,但他本人并没有充分地展开这一线索。而这一维度恰好也是马克思早已打开了的,早在马克思那里,“物”就已经不是现成的客体,而是勾连着历史性、社会性、政治性的东西,吴老师说马克思所谓唯物之物,就是“实际性”,那么“实际性”是什么呢?我看恰恰是要从“共在”来理解。

我这次想写但是还写不出来的讨论课论文,其实也想谈相关的问题。我试图用媒介现象学来解说经典科学哲学中的问题,具体来说,首先关涉到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如果说科学是追求真理,那么它如何可能求真,在一种怎样的意义上是“真”的。现象学与虚无主义不同,它不会把这个“真”给舍弃掉或者虚无掉,但是又不能以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的方式来理解这个“真”。于是我接下来注意到了“史”的活动,我感觉如何“记录”而不是如何“推演”,成了媒介现象学的科学哲学的一个最核心课题。经典科学哲学的“观察渗透理论”这样的命题,在媒介现象学上应有更深刻的意义和完全不同的说法。观察和记录并不是现成地把实际发生的东西刻印下来,而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展开或揭示“实际的事情”,但这个揭示活动又不是主观任意性,而是在源始的意义上就带有客观性,这客观性是什么?——这就牵涉出“共在”这一基本环节……于是,我想写的东西恰好要从我之前止步并回避掉的的地方入手,也要从海德格尔扭头不看的地方开挖,运思比较困难,仍然是一团乱麻的状态,很难想象怎么在一月份赶出来@_@ 总之以后再说吧……

2010年12月18日

9 Comments

  1. 依芜

    “感觉如何“记录”而不是如何“推演”,成了媒介现象学的科学哲学的一个最核心课题。”
    我可以隐约感觉到联系——很多现代理论的关注也正是在此,比如对摄影的反思,拍摄者和被拍摄者、拍摄行为本身等等……

    看着你的梳理总是让人兴奋那。加油。

    [WORDPRESS HASHCASH] The poster sent us ‘0 which is not a hashcash value.

  2. 依芜

    奇怪,刚才发了一遍评论怎么没有出现?

    “感觉如何“记录”而不是如何“推演”,成了媒介现象学的科学哲学的一个最核心课题。”
    我可以隐约感觉到联系——很多现代理论的关注也正是在此,比如对摄影的反思,拍摄者和被拍摄者、拍摄行为本身等等……

    看着你的梳理(特别是最后一段)总是让人兴奋那,加油。

    1. 古雴

      第一遍评论被归入垃圾评论了,不知道Wordpress的筛选机制怎样,可能是第一次评论都容易归入垃圾评论?你楼下的评论也是从垃圾箱恢复的。

      不过反垃圾插件也不得不开,垃圾评论确实有不少……

回复 依芜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