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哲学:引子

爱情哲学:引子

http://yilinhut.net/2008/02/17/1855.html科学主义之歌

这首歌真是越听越叹服,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到位,那么精炼,又那么传神,而且对科学主义刻画得非常全面,该说的都说了,而无关的话一句也没有!这首歌对科学主义的描画的精妙是一般反对科学主义学者都难以企及的。

问题是:这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一个流行歌曲的歌词写手,创作的一首流行的爱情歌曲,竟能如此贴切地描绘出“科学主义”?当然,我认为“他不是故意的”,他不会特意为科学主义填词,也没有想要作一种讽刺性的批判,他只是想描绘一种“好的”爱情。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这首歌所描绘出的爱情观,与它所刻画出的“科学主义”一样,都是这个时代所“流行”的。

这首流行歌曲同时描绘了流行的爱情观和流行的科学观,这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说因为人们太“爱”科学了,所以就陷入了科学主义?有些人确实这样认为,因此他们(包括科学主义者和反科学主义者)认定:科学主义是热爱科学的,而反对科学主义就是不爱科学了,进而憎恨科学了。

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后现代对科学的反叛和抵制似乎正是带着这样一种由爱生恨的情结。

然而,我们再看看,由这首歌所表达的流行的爱情观,是否是一种健康的爱情观呢?真正的爱情是否必须要如此表现呢?我想说的是,这种爱情观本身就是庸俗的和扭曲的,是不健康的。

我的哲学有两个核心,一是已经被我多次强调并置于醒目位置的的“星空哲学”,二是我尚未公开、明确地表述过的爱情哲学。“爱”在我这里绝不只是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主题,而是一个渗透在整个系统之内的主线索。事实上大家已可以发现在我关于哲学、科技、宗教、文化等问题的讨论中,经常会拿爱情(恋爱、婚姻……)作比,这种类比并不仅仅是出于修辞上的考虑,爱情比喻的广泛运用也绝不只是巧合。事实上,正如海德格尔选择“畏”这一情绪作为其基础存在论的突破口那样,如果要我选一个情绪作为展开一系列哲学思考的突破口的话,我将选择“爱”。“畏”把“虚无”展示出来,“爱”没有这种力量,但“爱”同样也能把某种意义上的“我”展示出来。叔本华则把“意志”作为世界的本体,意志即欲望,也可以说正是“爱”,不过对叔本华而言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意味着无限的痛苦,但对我而言永恒的爱却意味着无限的希望。

在我看来(正如我在以往的比喻中反复提示的),现代人的诸多困境实在是根源于一种扭曲的爱情观。要注意,出毛病的并不是爱情本身。因为对强奸的厌恶而否定爱情就是过分了。事实上,女性主义思潮把科学的弊病归结于大男子主义,把科学对待自然的态度描绘成“强奸”(强奸隐喻甚至在某些鼓吹“征服自然”的科学主义者那里也被用来自我标榜的),这确实点到了位。不过问题是,接下来呢?一部分反科学者和女性主义者并不去努力试图寻找一种真正的、更健康的爱情观,而是要逃避和否弃爱情,或者是标榜另一种同样不健康的爱情观——例如同性恋。女同性恋在相当有影响的一部分女性主义者(所谓女同性恋女性主义)那里被视为打破性别主义的核心口号,对于她们的理论我能够同情地理解,但是对于这种既否定自然,又否定社会的口号我实在无法苟同。

针对爱情之扭曲,既不能就此逃避和否弃爱情,也不该以一种变态的爱情代替之,而该重新去追寻成熟或健康的爱情。

当然,广义上的爱情不仅仅包括异性之爱恋,也包括亲人之爱、朋友之爱、他人之爱,爱家园、爱自然、爱智慧等等之爱。不过异性之爱毕竟是尤为典型的,是爱的各种形式的集中体现。

爱是肯定。是对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双重肯定;是“我”与“你”,对自私和无私的双重肯定;是对现实与理想的双重肯定;是对情感与理智,对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肯定……

鉴于爱情哲学的重要地位,特设此“谈情——说爱”专栏放置相关观点。以为能在这个栏目看到小古罗曼史的朋友注定要失望了。呵呵。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小古总有一天会“交待”的,以后再写吧。

2008年2月18日

最新评论

  • 白虹

    2008-03-14 11:24:49 匿名 157.82.13.170 http://www.wu-tianzhun.net 

    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关于爱情哲学,我已经仿照Kant的三大批判做了三篇详细论述,如果有兴趣,不妨来我主页看看
    http://www.wu-tianzhun.net/essay/life-image.html
    希望与同道中人交换链接

  • 2008-03-14 12:25:55 匿名 125.34.50.200 

    看了一下,白虹兄果然挺有意思,不过我没有看出太多“略同”来,更没有看出kant的批判(除了标题上借用了三大批判的名号以外)。

  • 白虹

    2008-03-14 12:37:07 匿名 157.82.13.170 http://www.wu-tianzhun.net 

    呵,的确是拉大旗做虎皮,反正又不是正经的学术文章,心血来潮,闲暇为之而已.之所以用三大批判的名号,其实只是想回答类似的三个问题:
    1.爱情是什么
    2.爱情如何可能?
    3.爱情的价值观判断,或我们对爱情应有什么样的期待.

  • 2008-03-14 15:39:07 匿名 125.34.50.200

    康德的问题应该是:
    1、知识如何可能
    2、我们应该做什么
    3、我们可以希望什么
    ——康德不在“XX是什么”的问题上纠缠,而换之以“XX如何可能”的提法,这才是康德式的提问方式。白虹兄的三个问题与康德的问题对应不上。
    要我来展开“爱情哲学”,我就会像康德那样,对于“爱情是什么”的问题点到而止。想要知道“爱情是什么”,最好请你看一看周围的人,看一看自己的内心,就知道了。如果还嫌不够,可以看一看各种文学与戏剧作品来促进领会,而不需要借助哲学的批判。
    “爱”是,或者至少可以是:真实、向善和美好的——这是我爱情哲学的前提,对于此我只需要略作描绘,却不必花精力去[批判论证。

  • 2008-03-14 15:51:37 匿名 125.34.50.200 

    仿造白虹兄的提法,我可以来个爱情批判哲学——
    1、爱情如何可能?特别是,在这个反形而上学的后现代思潮的冲刷下,哲学亦即“爱智慧”还如何可能?在真理的绝对标准被否定之后,“爱真理”还如何可能?
    2、出于爱,我们应当怎么做?自由还是服从?施与还是索求?
    3、爱情将我们带向何方?爱情意味着什么?我们能够期待从爱情中收获什么?
    这些既是关乎人的生命的问题,也是关乎哲学与科学之命运的大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