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的寻求

“可能性”的寻求

以下说法可视作对海德格尔的某种“翻译”,当然,这不可能符合海德格尔的原意。

传统西方哲学,或者说整个西方思想史,以“确定性的寻求”为主线,围绕着着对确定性的渴求而开展出的,有追求“本体”的哲学,追求普遍规律的科学,追求明确法则的伦理学,追求不朽极乐的宗教等等。一切学问都在追求确定性,追求固定不变。

本来,确定性的寻求未必与可能性的寻求相矛盾,然而,确定性的寻求最终过渡膨胀,以至于人们竟开始拒绝可能性,逃避可能性,拒绝自由,逃避自由。

人们制定法律,制定伦理规则,最后仿佛靠着那些规则,我们就可以在任何场合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取舍,我们把“选择”托付给了客观的标准,而自己则可以推卸掉选择的责任。

我们希望一切都是确定的,确定的事物给人以安全感。麦当劳就是十分安全的,到哪儿味道都一样。全球化、均质化,也都是寻求确定性的结果。

无论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还是美国式的民主主义,方向都是一致的——无论是《一九八四》还是《美丽新世界》,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切都如此“确定”。

海德格尔反对整个传统西方哲学,是不是有这一层意思呢?——要让可能性作为可能性被领会,被保存,被培养。

怎么样叫保存和培养可能性呢?我来试举一个例子:

找工作。找工作的态度有两种,一种就是寻求确定性——找到一个饭碗,就心定了,就安稳了,就有所着落了。

当然,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对可能性的某种剥夺。比如我选择上北京大学,这便意味着我原本还拥有的上清华、上复旦、上交大等等的诸多可能性都被剥夺了。选择了一种职业,势必会“减少”某些可能性。那么如何可能把可能性保存下来呢?

事实上,保存可能性绝不意味着不做选择,要是啥工作也不选,一直做无业游民,无所事事,在犹豫迟疑中虚度光阴,到头来一点可能性也没存下来。

人总是选择着的存在,啥也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除非完全放弃思考,听从肉欲的驱使,成为动物那样的存在,那样的话当然更没啥可能性了。关键在于,为了什么而做出选择?确定性,还是可能性?

追寻可能性的人将注意到,职业的选择会开启新的可能性:不是为了寻求安稳和确定,而是为了让新的可能性开展出来,我们必须作出选择。

2008年1月14日

One comment

  1. Pingback: 【此活动已结束】[暂停中][已解除置顶][置顶3] 征mm~【此活动已结束】 | 随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