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的一些反事实条件句

自然科学的一些反事实条件句

构造两个反事实条件句,并思考反事实条件句与自然科学定律的关联是内在的还是表象的。要求所造的句子涉及自然科学内容,并尽可能富有创意或新意。

1、弗雷格:如果铁的密度小于水,它就会浮在水上。[①]

2、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第一个朴素的思想实验”:倘使一个人以光速跟着光波跑,那末他就处在一个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波场之中。(但看起来不会有这种事情!)[②]

3、霍金关于宇宙起源与“人择原理”的探讨:“如果在大爆炸后的1秒钟那一时刻其膨胀率甚至只要小十亿亿分之一,那么在它达到今天这么大的尺度之前宇宙就已坍缩。”[③]

4、拉普拉斯妖:如果有一个拥有超强计算能力智能生物,只要给它一个初始条件,它就可以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和未来的一切状态。

5、彭加勒的“夜间倍增”:如果在昨夜宇宙中所有的东西的尺寸都膨胀了一倍,我们将没有办法洞见此事的发生。[④]

6、牛顿第一定律:没有外力作用下的物体保持恒定的速度。[⑤]

7、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质量为M的理想气体,其状态参量压强p 、体积V和绝对温度T之间的函数关系为pV=vRT。……

简要说明及讨论:

首先,所谓“反事实条件句”,指的是那些前后件明显被认为是非现实的的虚拟条件句。不过,反事实条件句与一般的虚拟条件句之间的界限是较模糊的,事实上它们的特点也比较接近,在逻辑哲学讨论中往往归为一类。不过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反事实条件句,因此所举案例大都是较为典型的。

显而易见,以上所举例句不仅都直接涉及自然科学内容,而且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中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从这些案例明显看出——不但“反事实条件句”可能是有意义的,而且它们在自然科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

按照弗雷格的想法,第1句话所表达的是如下两个思想:铁的密度不小于水和如果某物的密度小于水,它就浮在水上。弗雷格以此说明为何某些反事实句是有意义的。但他所举的这一例子似乎过于简单,这种拆分“思想”的方法难以用来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等案例。

第2、3、6、7条案例的特点是:它们的前提非但是在现实中没有发生,而且似乎都不是潜在地可能发生的!也就是说,这些反事实条件句的前提不仅是“非现实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不仅在现实世界为假,而且在所有有关的可能世界中都为假。

其中第2、3条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反证”——如果A,则B;而B不可能;故A不可能。反证法在科学研究中是重要的。与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相类似的典型案例还有伽利略关于自由落体及惯性运动的思想实验等等。可以说,某一类的反事实条件句不仅仅是像“如果月亮是纯钚做的,它的质量不会大于100000千克”的陈述那样——提示着一些科学推论,而且,还可能成为科学推理本身的一个环节——以反证法或思想实验的形式。

第3、4、5条是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思考,都很有意思,在此暂不展开。

第6、7条实际上是科学定律本身!其中第6条以陈述句式表达了,若用条件句表达,即:“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但与陈述句式并无本质区别。这里可以进一步提出疑问:是否科学说明的演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反事实句”?因为通过科学推演论证出的结论往往都只能是“理想状态”。当然,这样说未免过于极端。

反事实条件句与科学的关联应该是“内在的”,它渗透在科学的研究、思想、论证、定律等各个方面。我认为反事实条件句对于科学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反事实条件的进一步讨论以及它与“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关系,我过些时间再写吧。


[①]弗雷格:“论意义和所指”,陈启伟译,见陈波韩林合主编:《逻辑与语言——分析哲学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137页

[②]《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44页

[③]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113页

[④]参考威廉姆•庞德斯通:《推理的迷宫》,李大强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1页以下

[⑤]欧内斯特•内格尔:《科学的结构》,徐向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第72页

最新评论

  • apostar

    2007-10-18 14:32:53 匿名 222.205.72.69 

    兄弟对逻辑哲学学得怎么样。我正在开始学习,能否请教请教

  • 古雴

    2007-10-18 16:52:08

    逻辑哲学?我当时只是上了陈波的这门课,稍微看了点东西,谈不上学得怎么样。当然,欢迎讨论,我不行的地方可以现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