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论坛 -> 科科论坛 -> 科科论坛第49讲:科学的改造与社会的重建(2月29日)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科科论坛第49讲:科学的改造与社会的重建(2月29日)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古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24
发帖: 650
威望: 860
塔勒: 904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11-11
最后登录:2009-01-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科科论坛第49讲:科学的改造与社会的重建(2月29日)

科科论坛第49讲:科学的改造与社会的重建(2月29日)

http://hps.phil.pku.edu.cn/view.php?op=news&id=386

北大科技史与科技哲学论坛第49讲

时间:2008年2月29日(周五)下午3:00-5:00
地点:承泽园科社中心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李真真(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所研究员)
主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科学的改造与社会的重建
评论人:吴国盛

请相互转告参加!


随轩古雴
http://EPR.ycool.com
[楼 主] | Posted: 2008-02-28 11:43 顶端
古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24
发帖: 650
威望: 860
塔勒: 904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11-11
最后登录:2009-01-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事先说一下~ 这学期由于我周五晚上有课,所以不能很及时地整理出报告来,我尽量在当天晚上或者周六贴上。

同时,事实上我迫不得已选了一门隔周与科科论坛冲突的课,所以逢双周恐怕还要找人帮我录音……


随轩古雴
http://EPR.ycool.com
[1 楼] | Posted: 2008-02-28 11:56 顶端
古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24
发帖: 650
威望: 860
塔勒: 904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11-11
最后登录:2009-01-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今天不慎感冒,头昏眼花,听得不太认真,明天看状态再写报告。希望其他同学或老师积极留言和发表评论。)


随轩古雴
http://EPR.ycool.com
[2 楼] | Posted: 2008-02-29 22:07 顶端
古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24
发帖: 650
威望: 860
塔勒: 904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11-11
最后登录:2009-01-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如前所述,这次身心状态不佳,只好随便写几句。

暂不讨论李老师的报告,针对吴老师提到的一点问题说几句:

针对“默顿学派”,吴老师指出“科学传播派”的主张是科学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提法本身也是可疑的)并不天然(什么叫天然?)具有“自主性”。吴老师说,科学家的道德品质和普通民众一样,不会更好,也不会更差,社会怎样,科学界就怎样。另外,要“改造”科学,最重要的不是要激发“科学精神气质”,而是要引进“民众的力量”,激发民众的参与。

不过以我对吴老师一贯以来的了解,我觉得吴老师的立场在这个地方是存在某种重要的张力的。一方面是骨子里的“精英主义”;另一方面则是对“民主”、民众的强调。这一对张力似乎仍有待于进一步调和。

吴老师提出“社会怎样,科学界就怎样”的命题并未遭到李老师的明确反对,反而有所附和。事实上,这一命题作为一个事实的陈述,作为对现实科学界的刻画,是恰当的。科学界的现状就是与社会同样沉沦。但关键在于,“应该”怎样。默顿学派侧重于强调科学家的自主性,强调科学精神,在他们的理想中科学界是应该,也有可能“与社会保持距离”的,而所谓科学传播派则否认科学共同体超脱于社会的可能性,强调进一步引入民众的力量。

注意到这里我用了“与社会保持距离”这一说法。事实上这恰是吴老师经常强调的——大学就应该是“象牙塔”,就应该与时代、与时尚“保持距离”。然而既然大学应该成为“象牙塔”,应该力图与社会“保持距离”,科学共同体又为何不能?难道科学家们,至少大多数是大学生,不应该努力追求“保持距离”吗?这“象牙塔”的提法,不正是强调“自主性”吗?

当然,我们可以这样说:大科学时代的科学研究依赖于大量的资源和金钱的投入,必须依赖纳税人的支持,所以公民有权利参与。不过大学也同样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当然也要受到社会的约束。不过显然吴老师所强调的“保持距离”更多地是强调“精神”,“大学精神”正是这种自由的、与社会保持距离的、为时代开启可能性的精神。那么“科学精神”难道不也该如此吗?

另一方面,“民众”的引入真的能让科学前途光敏吗?这要看引入的是什么意义上的“民众”,以及如何引入。我想说,科学界的现状恰恰源自于“民众的引入”。事实上,“社会怎样,科学界就怎样”或许正是这个大众时代的特色。试想在贵族制的时代,或者在更早,所谓“科学界”恐怕是罕有平民的,科学家们多是些吃饱撑的,衣食无忧的贵族。因此那种情况下的科学界恐怕就不能说是整个社会的镜像,而只是贵族阶层的镜像了。而那些时代中的科学家,或者说学者,体现的是当时上层阶级的特色,而不是整个社会的写照。泰勒斯沉迷于星空而忽视了脚下,而他的女仆因此而嘲笑他——显然即便是古希腊时期,下层的奴隶毕竟还是现实主义的、实用主义的;但我们知道古希腊的学术群体更多地是泰勒斯为典型特征,而不包含泰勒斯的女仆之类的“众人”的气质,尽管后一种人数量更多。

而只有到了“大众”掌权的现代,“贵族制”被打破之后,科学界才不再只是反映了某一个阶层的气质,而是成了整个社会的缩影。

似乎恰恰是因为(奥尔特加•加塞特意义上的)“大众”的加入,使得科学家这一“职业”一方面越来越多地由大众(即不能够认识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常人”)担任,从而也越来越为了现实,为了大众的眼前需求而服务。如果说科学的困境正是由于“大众”的加入而促成的,我们又怎能寄希望于通过进一步引入民众(如果他们仍然是“大众”的话)的力量而摆脱困境呢?

无疑,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民主体制,才可能最终走出困境。然而民主的变革如何可能?社会的改造如何可能?吴老师曾经强调,大学要成为社会变革的“试验场”,大学要根植于传统,并照亮时代的方向,给社会提供“可能性”。而这一切当然是要求大学必须追求“自主性”了。那么为什么同样(应该)作为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的集合体的科学共同体就不该承担类似的使命呢?

总而言之,我认为科学界之努力追求“自主性”与科学界向公众的意见开放和沟通两者并不矛盾,甚至我认为“自主性”是先决条件,只有一个自主的,并且更关键地:对“自主”有所自觉的科学界才有能力抵御“大众的力量”。


随轩古雴
http://EPR.ycool.com
[3 楼] | Posted: 2008-03-01 10:40 顶端
wugsh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6
威望: 39
塔勒: 66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04-14
最后登录:2008-08-2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你看得很准,这个张力确实是存在的:第一,理想与现实的张力;第二,中国传统与西方传统的张力。但是,大学、高等教育界和科学院、科学技术界是不同的。

在强大的国家主义面前,自主性的缺失是中国文化中个人、社会的一般状况。这也是有机自然观的必然产物。从这个中国传统的理路上讲,科技界无法谋求自主性,但从西方的理路上说,科学界必须有自主性。然而,大学的情况很不相同。

然而,无论在中国传统语境下,还是在西方语境下,大学与科技界盼演的是不同的角色。对传统中国人而言,大学是树人传道之场所,而科技界不过是技工阶层,在士农工商四大阶层里排第三位。对西方人而言,大学是育人的场所,而科技界只是众多产业之一。西方人对科学家并没有比对普通人更多的道德要求。中国人把科学家等同于传统的士,因此就预设了一些道德上的标准。

[4 楼] | Posted: 2008-03-04 12:06 顶端
古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24
发帖: 650
威望: 860
塔勒: 904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11-11
最后登录:2009-01-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在道德标准上说,中国传统的“士”一词大概可以对应到西方现当代的“知识分子”一词。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既是对“士”的要求,也是西方“知识分子”的自我要求。

不过这就牵涉到西方的“知识分子”问题,非常复杂。最初的“两种文化”其实也与知识分子有关,最开始“两种文化”是科学家对人文学者的不满,科学家们被排除在“知识分子”这一概念之外,(记得哪本书上哪位科学家当时说了哪句话来着~~?)而到后来则又面临着“知识分子的背叛”、知识分子的消失之类的问题,有人把原因归为科技的膨胀,也有人把原因归为相对主义的兴起,总之都与科学有关。

问题是,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科学家究竟是不是知识分子?科学家究竟应不应该是知识分子?

另外,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在科学主义之下,科学被神化,科学家则更多地变成了祭司阶层(中国传统中似乎找不到一种祭司或神职阶层的对应物),我认为中国人对科学家预设了一些道德上的标准并不是因为把科学家等同于“士”,而是等同于神职人员了。


随轩古雴
http://EPR.ycool.com
[5 楼] | Posted: 2008-03-04 17:31 顶端

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论坛 -> 科科论坛




Powered by PHPWind v4.0.1 Code © 2003-05 PHPWind
Time now is:01-20 13:22, Gzip enabled eBay Eachnet

贝宝,安全、快捷、方便的网上支付方式 You can contact us